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欽(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註 1],字敬之,貴州興義人[12]:600,祖籍江西金谿[13]。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14]。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2]:600-601,中國國民黨軍政界首要人物;在黃埔系當中,有蔣何並稱的地位[2]:282。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軍政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大本營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聯合國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國防部部長及行政院院長[12]:601。於1949年前往台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和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12]:601。並任台灣觀光協會首任榮譽會長。為中華
何應欽簡介
何應欽,字敬之,貴州興義人,祖籍江西金谿。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在黃埔系中地位顯著,與蔣介石並稱為“蔣何”。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軍政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大本營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聯合國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長、國防部部長及行政院院長。1949年後前往台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和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此外,還任台灣觀光協會首任榮譽會長。他是中華民國統帥旗、黃埔軍校校旗及中華民國國徽的設計者,因青天白日圓形體首次出現在黃埔軍校校旗中。在高層決策謀劃中有“幹才”之譽,被日本稱為“日本通巨頭”。曾獲得美國總統羅斯福、英皇喬治六世、法國政府與墨西哥政府等授予的各式勛章。著有《八年抗戰》、《中國與世界前途》,曾任上海大夏大學董事長。


何應欽的早期生活與教育
何應欽在1890年4月2日出生於貴州興義縣泥盪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在家中的五個兄弟中排行第三。他七歲時進入鄉塾就讀,十歲進入縣立高等小學,十三歲進入貴陽陸軍小學。1909年春,何應欽被保送進入武昌陸軍第三中學,與谷正倫等人同期。這一年秋季,陸軍部尚書鐵良選拔留日學生,何應欽與谷正倫一同被錄取,前往日本,進入東京振武學校第十一期,並加入同盟會。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何應欽與振武學校同學返回中國參加辛亥革命,任滬軍都督府的訓練科一等科員,後升任營長。1912年,何應欽返回日本繼續學業,先後進入振武學校和日本陸軍在宇都宮的步兵第59聯隊實習。1913年秋,何應欽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十八期步科,於1916年畢業。學成歸國後,何應欽經上海返回貴州。
何應欽,出生於1890年,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在政治、外交和軍事領域的成就使他在中國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何應欽在青年時代就表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領導能力。他在學術和軍事上都取得了傑出的成就。這使得他在國內外的知名度逐漸提升。
何應欽在政治方面的貢獻不可忽視。他參與了多個重要的政治決策,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如此,他還擔任過多個重要職位,包括國防、外交和財政等領域。
何應欽在外交事務方面也表現出色。他積極參與了多個國際會議,為中國爭取到了更多的國際支持和認可。他以其卓越的外交手腕和談判技巧,成功地為中國爭取到了更多的自主權和國際地位。
同時,何應欽在軍事方面也有著卓越的表現。他領導中國的軍隊參與了多場重要戰爭,以其出色的指揮能力和軍紀嚴明的作風為中國的戰爭勝利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總結來説,何應欽是一位傳世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將領。他的才華、智慧和領導能力使他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的成就不僅在中國引起了廣泛的讚譽,也在國際社會上贏得了不少的敬佩。
何應欽: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將領
何應欽在中國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他的卓越才華和領導能力令人稱道。他的政治貢獻在國內外廣受讚譽。他在各個領域的卓越表現使他贏得了眾多崇拜者。
何應欽以其精湛的外交手腕和著名的談判技巧聞名。他積極參與多個國際會議,成功地為中國爭取到更多的自主權和國際地位。他的成就為中國贏得了許多國際的支持和認可。
何應欽以其堅定的軍事作風和出色的指揮能力著稱於世。他領導中國的軍隊參與了多場重要戰爭,為中國的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總結來説,何應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的政治、外交和軍事成就使他贏得了國內外的崇拜和尊重。
此為一份簡單介紹何應欽的文章,希望能為您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
謝謝使用我的服務!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出。
延伸閲讀…
何應欽_百度百科
何應欽- 歷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