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窗户】傳統窗户:中式古建中的靈性之美

【傳統窗户】傳統窗户:中式古建中的靈性之美

門可出入於塵世;窗能遊思於仙境。中國古代門窗於傳統建築藝術中熠熠生輝,其深沉而含蓄的文化內涵讓人醉心其間,流連忘返。無論雕樑畫棟,抑或曲欄朱檻,都化作一聲聲歷史的輕喃,悄然拂過我們的耳畔……

一、中式古建門窗,獨藴風采

門空在江南一帶稱之為“地穴”,其形式獨藴風采,只在牆上開洞,卻不裝門扉。門空的邊框一般滿嵌清水磨磚,並且飾以各種形式的線腳,稱為“門景”。門空在中式設計建築中常設在廳堂廊軒的兩側,亦可接廊,成為廊軒的起始,也常因其闢於露天或半露天的牆垣上,成為一處詩意雅緻的取框景,而使清雅偶得,妙趣自來。“凡有觀眺處築斯,似避外隱內之義”。

二、漏窗,顯傳統窗户之美

漏窗是中式傳統建築中窗牖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其在牆上開出類似雕花花窗的空洞,讓風景透過窗格漏出,如同迷離的仙境。漏窗形式各異,有的窗格細膩精緻,雕工精美;有的窗格簡樸素雅,展現著古樸的韻味。漏窗在傳統建築中常出現在客廳、書房等場所,帶來豐富的光影變化,讓人陶醉其中,彷彿置身於詩情畫意之中。

傳統窗户 Play

中式古建門窗,獨藴風采

門空在江南一帶稱之為“地穴”,其形式獨藴風采,只在牆上開洞,卻不裝門扉。門空的邊框一般滿嵌清水磨磚,並且飾以各種形式的線腳,稱為“門景”。門空在中式設計建築中常設在廳堂廊軒的兩側,亦可接廊,成為廊軒的起始,也常因其闢於露天或半露天的牆垣上,成為一處詩意雅緻的取框景,而使清雅偶得,妙趣自來。“凡有觀眺處築斯,似避外隱內之義”。漏窗是中式傳統建築中窗牖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其在牆上開出類似窗户的洞口,但並不安裝窗扇的裝飾方式。如洞口不設遮攔,而是取牆外之景以門空的方法建造,則為窗空;如果將洞口用磚、瓦片等物做成透空的圖案或花紋,則為漏窗。漏窗之美,宛如牆上的立體畫,以空寓虛,借物寄情,小中見大,引人入勝。透過半鏤空的漏窗,一窗一景、一景一畫,似隔非隔,似隱還現,端的是讓人陡生春花秋月……試想,什麼也不做,只是依在窗前感受窗外竹影婆娑、流光明滅滴翠、花香呼之欲出,小廊曲折,綠意透窗而來,無限意境讓人該是怎樣的砰然心動呢。

最典型的屋門莫過於南方官宦大户的宅門,俗稱“將軍門”。將軍門的門扇為框檔門,門體較大,用材頗多,在近乎刻板的對稱中,如將軍駕臨般颯颯風姿,透露出威嚴凝重之氣。牆門指開牆為門,並在門之上用磚砌成枋,或者加鬥棋、牌科作為裝飾。如在門的頂部覆蓋瓦石,門側修築牆垛,便是“門樓”;牆門與“門樓”相似,不同之處在於它並非獨立高出牆垣,而是完全依附牆體修築而成。長窗,又稱“隔扇”,通長而落地,裝於上檻與下檻之間。長窗由上夾宕板、窗芯、邊條、中夾宕板、大夾宕板、下夾宕板六部分組成,所有的夾宕板都由木板填實,木板雕刻成各式圖樣。每扇夾堂和裙板上都精雕細刻有各式各樣的圖案,形成陰陽起伏的斷面,雕飾的圖案風格機趣活潑、柔順秀麗,花紋多飾如意、靜物、花草等,一草一木都有比較深刻的含意。半窗又稱短窗,小巧精雅,因其長度是長窗的半截,故而得名。窗外須是曲徑通幽的後花園,有翠柳拂水,雲影浮動,花木扶疏一片鳥語花香的景緻相襲。否則便全然沒了意境,古人也留不下“綠窗人似花”、“竹搖輕影罩幽窗”的雅句。

當我們想到「傳統窗户」這個詞彙時,很容易聯想到古老的建築和具有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

傳統窗户
傳統窗户在許多文化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提供了室內外的視覺聯繫,還有助於調節光線和通風。

傳統窗户的設計和製造充滿著創意和技藝,每個窗户都有其獨特的風格和特徵。

這些窗户可以是木質窗户,也可以是鐵窗、花窗玻璃或窗花。

在許多傳統文化中,窗户被視為建築物的眼睛,以及室內外交流的橋樑。

窗户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都精心選擇,以便最好地展示建築的美感和功能。

這些傳統窗户通常擁有精美的裝飾,例如雕刻、彩繪或鑲嵌藝術,這些裝飾反映了當地的文化和藝術風格。

傳統窗户不僅僅是建築物的一部分,它們還反映了當地居民的習俗和生活方式。

在一些地區,窗户可能具有象徵意義,例如象徵財富、好運或保護。

一個恰當的窗户設計可以為居住者帶來幸福和和諧。

傳統窗户在現代建築中仍然存在並廣泛使用。

設計師們努力保留傳統窗户的風格和特點,同時結合現代技術,例如雙層玻璃和能源效益特性。

這樣的結合使得傳統風格的窗户更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

總之,傳統窗户是一項有價值的文化資產,不僅在建築設計中發揮作用,同時也反映了當地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

無論是在保存歷史建築還是在創造新的建築設計中,傳統窗户都應該得到重視和保護。

延伸閲讀…

舊木窗- 人氣推薦- 2024年1月

Top 50件古代窗户- 2024年1月更新- Taobao

我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您更加瞭解並欣賞傳統窗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