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冬娥】候冬娥被日軍無情踐踏!戰後控訴日本暴行,還原慰安所的殘酷真相

【候冬娥】候冬娥被日軍無情踐踏!戰後控訴日本暴行,還原慰安所的殘酷真相

候冬娥生於1921年,家境貧寒,自幼姿色過人,被鄉親稱為”蓋山西”。1936年,她嫁給了一位名叫李雙喜的男子,婚姻美滿,育有子女。然而,1939年,李雙喜隨軍奔赴前線抗日,留下候冬娥獨自撫幼。

候冬娥 Play

1940年,日寇入侵山西,建立據點修建炮樓,獸行昭彰的慰安制度在當地開始實施。候冬娥因相貌出眾,被日寇盯上,慘遭掠奪為慰安婦。她被關押在日寇的營寨中,遭受了無法想像的輪番摧殘和凌辱。

候冬娥

在日寇殘暴的蹂躪下,候冬娥的身心遭受了難以言喻的摧殘。她被折磨得不成人樣,奄奄一息。日寇見她命不久矣,將其丟棄在村口。她幸運地被村民救回,才勉強撿回一條命。

然而,候冬娥的噩夢並沒有就此結束。她遭遇的非人磨難使她蒙羞,飽受村人的鄙夷和冷漠。無情的流言蜚語讓她的精神備受煎熬。甚至有人認為,她應當了結自己的生命,以示自潔。這些冷酷的言辭比日寇的凌虐更刺傷她的心。

聞知妻子受辱,李雙喜返鄉後也無法釋懷村人的言論。在流言蜚語的侵蝕下,他與候冬娥的婚姻出現裂痕,最終破裂。候冬娥帶著傷痛離開了家鄉,踏上了漫漫求生的旅途。

晚年,候冬娥仍無法抹去那段屈辱的往事。在沉默中,她承受著巨大的精神負擔。直到1980年,她才鼓起勇氣,公開講述了自己的遭遇,揭露日寇的暴行,控訴戰爭的殘酷。

候冬娥的故事,是中華民族苦難歷史的縮影,是對戰爭兇暴本質的無情控訴。在抗日戰爭勝利的今天,我們應當銘記這些英雄的犧牲,弘揚抗戰精神,維護和平,讓這段悲慘的歷史不再重演。

候冬娥:環境保育先鋒,致力於淨化河川

候冬娥是一位傑出的環境保育先鋒,她畢生致力於淨化河川,為生態保護做出卓越貢獻。候冬娥出生於 1949 年,來自馬來西亞霹靂州。在 1980 年代,她 witnessed 何南地河受到嚴重污染,促使她展開了漫長的河川保育之路。

早期行動

候冬娥於 1989 年成立了霹靂愛護大自然協會(PPS),並擔任會長。PPS 的主要目標是保護何南地河。候冬娥發起了各種倡議,包括:

  • 清理河流垃圾和廢棄物。
  • 提升公眾對河流保育的意識。
  • 與政府和當地社區合作,解決污染問題。

卓越成就

候冬娥的努力逐漸取得成果。在 PPS 的支持下,何南地河的污染情況得到顯著改善。此外,她還取得其他重大成就,包括:

  • 獲得 2010 年 Goldman 環境獎,表彰其在生態保護方面的貢獻。
  • 擔任馬來西亞環境部顧問團成員。
  • 幫助建立了馬來西亞河流守護者網絡,旨在促進河川保育。

河流保育策略

候冬娥的河流保育策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