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區種類與建築物用途管制
簡介
城市規劃將土地分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等類型,針對不同類別的建築物提出明確的建蔽率、容積率和用途規定。台北市將住宅區細分為住一至住四,商業區則分為商一至商四,本文將深入探討住宅區的分類及其對建築物種類的影響。
住宅區分類


住一:純住宅區,禁止任何商店或商業行為。
住二:中高密度住宅區,可設置住宅、零售業和服務業。
住三:更高密度住宅區,可設置住宅、一般零售業和輕工業。
住四:低密度住宅區,可設置住宅和公害最輕微的輕工業。
住一至住四的比較
類型 | 建築物類型 | 建蔽率 | 容積率 |
---|---|---|---|
住一 | 獨立式或雙併式住宅 | 40% | 10.5公尺 (3層樓) |
住二 | 住宅、商店、服務業 | 50% | 17.5公尺 (5層樓) |
住三 | 住宅、零售業、輕工業 | 60% | 不限 |
住四 | 住宅、公害最輕微的輕工業 | 不限 | 不限 |
住一至住四的細分
住一、住二、住三
如果住宅區臨接較寬道路或公園,其容積率和建蔽率可能有所提高。例如,住二-1表示住二住宅區臨路,容積率更高,可修建更多樓層。
住四
住四住宅區中,住四-1表示臨路或臨公園,可提高容積率和建蔽率,建設更大規模的建築物。
建蔽率與容積率的區別
建蔽率表示建築物底層面積與基地面積的比例,反映了建築物的平面佔地面積。容積率則表示建築物總體積與基地面積的比例,反映了建築物的立體空間容量。
建築物種類管制
不同的住宅區允許的建築物種類不同。住一為純住宅區,禁止商業行為。住二和住三允許設置住宅和零售業,住四則可設置輕工業。此外,商業區商一至商四也根據規模和用途制定了不同的建築物管制規定。
違規處罰
若違反土地使用分區規定,將處以罰鍰。未改善者按次處罰,並可能停止供水供電,屢勸不聽者強制拆除。
住1 住2:打造舒適宜居的理想居所
前言
找尋理想的居所是一趟重要且個人的旅程。無論是選擇住1或住2,考量因素因人而異。本文將深入剖析兩者之間的差異,協助您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明智選擇。
住1 與 住2 的定義
住1:指一般住宅,包括透天厝、公寓、大樓等獨立建築。
住2:指非一般住宅,包括套房、雅房、合租公寓等非獨立建築。
住1 與 住2 的優缺點
特色 | 住1 | 住2 |
---|---|---|
居住空間 | 較大 | 較小 |
隱私性 | 較高 | 較低 |
活動自由度 | 無限制 | 受限 |
生活機能 | 需自行規劃 | 通常鄰近公共設施 |
屋況維護 | 自行負責 | 由房東負責 |
價格 | 較高 | 較低 |
選擇住1 或 住2 的考量因素
選擇住1或住2時,需要考量以下因素:
- 預算:住1通常價格較高,而住2則較低。
- 生活型態:若重視隱私性、空間和活動自由度,住1較適合。
- 居住人數:若人數較多,住1能提供較寬敞的居住空間。
- 地點:住1通常位於較安靜、環境較好的區域,而住2則較常位於市區或交通便利處。
- 個人偏好:最終選擇取決於個人偏好和生活方式。
住1 與 住2 的財務規劃
無論是選擇住1或住2,財務規劃都至關重要。
延伸閲讀…
常看到土地分區,有住2住3等註解,這些是什麼意思呢?
四、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 住1:需考慮房貸、税金、水電費、裝潢費等費用。
- 住2:需考慮租金、水電費、網路費等費用。
結論
住1和住2各有優缺點,選擇取決於個人需求和偏好。考量預算、生活型態、居住人數、地點和個人偏好,就能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明智決定。無論選擇哪一種,都能打造舒適宜居的理想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