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錠指鑄成錠狀銀兩(「錠」通「鋌」,量詞,本指冶煉鑄造金屬塊)。
此外,「銀錠」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兩別,而「元寶」一詞可以專指五十兩銀錠。


元初有發行名為“中統元寶”交鈔及錢幣),此後「元寶」一詞泛指銀錠以至一切金銀貨幣。
此外,「銀錠」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兩別,而「元寶」一詞可以專指五十兩銀錠。
元十三年(1276年),元軍滅南宋後,返揚州,丞相伯顏士卒掠奪,下令搜檢部隊行李,將所得撒花銀子統統銷鑄作錠,歸朝獻納。
“揚州元寶”後世多有出土,長約14.5釐米,3釐米。


延伸閱讀…
當時鑄元寶形呈馬鞍,兩端圓弧,中間束腰,形制上南宋和金朝銀鋌十分相近。
“揚州元寶”後世多有出土,長約14.5釐米,3釐米。
延伸閱讀…
背部鐫有“元寶”陰文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