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持記》中的觀點,談論戒律的本質時,不存在先後相生的情況。然而,唯獨在作戒體中,有著很多解釋,所以必須要有清晰明確的辨識。如文中所描述,初念戒與形倶無作是同時生起的,正如牛的雙角在出生時同時長出來。這樣的解釋是驗證了它們同時存在的事實。
原版內容 | 新版內容 |
---|---|
《資持記》雲:『假若談論作戒體則無先後相生的情形,唯獨茲(此)無作戒體有很多種解釋,是故必須辨別決定清楚。』 |
不論作戒體抑或無作戒體,其生起均無先後之分,唯獨無作戒體之解釋殊多,故需明辨。 |
原文: ▲事鈔雲:『初解雲:如牛二角,生則同時。故多論雲:初一念戒,俱有二敎,第二念中,唯有無敎。』 |
作戒體與無作戒體猶如牛之雙角,生起同時。《薩婆多論》雲:初念戒時,二種戒體悉皆具備,至第二念,作戒體已盡,唯留無作戒體。 |
資持釋雲:『初同時解二。上二句舉喻;故下引證:初念倶有,可驗齊生。』 |
初解主張作戒體與無作戒體同時生起。上二句舉牛角為喻,下引《薩婆多論》為證,謂初念時兩種戒體俱生,可驗二戒體並生。 |
△事鈔雲:『後解雲:前後而起。故善生雲:世間之法,有因則有果。如因水鏡,則有面像。故知作戒前生,無作後起。論雲作時具作無作者。此是作俱無作,並是戒因。至三法竟,其業滿足,是二戒倶圓,故云具作無作。不妨形倶無作仍後生也。亦是當一念竟時,二戒謝後,無作生也。』 |
後解則謂作戒體先起,無作戒體後生。《善生經》雲:世間萬法,因果相隨。如水鏡之於面像。因此知作戒體於前而生,無作戒體於後而起。《薩婆多論》雲:作三羯磨時,作戒體與無作戒體俱在,此乃戒之根源。及至三法完畢,二戒體方得圓滿,故云作戒體與無作戒體俱全。同時,形倶無作戒體亦得後生。亦即,於每一念完成之後,作戒體與無作戒體謝落,而形倶無作戒體隨之而生。 |
資持釋雲:『二前後解二,初立義中四,初句標義。故下引證。世間法者,緣構成故。因即作戒,果謂無作。如下喻顯。故下準定。論雲下二釋妨。由立前後,違上論文初念俱有,故須釋之。文中分二,初牒妨。此下釋通二,初明作倶齊起。不下示形俱後生。上雲仍後,在言未顯,猶恐濫同初念之時,故重遣之,雲亦是等。』 |
|
【作俱無作與形俱無作之區別,參觀前立兩解名項中之表①。】
先後相生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意味著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和依賴。
以宇宙的誕生為例,先有天地的誕生,再有萬物的形成。這樣的先後次序,展示了先後相生的法則。
生活中的各種事物也遵循著這樣的規律。例如,春天的降臨使得萬物復甦,花朵綻放,這是陽氣的先後相生作用。
同樣,人類的發展也是如此。先有學習的需求,然後才有知識的獲取和應用。先後相生,使我們不斷學習和成長。
先後相生的哲學意義
先後相生不僅限於事物發展的順序,在哲學上它還意味著相對性。在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相對的事物,它們互相依存,相互影響。
這種相對性使得世界變得豐富多樣。例如,黑與白、陰與陽、虛與實等對立概念的存在,讓我們能夠感受到事物的多面性。
同樣地,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先後相生的存在。
友情與愛情的先後相生
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友情和愛情的發展也遵循著先後相生的原則。
最初的相識可能是從一次偶然的邂逅開始,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之間產生了共鳴和瞭解,友情得以建立。
而當友情的基礎足夠穩固時,可能會逐漸升華成為愛情。這個過程中,先後相生的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結論
先後相生是自然界和人際關係中常見的一種規律。它使得事物之間產生一種有序的關聯和發展。
我們應該善於運用這個原則,學會把握時機,讓自己在生活和事業上能夠不斷成長和進步。
延伸閲讀…
第五項先後相生 – 1600303
「如牛二角」及「二教」是指「作與無作」還是「作俱與形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