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是漢字文化圈數字單位,體系中,可能代表106、1012或1016三個數目。
在台灣、香港、日本(日語:兆/ちょう chō)、韓國(韓語:조/兆 jo)地“兆”普遍用來表示1012即萬億;當代中國大陸代表106即百萬[1][2]:1656[3][4][5][6],儘管各詞典“兆”列作數詞其表示詞頭義項分列[4],但實際應用中作法定計量單位中十進倍數單位詞頭(詞頭符號M)[2]:1788[1][註 1],如氣壓單位MPa讀作“兆帕”,信息計量單位MB稱“兆字節”(台灣稱“百萬位元組”);古代中國指一萬億[1][2][5][4][6],但有時可能指百萬[7](十萬億,十億兆[6]),時常用“兆”來泛指“”[5][3][7]。
其下數者,十十變之。


及其,乃有三焉。
十等者,謂「億、兆、京、垓、秭、穰、溝、澗、、載」。
三等者,謂「上、中、下」。
其下數者,十十變之。
若言十萬曰億,十億曰兆,十兆曰京。
中數者,萬萬變。
若言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
」[9]
以及元代《算學啟蒙》由小到大為[8]:一、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載。


延伸閱讀…
若言萬萬曰億,億億曰兆、兆兆曰京。
元代《算學啟蒙》及清代《數理藴》記載數字單位,由小到大為[8]:一、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載、極、恆河沙、阿僧祇、那他、不可思議、無量大數,萬以下是十進位,萬後萬進位,即“萬萬億、萬億兆、萬兆京”。
此種用法古代中國文獻南北朝《孫子算經》中有記載:「凡大數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萬萬垓曰秭,萬萬秭曰穰,萬萬穰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萬萬曰載。
」[9]
以及元代《算學啟蒙》由小到大為[8]:一、十、百、千、萬、億、兆、京、垓、秭、穰、溝、澗、、載。
延伸閱讀…
[註 2][9]
凡大數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萬萬京曰垓,萬萬垓曰秭,萬萬秭曰穰,萬萬穰曰溝,萬萬溝曰澗,萬萬澗曰,萬萬曰載。
極,是中國之數……《中國數詞》一書中,記載到『載』,還未有記載到『極』。
「極」後單位完,有因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數字單位,為「恆河沙、阿僧祇、那他、不可思議、無量」;後中國唐朝時期,日本人加多一個「大數」進去,傳回中國。
「知新教育」負責人兼數學老師林茂國數字單位作出講解,單位視乎如何界定中國數字(即是否包括佛教數字),如果不計印度佛教傳入數字系統,單位去到「極」或「載」;即使「大數」以上,有得繼續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