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法及説法師要起心,要説法師看成是佛去承事供養,應無雜染(遠離及輕蔑)及作意法師五個念頭。
—斷器三過
聽聞時,會有何過失呢?廣論三種器具作喻説
第一種,為倒置器具,其口下,水永遠無法入內;心不在焉,非散亂昏沈,於殊勝妙法,經耳而過,未入於心。
第二種,器具放,但內藏污垢,水雖入內,染污;心中存錯誤執著,或「動機有過失,法雖入耳,但己心染污,甘露變污水。
第三種,器具放,而且潔淨,然底部穿漏,水雖入內,瀉漏殆盡;聽進去了,但記不住,或不想去記。
此三種器具,自身過失而不成作用,縱使費盡氣力,灌以甘露法水,是枉然。
為求通達一切我們要方式聽聞,謂:善、諦聽聞、意思念之 ; 認真聽(善),淨心仔細聆聽(諦聽聞),想聽到記住(意思念之),這樣方式可以避免聽聞三種過失。
—依六種想~安學習心態
聽聞佛法要讓自己成為法器,三種錯誤方式拿掉,具足六種概念條件–前三者:
(1)於自安住如病想:然遭三毒病逼,師父説假定你知道自己遭三毒病逼話,你會一心一意去求(善知識)了。
(2)於説法師住如醫想:找到善知識「既會遇,覺如負擔,應持,依教奉行、承事」。
(3)於教誡起藥品想:於善知識教誡法藥「執持,莫令由其忘念門,而致損壞」。
這首讚頌有一種,感,像講故事一樣,道出佛菩薩智力功德,內心有一種而感覺,這個感覺生命很稀有經驗。
經典裡面有講到説:佛陀帶著比丘隊伍走進舍衞城城市當中,街上所有人,那個時候外面有店舖,大家工作人,工作停下來了,所有人趴在窗口,擠街上,看著佛陀,眼睛是眨眼,所以那一刻,彷彿整個世界時光凝固了。
【善行分享】
24組-:鼓勵大家一起參加背經會考(2019-05-05),要一起共享盛舉。
21組-德芳:充分發揮發現美的眼睛,總是用愛關懷看待學生及學生家長,並且鼓勵大家一起做利他事,只要觀念想,做做是。
黃背心-素玉:分享班上三位同學付出,做利益他人事(立華、、武忠師兄,一起栽種盆栽)。
我們看一百零二頁開始:“無論初學或者是修的行人,如果於聞法不能生起好樂之心,或者雖能聽聞,於聞法相應,這是因為不能察覺自己於無明愚痴重重的障礙當中。
”這講到不管是初學也好、修的師兄也好,什麼學了半天,不是喜歡聽經聞法,喜歡看書了,然後喜歡聽講經。
怎麼會這樣子?或者是雖然聽了,可是覺得心跟法相應,這個是有原因。
那原因是什麼呢?自己太重了,習氣太重;所以雖然接觸佛法,但是心入道,沒有辦法你聽聞相應啊,沒有辦法生起那種法喜原因我們那個障礙也好、業力也好、也好、習氣也好,。
因此我們雖然今天能夠學佛修行、能夠接觸佛法,或者是開始修各種法門;可是修了很久是相應啊。
那問題出在我們那個無明這些業力習氣關係。
我們人心照顧,説要外環境造,那個心外求法嘛。


所以那個信心沒有辦法生起來,那是心外求法,説你有直了心性。
我們這一切修行,不管你跑什麼道場、什麼師父,沒有什麼,主要是我們心。
我們心可不可以因為我們親近一個善知識、一個法師或者上師,然後他教導我們,我們是不是可以瞭解或者是可以依教奉行,他教導,我們可不可以他教導來如理如法地修行。
因為這一切教導只有一個目的、佛法只有一個目的——開顯我們自性。
所以不管什麼法門,能夠達到這樣目標,所以我們會法門這個當中作各種執著。
一面找,然後一面要,然後要執著哪個好不好?哪個、哪個?哪個勝?哪個勝?那你心在求,你執著心修,你整天打妄想,你忙是這個,所以你修了半天它沒有。
那習氣啊、業力呀,因為你沒有修善這邊下手,所以可能這樣跑多了,反而有一些那個習氣,所謂修道習氣或修行習氣。
所以有一些我們可能這樣知道:哦,那個是什麼?顯教,他臉上有顯教習氣;哦,那個密教,這樣子;看有沒有sample(編:樣品,這裏特指加持物),哦你們拿光了,你們藏裏面,每個嘎烏拿出來:寶貝,看舍利子幾顆?黑藥丸。
見面比嘛——我有這個、那個,這樣子。
這沒有自己心性下手,是忙着心以外東西。
像修氣脈你説是不是直了心性?執著修功夫上,然後氣,有power(力量),這樣有沒有直了心性?有沒有心性下手?沒有啊。
那是因為我們明白氣脈我們心有什麼關係,我們修氣脈,氣脈我們心有什麼關係?你們講講看。
我們做功夫,這個我們開發心性有什麼關係?開發智慧。
所以我們煉氣脈如果不是開發智慧修了,?可是氣脈我們心有什麼關係?我們要知道它們關係,我們會心外求法了。
我們這個身體我們心的關係是什麼?你們念過唯識知道啦,《百法》,一切什麼?一切唯心造,那氣脈誰造?心造。
心怎麼造氣脈?啊?(有師兄答:感覺)感覺?有一句話叫做“依報正報轉”,你們懂嗎?依報是什麼?(有師兄答:外環境)外在環境我們心的關係是什麼?外境山河大地我們心有什麼關係?它外面嗎?還是沒有離開我們自性?(有師兄答:心所造)心意識所造?“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意識所變現,山河大地是心意識所變現。
所以它內在外?我們心識變現出來,它外面?實際上它外面。
我們搞錯了,迷惑顛倒無明愚痴,以為山河大地在外,它沒有離開我們自性,這樣我們會心外求法,要求外在要怎麼樣?外在環境要怎麼樣?哦,因為外在環境怎麼樣怎麼樣吵了,是怎麼樣了,所以我不能修行,哪有這種事?!這麼理由?不是!依報正報轉,它我們心念,我們心念,它轉變。
同一個環境裏面人,可是每個人環境感受嘛,那可見外環境它不是,而是我們心念、認知體會,可是它沒有離開我們自性。
那我們知道“心淨則國土淨”是什麼意思嘛:你心,其了。
你看外是世界,其因為你心骯髒了。
所以我們怎麼樣解決外污染?要哪邊開始下手?我們説環境污染了、水污染了、空氣污染了,然後什麼農藥啊,我蔬菜水果污染了。
那我們解決這個外在染污問題從哪裏下手?(有師兄答:心)怎麼樣心下手?淨化我們心靈嘛,這個才是從下手。
我們人心這些染污——貪瞋痴疑,各種、隨,這個如果不解,我們想要讓我們外在環境是是可能。
因為誰我們環境染污了?我們自己啊。
我們地開發能源,讓它破一個大洞,?那它臭氧層有一個破大洞,那是誰?因為我們地開發文明嘛,還不是我們自己造。
那什麼要過度開發文明?因為我們要讓物質水平升高嘛,提高我們生活水準,各方面要嘛,所以冰箱啊、電視啊什麼,全部,有那個化學物質讓那個臭氧層怎麼樣?破洞,是我們那個化學物質去讓它造成這樣結果,然後輻射加強了,然後温室效應,然後全部…;像今年,全世界是暖冬嘛,那全世界温度升高。
那全世界温度升高我們人心有什麼關係?什麼北極冰融化?我們人心有什麼關係?這全部這樣子,温室效應後,所有温度升高,那冰會加速度地融化,那全球氣温升高了,因為河水、海水温度全部升高,所以我們氣温跟着升高,這温室效應。
呀,那我們找啊,這是我們人心有什麼關係?温度升高哪一個有關?是我們什麼關係?(有師兄答:瞋)對!所以全球人、居住這個地球上人,如果瞋心來話,這個現象會。
所以火災啦,有關於火我們瞋心有關!所以哪邊失火啦,哪邊森林大火啦,瞋心業。
前幾年印尼森林大火,?那印尼瞋心業到達爆發森林大火事件那個因緣了,什麼?因為他們到那時候,他們總理憤怒到達點,?是不是因為這樣子啊?那個是主要原因啦,那其他沒有那麼,那個是主要原因,引起全國人民公憤這樣子。
過分了,全國那個財產好像他們家裏,這是讓人家滿意事情。
因此,這方面瞋火、瞋心業加強加強,終於因緣,有這麼一個事件發生。
我們知道一切火災,我們人心瞋有關。
那地震呢?地震呢?什麼會有地震?,對!什麼會有風災呢?颶風啊、龍捲風啊、颱風啊、狂風啊,那是什麼?那個是愚痴。
淹大水是貪,所有水災貪有關;所有火災跟瞋有關;所有風災愚痴有關;地震——。
貪、瞋、、,這天災嘛。
所以我知道天災我們人心有什麼關係?我們人心貪瞋痴,自己感共業,共業所感嘛。
對,我們説要讓環境,那要我們心靈開始,我們貪瞋痴開始,我們、我業力開始。
誒,這個環境才能夠跟着我們人心而有所改變。
我們人心照顧,説要外環境造,那個心外求法嘛。
因為你這個你沒有地去掉貪瞋痴,然後外要怎麼樣去美化它,然後要怎麼樣減少災害,是可能!因為外我們心意識變現,息息相關,它是、整個法界它是,沒有分內外。
我們現在以為是我心內,然後山河大地在外,是錯誤!它是。
那我們明白一切外其跟着我們人心轉,依報正報轉。
那我們知道我們要改變外環境,其人心下手,這個才是從。
那,我們才是要講氣脈嘛,氣脈我們正報。
我們正報這個身體我們心有什麼關係?身跟心是什麼關係?我們一個人氣脈怎麼,你人心有關吧?你心,這些是不是?你習氣是不是?你業力是不是?你障礙是不是還很多?所以我們要氣脈修好,應該從哪裏下手?是不是加練習下手?沒有修嘛,?是不是這樣子?因為氣脈每天變化啊、啊,我們五臟六腑健啊,氣脈有沒有阻塞啦,氣血循環好不好啦,內分泌啦,我們每一念心念有關,是我們每一個念頭,念頭念頭,影響我們全身五大——地、水、火、風、空。
全身五臟六腑,全身氣脈,不管它是任督兩脈,還是奇經八脈,還是什麼中脈,是我們心出發,所以我們是怎麼樣心態,我們什麼樣氣脈。
所以每個人氣脈什麼情況?他心有關嘛!所以我們可以感覺到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它關係到我們全身這個陳代謝。
我們生氣時候,血壓升高嘛,呼吸加快,心跳加速,那表示我們動一個念頭,其實全身產生了變化,這時候氣脈什麼?堵塞了,氣脈可能氣逆流了,所以我們氣脈修到一個程度會:生氣時候,全身,那因為氣怎麼樣?沒有它、那個路線走,因為你生氣,氣脈整個變化,所以你會感覺到,應該有一些有這樣感覺了嘛。
這説明什麼,説其我們每一個念頭,影響我們身體狀況。
所以起一個善念話,誒?全身;你法喜時候,誒?全身氣脈好像打開了。
呀,所以要氣脈修好,你要心下手啊;不然你那邊功夫,可是你貪瞋痴一個,你想它氣脈可能成就嗎?它今天修通了,明天塞住了,因為他是念頭嘛,所以他可能氣脈啊,因為氣脈是我們心變化。
你想要氣脈,你讓你心充滿了、充滿了善心,每一念是念頭,念念菩提心相應,你不用修氣脈,全部通!不管什麼脈,是!我們不是、不是菩提心,菩提心。
一,一有執著妄想,落入意識,變成妄心了,那妄心變現出來這個十法界,全部都是。
我們,你看一法界,外在環境是,你心是,你身體是,你氣脈是,不用那邊“哼啊、哈”,什麼吸氣吐氣啊、吸氣吐氣,!你心,你氣脈全部轉化,業氣全部轉化成智慧氣。
所以我們現在要修氣脈,因為我們有恢復,我們不是菩提心過生活,所以我們要藉着修氣脈來輔助我們怎麼樣?讓那個業氣、業界氣轉化成智慧氣,能夠開悟成佛,這個是我們修氣脈目的。
所以如果説有這認知話,那於練功夫了嘛,那其他人練身體沒有什麼了。
那個不是學佛修行,因為你沒有修,你只是在練功夫而已;可是你心沒有轉變,所以你可能氣脈修成,可能開發智慧。
業氣是業氣,你那邊吸氣吐氣弄了半天,是業氣,會轉成智慧氣,因為你心沒有轉變,你心是貪瞋痴,還是,還是業力,還是習氣,你修氣脈修了,!省點力氣去玩,不要花那個時間!因為費力氣,因為沒有用嘛。
你今天修了,然後一下因為你動念頭,所以你氣脈馬上回到你那個業氣那個脈,所以每天早上修是白修,因為回到那個狀態了。
所以現在講到第一個,我們今天如果沒有開悟成佛話呢,我們病,什麼病?無明愚痴嘛,病啊,這些障礙啊。
所以我們第一個要想:我是一個,因為輪迴那麼了,到現在沒有解脱,過去修得嘛,不然這裏。
有一些是發願來,你們可能是菩薩,發願來,是會這裏啦。
如果不是發願來,另外一種情況業力嘛!沒有願力,沒有業力,會來娑婆世界——只有這兩個原因。
那你們是願力囉?修好要利益眾生嘛,所以發心坐在這裏,這樣子。
這樣子。
那可是如果不是這樣子話,那因為過去無明愚痴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啊!過去輪迴到現來有解脱過。
那什麼會輪迴原因因為無明愚痴,以為有一個我,因為有我執,所以有貪瞋痴,有貪瞋痴會造業,有業力會來輪迴。
所以我們第一個要想:我們今天沒有解脱,沒有開悟成佛話,我們應該要想説我是病人,所以第一個作“病人想”,這個!如果你覺得自己生病了,你會覺得説“啊,我修得啦,我我修什麼法門那麼了,然後我參加過什麼十輪金剛灌頂,我這個灌頂、那個灌頂。
”好像了,嗎?所以碰面説、比嘛:我怎樣怎樣,你上師,我上師,這個啊。
沒有説“我無明,你”,還是什麼,沒有。
所以如果我們一面修一面覺得説:誒,修自己話,我們沒有第一個“病人想”,因為我們覺得自己生病了。
對,“因為我久修那麼,我這個道場搞了一二十年,我了嘛,?所以只有我怎麼那個新學人、初修的人,只有我他們開示份啊,他們來崇拜我這樣子,我。
”所以他會想到説“誒,我是不是有無明?我是不是有?我是不是業力消了?我是不是成就了?”如果不是話,表示你是一個病人,不管你道場混多久,你是病人,因為你沒有開悟嘛,你業力習氣嘛,那可見你病。
那、説:知道自己生病了,那麻煩。
知道自己生病,他會去看醫生,?那醫生開藥,他想要病,他會吃藥。
可是情況他知道他病了,然後他每天沾沾自喜,有成就感。
修學佛法上面,他經歷如果話,説他是一位修的師兄話,他可能佛法上面,他地有那個成就感,因為他聽很多啦,然後看着很多,灌了很多頂啊,然後瞭解一些情況,所以他修行學佛這個方面,他有一些成就感,或者是這些來肯定自己、自我肯定,做一些自我肯定;可是自我肯定增長我執嘛。
因為他目標不是斷我執、不是修到無我,而是地肯定自我,肯定自我是我執習氣誒。
第六想。


延伸閱讀…
他他修我執,修貪瞋痴,可是他自己知道。
那他這樣子下去,他可不可能我執斷?可能!因為他地肯定自己,學佛修行這個經歷上,因為他經驗多,所以他能夠肯定自己佛法上面成就。
因此他要斷我執困難,因為他不是這樣一個修行目標去走,所以他修呢,他我執、習氣,這所謂修道習氣。
可是他如果知見,修行方法話,他會那個無我、法無我、人無我、斷我執法執這個目標走,這個才是目標。
所以他是一面走,一面斷除我執,一面斷除習氣妄想、執著,他做是這個工作話,他走才是路。
如果他這一點反省他沒有看到自己説:哦,他、他是增長他我執話——那我們現在講,他是、病人,因為他知道自己生病了,而且他以為他自己。
有一個“我”錯了嘛,因為無我嘛,我有一個“我”,那錯了嘛,?那可見他是修我嘛,而不是斷我執,因此他病。
所以第一個我們要知道,説其我執有斷之前,我們是無明病人。
這無明是什麼呢?我們明白無我道理、一切法無我道理。
那你明白了、證到了,那你無明破除了,你可以成佛。
我們説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嘛,那全部破除了四十一品無明,你成佛。
所以那個無明分分破是什麼?分分破除那個我執法執,你可以破,你可以分分證這個法身。
這個我們無明病才在一分一分減少。
那如果不是這樣話,那我們標準病人,有無明愚痴病病人。
那病人應該怎麼樣?看醫生嘛,那什麼誰是醫生呢?佛法是藥,教導我們佛法是醫生,?上師啊、仁波切啊、善知識啊,他是醫生。
佛時候佛是醫王,因為所有法教是祂教。
那佛入涅槃了,只有靠這些上師來代替佛來傳法,?所以佛時候佛是醫王;那佛入滅,那這些善知識於是醫生,因為我們要他學佛法。
所以我們如果是一個病人,我們今天要找醫生,要找一個上師,他可以教導我們,所以他所有教導我們法教好像是開藥方,?所以現在有一個病人了,要去找醫生;醫生找到了,我們覺得可以去依止善知識,我們可以去親近他、他學習這樣一個對象,那他教導我們種種法門,那教導法門開藥方,這個藥方去除我們什麼?我執啊、法執啊、無明啊、啊、習氣呀、業力呀,怎麼消業力?他會告訴我們方法嘛,所有法教藥品,可以治療我們這種種病情,所以有種種法門,要治療我們。
我們有八萬四千,因此佛教導八萬四千個法門,對治什麼?八萬四千啊。
所以是病,法門是藥,那佛説法人是好像醫生。
所以佛陀留下來法藥,這個全部都是能夠醫我們無明病、愚痴、各種病病藥方。
所以現在有病人了,有醫生了,我們他學習,他開藥方了。
接下來呢,我們要做什麼?誒,怎麼樣病會呢?開完藥方它放在口袋裏,每天帶着,可不可以病?收集法門會會病?收集寶貝病會會?呀,你收集藥方嘛,蒐集很多法門你收集很多藥方;可是你説“我全部收集完,我要選一下哪個適合我才要開始”,那要命可以蒐集完,因為八萬四千法門,曉得他這輩子可不可以收集完法門;然後他要知道花幾年;然後他相應他才要修那個。
那我們知道,是什麼?我們病要,要怎麼樣?吃藥!今天聽到做,看到哪裏,你書看到哪裏修到哪裏,你聽到哪裏修到哪裏,你聽放旁邊關係,不要急着想要去知道,你今天聽懂多少你做!明天聽懂多少你做!這醫生一開藥方怎麼樣?吃啊,不要放在旁邊存啊。
全身放滿了藥方,可是你不吃,所以一個病沒有,所以會修了半天,奇怪?怎麼沒少,習氣沒少,哎,全部沒有,無明沒有破!那藥方有,到處去怎麼樣?到處是學收集藥方嘛;可是你不修啊,不修病會,因為你沒有服藥,沒有聽醫生指示説“你哦一天要服幾次,然後什麼?飯前是飯後”,你沒有那個醫生囑咐來服藥。
好像我們去善知識,然後接受法教;可是回來不修,所以病會。
那你們認為這四個哪個?病人想,自己作是“病人想”,第一想;第二想:善知識作“醫生想”;第三個,善知識、上師所教導這些法教是“藥品想”;第四個,地修行是“療病想”,你才可以病治療。
你們覺得這四個哪個?第四個最?我如果沒有覺得我是病人,我不用看找醫生,我不用讓他開藥方,我不用服藥,因為我沒有生病,四個沒有了。
哪個啊?啊?全部?可以!只可以選一個,哪個?我們排行榜,No.1啊,不管是哪一個,第一個?有沒有其他意見?第四個舉手?哦,通過“病人想”。
因為你沒有生病,你不用找醫生,你不用看病,你不用服藥。
所以如果説修到現在覺得説自己話,那你跑道場,參加灌頂,收集法本沒有用,因為你覺得自己生病,然後要治療。
“沒有嘛,我!我修的啊,所以我沒有生病?誰生病了?”所以沒有第一個後面沒有了。
我知道,地檢查檢查自己,你是不是迷惑顛倒當中?你見思惑破了沒?你塵沙惑破了沒有?你無明?如果這些有話,那可見你。
可是你知道自己這樣而已嘛,這是——知道自己了嘛。
,這今天講到六想,這樣子有四想了。
那第五想話,那我們修行要依誰作為我們榜樣?是佛嘛。
,所以第五想,我們要佛、釋迦摩尼佛祂示現出生,到後來出家啦,苦行到後,菩提樹下成佛,然後轉法輪度眾生,到後示現涅槃,這個一共是八相成道、八個部分。
祂我們做了示範,從出生到成佛,然後度眾生,後示現涅槃——這個我們修行榜樣,祂我們示現這一生可以成佛。
我們要有信心,我們這一世可以成就,因為釋迦摩尼佛祂示現我們看嘛,祂可以成,我們可以成啊。
所以祂教導我們是怎麼開悟成佛方法,一切法教是這樣目的。
第六想。
延伸閱讀…
佛現在示現涅槃了。
如果現在沒有善知識來教導我們,我們可不可能成就?可能。
今天如果有善知識,可是沒有人要修法,可不可能佛法住世間?所以我們要讓這麼、可以利他佛法住世間,要有兩個條件,?要有善知識來教導我們,要有喜歡修行弟子來聽聞法教——這兩個配合了,我們才能夠讓佛法住世間不滅。
有老師沒有學生,佛法沒有辦法久住世間,因為沒有人修,它斷了;有弟子想要學,沒有老師教,佛法斷了,因為沒有人教嘛,哪來佛法住世間?所以是有老師有學生,互相配合、這兩個地結合,我們可能讓佛法住世間,達到利他效果。
所以這是第六想。
我們今天講六想,這個我們介紹完了。
所以這個六想當中呢,於我們自己要作“病人想”,這個。
那這一想如果説不能夠生起話,後面三個沒有了嘛,你不用去找醫生,你不用看病,你不用修了,所以變成説後面三個有辦法生起;因為你覺得自己有病話,你需要找醫生,那需要醫生、需要開藥方,那你需要服藥,所以後面三個沒有了。
所以呢,我們應該自己看作是病人這樣子來想。
這個是第一想啊。
那多多觀察,説你要瞭解自己我現在病得多呢?你觀察自己、檢查自己“我有哪些習氣,有哪些愚痴、無明、顛倒這些內容。
所以它説:多觀察自己習氣,那瞭解自己是病得,因為我們輪迴表示説我們病了了嘛,瞭解到我們是久病病人;而且呢,病情了,到什麼,好像我們得了大病、生了大病,然後急診,要去掛急診,急!説,你説“我們修嘛,學,修”;可是人生啊。
所以我們不但現在要找醫生,服藥,學習這個法門,好像開藥方,然後服藥,是不能夠等待。
好像我們得了那個病,,所以要看醫生啊,這個意思。
説,要醫治地步,這樣子我們才可以生起我們要學、修(心)。
而不是説“啊,,然後有機會、有時間我來學”,沒有那麼急了嘛。
沒有那麼急原因是曉得自己,會沒有關係,好像你生病病得死,可是你説“關係”,會嘛。
我們生病會,要去看醫生。
可是我們無明病那麼,什麼可以呢?這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要生起、要聞法,修這樣心,來治療這個貪瞋痴這些煩惱。
“痾”病到程度了,我們了。
所以第一想…,下面依六想當中第一想自己作病人來想。
那所有病裏面無明愚痴病是、這個顛倒無明是。
接下來我們不念了,因為我們知道意思。
我們翻過來,第二想是一百零四頁,第二想説法法師作是醫生來想。
所以我們要法師來學習嘛;不然我們要怎麼樣修呢?要去看醫生。
那醫生就好比是我們善知識,能夠教導我們佛法這樣一個對象。
所以第二想“醫師想”。
我們生病會去找醫生,那我們現在是,要治療我們這個病,我們要去善知識,然後聽他法教。
那第三想呢?一百零五頁。
第三想你去看醫生,醫生就會你開藥方,這個藥方呢好像我們善知識,他會教導我們各種法門,好像醫生開藥方。
所以第三想對善知識教誡我們要當作藥品來想。
所以病人一樣,療病,於醫生所配藥方,我們,因為我們要病治嘛。
那現在,我們於法師開示教授、教誡呢,要它當作是,因為它可以醫療我們無明病、病、病,所以應該多方面地憶念行持,我們昨天講要聞思修,你聽完後要地思惟,然後去做到,這樣你病會。
,那我們翻過來,一百零八頁。
醫生開了藥方,我們要服藥,那我們今天有依止上師,然後他有教導我們法門,那我們殷重修了,所以第四想是殷重修習作療病想。
殷重修你要這個法、很這個法,然後地地來修,這樣你病…,你,病什麼?得嘛。
好像我們去看醫生,然後他我們藥方,我要,不要拖拖拉拉,這樣病會,所以這個是。
所以如果病人服用醫生所配藥方,説我們去看病,然後不用醫生藥方話,我們病會。
所以我們生病話會吃藥。
那後面講説:那如果我們於説法法師開示教授,我們去思惟修習,不能吹拂我們貪瞋痴這種種煩惱,是沒有辦法去降服,沒有辦法斷除這些。
所以我們應該要重地來修習,應該完全思惟修習。
那只是…;注意哦,只是喜愛堆積一些言論、蒐集資料,這我們做事——收集法本、蒐集各種修練氣脈方法、蒐集各種寶貝加持物,做這個事情。
因為你沒有療病,你收集這樣子。
一些言論,説聽瞭然後去跟人家講,怎麼樣聽怎麼講,喜歡用講;那你有沒有做到?那是另外一回事,會開示這樣子。
佛法作是用講,修行是用講;可是沒有實施。
他講內容他沒有實修實證到,他只是怎麼聽他怎麼講這樣子。
那個他病會會?會啊,因為他是説,所有修行是説,他沒有做到,他有如一,他説跟他做有合在一起,那個空洞理論而已。
那個他怎麼會説有用,經典倒背如流沒有用,什麼?因為他習氣沒有改,他沒有。
所以他怎麼樣會講經沒有用哦,因為他習氣啊,那病有沒有?沒有!他只是會説一些言論,然後口才這樣而已。
他病會啊。
所以修行不是用講,是用證、實證,這樣子病會。
只要你每天減少,你習氣每天減少,你智慧每天增加,這個才是有修行,因為你每天有。
不然只是會講、蒐集,沒有用,收集這各種資料,以為學佛修行目的。
所以他一蒐集,他一參加這個灌頂,還是這個法門、這個法本一帶回來,他這個法門結束了——存檔。
下次有灌頂,去參加灌頂,帶了一本法本回來、法照回來,供起來,,這個法門結束。
下次有什麼殊勝灌頂,去,回來收集了一個,他很多了嘛。
所以你們密宗修得,照越多、法本,?一大堆啦;可是你們修了幾個,?那是做這些事情啊,那以為學佛修行這樣,因為一路上是這樣走來嘛。
那覺得説:“誒,這個法本,我這個學習目的達到了,那可以了。
”所以這樣子我們沒有辦法。
學佛修行目的是要斷我們無明、業力習氣;沒有達到這樣效果,你怎麼樣收集沒有用!怎麼樣會説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