【伍德終始説】五德終始説 |專欄推薦 |感謝鄒衍 |

【伍德終始説】五德終始説 |專欄推薦 |感謝鄒衍 |

隨著時代的發展,漢代儒學吸收了大量陰陽學的內容,形成了一種既儒又陰陽的學派,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五德終始説的理論在兩漢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漢高祖劉邦時期,張蒼提出秦朝國運太短且暴虐無道,不應列為正統朝代。他主張漢朝應承接周朝的火德,因此將漢朝正朔定為水德。漢武帝時期,認定秦朝為正統,將漢朝的正朔改為土德(因為土剋水)。

伍德終始説 Play

鄒衍認為,每一個朝代都代表五行中的一種德性,當現存的朝代德性衰微,就會有代表下一種德性的朝代取而代之。這種觀念在戰國時期得到了廣泛接受,成為當時列國諸王統一天下的理論基礎。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便自稱奉行水德,以此顯示自己受到天命的眷顧。

伍德終始説

隨著時代的發展,漢代儒學吸收了大量陰陽學的內容,形成了一種既儒又陰陽的學派,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五德終始説的理論在兩漢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

漢高祖劉邦時期,張蒼提出秦朝國運太短且暴虐無道,不應列為正統朝代。他主張漢朝應承接周朝的火德,因此將漢朝正朔定為水德。漢武帝時期,認定秦朝為正統,將漢朝的正朔改為土德(因為土剋水)。

伍德終始説

  • 木剋土
  • 土剋水
  • 水剋火
  • 火剋金
  • 金剋木

相生説則認為五行之間是相互滋生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循環不息。按照相生説,有德之人應該將王位傳給另一位有德之人,這一理論符合

呂不韋與《呂氏春秋》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去世,周朝滅亡,七雄爭霸,誰將成為新的王朝?呂不韋,一位富有遠見的商人、政治家,他召集門客編纂《呂氏春秋》,提出了「五德終始説」,為新王朝的創建奠定了理論基礎。

伍德終始説 Play

延伸閲讀…

五德終始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五德終始説

  • 木剋土
  • 土剋水
  • 水剋火
  • 火剋金
  • 金剋木

相生説則認為五行之間是相互滋生的,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循環不息。按照相生説,有德之人應該將王位傳給另一位有德之人,這一理論符合

呂不韋與《呂氏春秋》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去世,周朝滅亡,七雄爭霸,誰將成為新的王朝?呂不韋,一位富有遠見的商人、政治家,他召集門客編纂《呂氏春秋》,提出了「五德終始説」,為新王朝的創建奠定了理論基礎。

延伸閲讀…

感謝鄒衍「五德終始説」,從此推翻前朝、造反有理!::專欄推薦

五德終始説

伍德終始説

《呂氏春秋》中詳細記載了在不同王朝興起之前,上天會降下祥瑞預兆。例如,黃帝時期出現大蚯蚓和大螻蛄,黃帝以此預感「土氣勝」,色彩以黃色為主,政事務實;大禹時期,草木秋冬季不凋,大禹認為「木氣勝」,以青色為主,政事生動;成湯時期,水中出金刃,成湯言「金氣勝」,白色服裝,政事堅定;周文王時期,火老鴉叼大紅文書至周朝宗廟,周文王説「火氣勝」,紅色服裝,政事熱烈。

呂不韋預言水德王朝將替代現有的火德王朝,色彩將轉為黑色,政事將強調順應自然。然而,對於何謂土事、金事、水事,呂不韋含糊其辭,對新的正統王朝是哪一國也未

呂不韋的預言與秦國的統一

秦國能夠統一天下,是建立在實力和時局的基礎上,而非僅靠迷信或所謂的天降祥瑞。當秦始皇即位後,他大肆徵戰,最終一統六國,成為秦始皇。然而,秦始皇酷信陰陽五行之術,導致了後來的「坑儒」事件。在此期間,一些方士和學者借機宣稱秦國統一是天命所定,甚至誇耀秦文公時曾射殺黑龍,預示著秦國的強盛。這些話或許是對過去的重新解釋,或者是基於歷史典籍的再創造,但都説明秦國的統一並非偶然,而是歷史進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