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很幸運!在繁華虛浮的人世間,能夠求道修道,不枉此生,故要一步一腳印,真修實煉,邁開大步,奔向我們的前程。
我們入到道門,第一個印象,就是來到這個老中堂,第二個印象,就是要叩首禮拜。這有什麼內涵?有什麼意義?對我們生命有什麼啓發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在這個老中堂中,有上下佛桌,有中燈、雨儀燈,有仙佛的聖像、聖尊,還有兩邊的光明燈、萬年青,香爐,還擺上一列一列的供果,再來有拜墊,我們跪在拜墊上叩首。


老中堂的擺設,大致就是這樣,看來很簡單,卻涵蓋著整個三極三天的深意,它是理氣象的濃縮。從表相上來看,上桌就是代表理域,理界;中間這個方桌,就是代表氣界;’拜墊代表象界。
所以理氣象三天是三極的妙道,佛堂擺設的意義就是在道門中代表著三界的存在,藴含著宇宙間的法理。讓我們透過佛堂擺設的深意,啓發了我們生命的修行之路。
不辜負此生-求道修道之路
在這紛擾的塵世中,我們有幸尋求道的足跡,探尋生命的真諦。因此,我們須要一步一印,真修實煉,朝著我們的前程大步邁進。進入道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老中堂,接著是對仙佛的叩首禮拜。這些擺設與儀式有何深意?它們對我們的生命產生了怎樣的啓發?
老中堂內有上下佛桌,中間點燃著中燈和雨儀燈,供奉著仙佛的聖像與聖尊,兩旁則有光明燈、萬年青,以及香爐和供果排列。這些擺設看似簡單,卻藴含著三極三天的奧秘,是理、氣、象的三天妙道縮影。從表象上看,上桌代表理界,中桌代表氣界,拜墊則代表象界。在這個空間中,我們可以學習生死之道,體悟時間之外的不變真理,甚至在求道的當下,就已達到生命的最深境界。老中堂的擺設超越了時空的限制,觸及上下十方,是卷藏於密的至高奧秘,唯有通過內心的清靜與自性光明,我們才得以一窺究竟。
面對老中堂的擺設與叩首禮拜的儀式,我們應時刻自我反省,返觀內心,以啟發內在的自覺。佛像的擺設因緣而異,但無論是耶穌基督、聖母瑪利亞,抑或是孔子、老子、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我們追求的是內心的自性活佛。因為真正的三寶不在外界,而在我們的自性中。我們要自歸依佛(覺)、自歸依法(正)、自歸依僧(淨),達到三寶的自歸依。
老中堂內雖無神像,但在明顯處可能會供奉「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這代表著道,即生天生地生萬物的本源,超越時空,沖虛寂靜。我們在禮拜中應思考如何與上帝同在,如何在明白倫理道德的同時,也理解性命的大事,達到靈性的自求、自證、自悟。
|
佛堂擺設的意義
佛堂擺設被視為一種宗教禮儀,是佛教信仰者常見的一個習慣。佛堂通常位於佛寺、寺廟或居家中的特定區域,供奉佛像和其他佛教寶物。它不僅是信仰的表達,也象徵著一種心靈的修煉。
佛堂擺設的意義
對於佛教徒來説,佛堂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追尋平靜和智慧的場所,代表著對佛法教義的敬仰和追求。佛堂的設計和佈置也有其獨特的含義。
首先,佛堂的擺設通常包括一尊佛像。
佛像在佛教中具有特殊的潔淨和神聖的象徵意義。佛像通常以青銅、金屬、石材或木材製成,讓信徒可以透過觀看佛像,引導他們的心靈進入冥想狀態。佛像在佛堂的中央位置,象徵著佛陀在信徒心中的地位,並提醒人們保持對佛陀教誨的追求。
其次,佛堂的擺設還包括其他佛教寶物和供品。
這些寶物可以是經文、法器、花卉、水果、蠟燭和供品,代表著信徒對佛陀和佛法的敬意和奉獻。供品的選擇和擺放也有其特定的意義,例如水果代表著豐收和慈悲,花卉代表著美麗和純潔。這些供品不僅提供視覺上的享受,同時也是一種身心靈的奉獻和修行。
最後,佛堂的擺設需要具備和諧和整潔的特性。
佛堂的設計通常注重平衡和和諧,反映著佛教中追求心靈平靜和調和的精神。佛堂的整潔也是一個信徒應該追求的品質,代表著內心的純潔和整齊。佛堂經常需要清潔和整理,這也是信徒日常精神修行的一部分。
結論
延伸閲讀…
佛堂擺設的意義
佛堂擺設、禮節的含義與先天佛堂的功用 – YouTube
佛堂擺設對於佛教信仰者來説具有深遠的意義。它不僅是一個特殊的空間,也是信徒對佛法追求的象徵。佛堂的擺設,包括佛像、佛教寶物和供品,都是信徒對佛陀教義的敬意和奉獻。同時,佛堂的和諧和整潔也體現了信徒心靈修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