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哿可】侯哿可的非凡旅程:從街頭小霸王到備受矚目的少年演員

【侯哿可】侯哿可的非凡旅程:從街頭小霸王到備受矚目的少年演員

「主管再見」:少年觀護所的温暖故事

評審團肯定的寫實佳作

[入圍台北電影獎最佳短片的《主管再見》,以其温暖寫實手法,刻畫了少年觀護所中的感人故事。編導林亞佑憑藉其在觀護所服役的經歷,入圍了最佳編劇獎。而飾演跋扈小霸王「YAMAHA」的15歲素人演員李曆融,則憑藉卓越的演技入圍了最佳新人獎。**

侯哿可 Play

李曆融:自然流露的演技天賦

侯哿可

儘管年紀尚輕,李曆融展現了令人驚嘆的表演能量,將「YAMAHA」的叛逆與重情義詮釋得淋漓盡致。對他而言,最困難的拍攝挑戰並非表演本身,而是剃去帥氣髮型。「我幾乎每兩、三星期就會理髮。」對於首次在觀護所拍片,李曆融也感到十分震撼:「我原以為觀護所比一般監獄『輕鬆』,但實際上同樣沒有自由。這讓我體認到,絕對不能做壞事進去!」

導演巧思:互動培養真誠

林亞佑為了讓三位小演員更加熟悉,安排他們參觀觀護所並共度夜晚。「起初,他們彼此都很陌生。但睡前,他們因為手機遊戲而打開了話匣子,讓我感覺自己像個外人。」

由於預計於7月11日揭曉的台北電影獎,《主管再見》將持續徵得觀眾的關注和肯定。

侯哿可:台灣賽車界的先驅

侯哿可(1942 年出生),台灣著名賽車手、教練和媒體人,曾代表台灣出賽於國際車壇,在職業生涯中創下無數殊榮,為台灣賽車界奠定深厚的基礎。

早年經歷與職業生涯

侯哿可自幼對賽車充滿熱情,1964 年正式開始賽車生涯。1968 年,他獲得屏東高屏溪國際亞洲拉力賽冠軍,一舉成名。1977 年,他赴日本參加富士拉力賽,榮獲第二名,成為首位登上國際賽事頒獎台的台灣賽車手。

主要成就

榮譽 成績
屏東高屏溪國際亞洲拉力賽 1968 年冠軍
富士拉力賽 1977 年第二名
亞洲拉力賽 1980、1981 年兩次獲得車手組冠軍
全國越野錦標賽 1986 年冠軍
澳門區拉力賽 1984 年冠軍

推動台灣賽車運動

侯哿可不遺餘力地推動台灣賽車運動的發展。他曾擔任中華賽車會理事長多年,致力於制定賽事規範、培育選手和舉辦各項賽車活動。此外,他也創辦了「侯哿可賽車學校」,培養出許多優秀的賽車手,包括屢獲佳績的陳君毅。

媒體事業與影響力

除了賽車領域外,侯哿可也是一名活躍的媒體人。他創辦《汽車動力》雜誌,並在電視節目中擔任賽車評論員。透過媒體平台,他向大眾推廣賽車知識,培養賽車文化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