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會運世的計算與解説】略説邵雍皇極經世 |軌策算法 |解密人類文明發展的客觀規律 |

【元會運世的計算與解説】略説邵雍皇極經世 |軌策算法 |解密人類文明發展的客觀規律 |

在《皇極經世》中,除了用「元會運世」來劃分時間外,邵雍還根據年干支來記錄歷史。然而,對於當代的讀者而言,將這一傳統的時間記錄方式轉換成現代公元紀年的形式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才能將《皇極經世》的時間劃分與世界歷史相對照,從而揭示其中可能藴含的秘密。

元會運世的計算與解説 Play

邵雍在《皇極經世》一書中提出了「元會運世」作為時間劃分的基本單位。根據《皇極經世》觀物篇的記載,「元之元1,元之會12,元之運360,元之世4320」,這意味着一個元分為12會,一會分為30運,一運分為12世。其中,「元」是一個極其長遠的時間概念,通常以129,600年為一個元。

元會運世的計算與解説

在《皇極經世》中,除了用「元會運世」來劃分時間外,邵雍還根據年干支來記錄歷史。然而,對於當代的讀者而言,將這一傳統的時間記錄方式轉換成現代公元紀年的形式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才能將《皇極經世》的時間劃分與世界歷史相對照,從而揭示其中可能藴含的秘密。

在這節課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元會運世」的概念,並探究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們目前處於元會運世的哪一個階段。此外,我們還將討論《皇極經世》如何通過這些時間單位來揭示東西方文明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這些規律如何與先天八卦的陰陽二氣走勢相吻合。

元會運世的計算與解説

  • 1個元時期等於129600年,這是以30年為1個世,12個世為1個運,360個運為1個會,12個會為1個元的比例計算出來的。
  • 從元會運世的概念可以看出,邵雍對時間的劃分有一個嚴格的規律,即每一級的時間單位都是基於前一個單位乘以12的比例。
  • 例如,1個世為30年,1個運為12個世,即360年,1個會為12個運,即10800年,1個元為12個會,即129600年。
  • 這個規律在《觀物篇》第60篇中得到體現,其中提到的「元之元1,元之會12,元之運360,元之世4320」就是對這一時間切割比例的描述。
  • 根據這個比例,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1個元等於129600年,以及為什麼1個世30年乘以4320,正好等於1個元的長度。
  • 在分析「日月星辰」的時間關係時,我們可以看到,1個辰(年)是最小的單位,1個星是12個辰(年),1個月是30個星,1個日是最大的單位,等於12個月。
  • 因此,從時間的角度來看,1個日(4320年)包含了最多的時間,是最大的時間單位。

    觀物篇25-以運經世1

    在「經世之未2156」的甲辰年,記載了第一位歷史人物堯帝。這裡需要注意,所謂「經世之未2156」,指的是以30年為一個世計算,截至目前是第2156個世。邵雍在「以運經世」這個部分,是以30年為一單位記載歷史事件的。

    元會運世的計算與解説 Play

    延伸閲讀…

    《周易數》軌策算法

    詳解《皇極經世》中的元會運世,解密人類文明發展的客觀規律

    元會運世的計算與解説

    • 1個元時期等於129600年,這是以30年為1個世,12個世為1個運,360個運為1個會,12個會為1個元的比例計算出來的。
    • 從元會運世的概念可以看出,邵雍對時間的劃分有一個嚴格的規律,即每一級的時間單位都是基於前一個單位乘以12的比例。
    • 例如,1個世為30年,1個運為12個世,即360年,1個會為12個運,即10800年,1個元為12個會,即129600年。
    • 這個規律在《觀物篇》第60篇中得到體現,其中提到的「元之元1,元之會12,元之運360,元之世4320」就是對這一時間切割比例的描述。
    • 根據這個比例,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1個元等於129600年,以及為什麼1個世30年乘以4320,正好等於1個元的長度。
    • 在分析「日月星辰」的時間關係時,我們可以看到,1個辰(年)是最小的單位,1個星是12個辰(年),1個月是30個星,1個日是最大的單位,等於12個月。
    • 因此,從時間的角度來看,1個日(4320年)包含了最多的時間,是最大的時間單位。

      觀物篇25-以運經世1

      在「經世之未2156」的甲辰年,記載了第一位歷史人物堯帝。這裡需要注意,所謂「經世之未2156」,指的是以30年為一個世計算,截至目前是第2156個世。邵雍在「以運經世」這個部分,是以30年為一單位記載歷史事件的。

      延伸閲讀…

      略説邵雍皇極經世

      [轉載] 邵雍的學説

      再往上追溯,還有一個劃分叫「經運之癸180」,這代表在「經運之癸180」的360年內,才有了堯帝的事蹟。那麼問題來了,在「經運之癸180」之前的運呢?邵雍並未提及。這一時期已經進入中國歷史的神話時代,按照宋朝的記載,只記錄到第180個360年。

      在《觀物篇25-以運經世1》中,首先提到了「經世之子2149」,這意味著在此之前的2148個30年中,並未記載任何歷史事件。直到「經世之未2156」,才有了堯帝的紀錄。經過計算,2148個30年等於64440年。這與之前從1開始計算的64440年一致。我們繼續推算下去。請問,您認為邵雍的記載是否完整地反映了歷史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