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香港政府推行十年建屋計劃,目標是增加公共房屋的供應。1976年,私人參建居屋試驗計劃啟動,選定了油塘、屯門和柴灣三地作為試點。1978年,房委會成立了居者有其屋中心,負責處理相關事務,並推出首批6個居者有其屋屋苑,共約8,300個單位,包括葵涌的悦麗苑、觀塘的順致苑、柴灣的山翠苑、何文田的俊民苑、香港仔的漁暉苑以及沙田的穗禾苑。這些單位的售價從80,900港元至165,900港元不等,共收到約36,000份申請,超額認購約4倍。1979年,首個居屋屋苑順致苑落成啓用。同年11月,油塘中心及置樂花園的1,506個單位推出,共收到57,000份申請,超額認購約38倍。由於試驗計劃的成功,私人參建居屋計劃成為居屋計劃的一部分。1982年第三期乙開始,推出的居屋不再包含地價,並實施十年轉售限制。1983年,房委會推出了“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計劃發售屯門的美樂花園、柴灣的康翠台及樂翠台,但由於市場逆轉和市民反應冷淡,未能售出的單位改作政府宿舍或再次銷售。該計劃最終被擱置,康翠台和樂翠台改為“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出售。1985年,居者有其屋中心遷至樂富中心四樓,而居屋示範單位則遷至樂富邨的宏樂樓平台。1999年,居者有其屋中心和居屋示範單位遷至樂富房委會客務中心內。2014年,居
居屋銷售與租者置其屋計劃的變遷
從居屋22期甲起,除了出售一手居屋單位,亦同時出售租者置其屋計劃轄下未售公屋單位。然而,由於政府有意縮短公屋輪候年期,此等安排在2001年取消。
2001年9月3日,政務司司長曾蔭權取得行政長官的同意後,要求房委會主席暫停發售居屋第23期乙,直至2002年6月底為止,希望能夠解決居屋市場侵蝕私營市場的問題。
2002年,香港政府推出孫九招,宣佈無限期擱置居者有其屋計劃,即不會再興建新的居屋及住宅發售計劃屋苑。2005年起,多名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重新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甚至有公屋居民寧願交出其單位,也希望能重新推出居屋,但屢次被政府拒絕。直至2011年,在中央政府施壓後,香港政府正式宣佈復建居屋,首批復建新居屋已於2014年12月份公開接受申請,次批則於2016年2月接受申請,其後也會每年一期(但不再細分階段)推出新單位發售(除2015年及2021年外)。
資助出售屋苑的命名規則
由房委會所發展的資助出售屋苑,英文名稱一般以中文名稱的香港政府粵語拼音,再按英國的council housing傳統,把Court 字放在“苑”名尾綴。而屋苑的中文名稱,一般以吉祥用詞/寓意/動物命名,如黃大仙區的龍蟠苑、天馬苑、鵬程苑及南區香港仔的鴻福苑;或配合附近地方特色/配合附近屋邨/屋苑/街道名字來命名的,不同地區的居屋屋苑,很多時會使用不同的共通字來命名。
至於私人參建居屋則無特定命名規則。在
香港仔/黃竹坑/鴨脷洲分區
筲箕灣分區
- 東旭苑
- 東欣苑
- 東盛苑
- 東熹苑
- 東霖苑
- 東濤苑
- 東駿苑
柴灣/小西灣分區
- 山翠苑
- 杏翠苑
- 佳翠苑
- 怡翠苑
- 悦翠苑
- 茵翠苑
- 景翠苑
- 曉翠苑
- 康翠台
- 樂翠台
北角/北角分區
- 驥華苑
- 富強苑
- 康強苑
- 德強苑
- 嘉強苑
- 天馬苑
- 天宏苑
牛池灣/新蒲崗分區
慈雲山分區
藍田分區
- 康田苑
- 康盈苑
- 康柏苑
- 康華苑
- 康逸苑
- 康雅苑
私營機構參與居屋計劃的歷史與影響
在1970年代至2002年間,以及自2023年起,香港的私營機構參與了居屋計劃,這被稱為“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該計劃旨在協助政府的居者有其屋政策,增加房屋供應量,同時為公屋居民和中低收入家庭提供購置自有住宅的機會。首個此類屋苑是油塘中心的油塘中心,由香港地下鐵路公司(現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開發。

根據該計劃,政府邀請私營發展商競標興建居屋的項目。這些發展商包括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恆隆集團、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鷹君集團和置地集團等知名企業。自2023年起,發展商也可以將其手上的土地用作私人參建居屋計劃。這些住宅單位的買主受到轉售和其他限制的約束,並且可以以特惠條件從指定金融機構獲得按揭貸款。
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的投標由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投標小組評估,該小組由來自多個政府部門的代表組成,包括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居屋小組、建築小組和編制及財務小組委員會。小組在收到投標申請書後,會根據地價、規劃準則、設計與建築建議、管理建議以及過往的參建紀錄等對投標進行評估。
與政府向其他私營發展商賣地的安排相同,通過私人參建居屋計劃獲得土地的發展商必須負責設計、建築工程,以及後續的物業管理和保養維修工作。發展商將擁有該土地的業權,並可以自由地租售屋苑內的車位和商業設施。

政府責任
台北市的美河市社會住宅案近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市長柯文哲在臉書上發表意見,認為公共住宅是實現居住正義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工商協進會的理事長林伯豐提出了「房租抵房價」的建議,這一建議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的反響。然而,彭博士指出,儘管柯市長的八年五萬户社會住宅計劃是一個好的開始,但由於供應量有限,這個計劃僅能滿足少部分人的居住需求,對整體房價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
延伸閲讀…
居者有其屋- 抖音百科 – baike.com
居者有其屋
房價問題 |
租屋族困境 |
政府責任 |
法令制訂 |
公共住宅的角色 |
居住正義的實現 |
房價問題
台灣的房價被普遍認為太高,這是一個長期以來困擾著許多民眾的問題。除了房價本身的居高不下,還有一系列的因素,如土地政策、建築法規、銀行貸款政策等,都影響了房價的走勢。對於普通家庭而言,購買住房往往需要承擔巨大的經濟壓力,甚至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租屋族困境
租屋市場的繁榮背後,是大量的租屋族由於各種原因無法擁有自有住宅。這些原因可能包括經濟能力、工作不穩定性、或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然而,租屋族往往面臨租不到適合自己的房源或是租屋沒有保障的問題。租賃市場的不完善和法令的不健全,使得租客在面對 landlord 時往往處於弱勢地位。

政府責任
台北市的美河市社會住宅案近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市長柯文哲在臉書上發表意見,認為公共住宅是實現居住正義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工商協進會的理事長林伯豐提出了「房租抵房價」的建議,這一建議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的反響。然而,彭博士指出,儘管柯市長的八年五萬户社會住宅計劃是一個好的開始,但由於供應量有限,這個計劃僅能滿足少部分人的居住需求,對整體房價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
延伸閲讀…
居者有其屋計劃
居者有其屋什麼意思
前台北市副市長、政大教授張金鶚強調,台北市的租屋市場和住宅市場是獨立的供需體系,即使透過社會住宅增加出租房源,對房價的影響也很有限。他認為,要依靠社會住宅來壓低房價,基本上是不切實際的。張金鶚表示,解決房價問題需要長期的規劃,而不僅僅是找到一個萬能的解決方案。
台灣民眾面臨的居住問題不僅是高房價,還包括租屋族的困境。由於囤房成本低,許多業主寧願空置房屋也不願出租,這也是台北市空屋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張金鶚提議通過提高房屋持有成本來解決這一問題。
租屋市場的地下化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房東為了逃避税負,往往不申報出租收入,這導致許多房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居住在危險的環境中,且法律無法保障雙方權益。法國的做法為租屋者提供了各種補貼,並在法律上對房客進行保護,這些措施值得台灣借鑒。
在台灣,弱勢羣體如單親家庭、身心障礙人士、病人或老年人更難以租到適當的房屋。儘管政府提供了租屋補貼,但由於房東不願申報租屋,這些補貼實際上並未發揮作用。張金鶚認為,政府的角色應該是解決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