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納甲法】八卦與納甲原理 |

【八卦納甲法】八卦與納甲原理 |

經八卦,乾☰、坤☷、震☳、艮☶、兑☱、巽☴、離☲、坎☵。

古人事物性質,抽象概念宇宙所有事物歸納成八種形態。

自然界中,八卦代表八種形態,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風,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澤。

八卦雖然只有八種類型,但它可以應於宇宙中萬事萬物,可以説它是宇宙信息寶庫。

構成八卦基本符號稱為爻,爻分陰陽,陽爻「--」,陰爻「--」。

每三個爻組成一個卦。

每個卦重疊可以組成一個卦,上面卦稱上卦、外卦,下面卦稱下卦、內卦,卦共有六十四組,稱為六十四卦。

什麼是「納甲」?納甲十個天干納入八卦六爻之中。

因為天乾第一位是「甲」,「甲」概括或代表十個天干,簡稱「納甲」。

世應八宮卦中得到。

八卦納甲法 Play

我們一下古人是如何從天象上得到啟發,然後是如何「納甲」。

比如:
每月初三黃昏,一輪新月出現西方庚位,此意義一陽初生震卦☳相似,所以將天乾「庚」,納於震卦。

每月初八黃昏,半圓形上弦出現南方丁位。

此時月亮形象上下實,陽象增加,和二陽兑卦☱相似,所以將天乾「丁」納於兑卦。

每月十五為「望」,這天黃昏一輪圓月出現在東方甲位,此時月是陽氣形象,這和三陽乾卦☰相似,因為月亮太陰,壬為水精,所以將天乾「甲」和「壬」納於乾卦。

每月十七,月相開始虧缺,陰象開始出現,這一天平旦時,月落於西方辛位。

這和一陰始生巽卦☴相似,所以將天乾「辛」納於巽卦。

二十三日,為下弦月,半圓形月亮平旦時分在南方丙位消失。

此時月陰象前增,上實下虛形象和艮卦☶相似,所以將天干「丙」納於艮卦。

將八卦納入五行思想並重排順序,這只是個骨幹一個改變,對易改變應該是納甲,這才是打肉上改造經六十四卦。
八卦納甲法

納甲主要是京房易學開始,,京房整套系統,納甲只是其中一環,納甲之前,需瞭解其八宮卦。

八宮卦完全跳脱出《序卦傳》説六十四卦排序--是今傳《經》排序,而64卦做一個有條理分門別類。

經六十四卦卦序如何排成實不可考,我們知夏朝《連山》及商朝《歸藏》(夏曰山,殷曰歸藏,周曰)與《周易》並,其中《連山》艮(山)首,而《歸藏》坤為首,而現今我們所用《周易》是乾卦首,表現出陽尊陰卑,男輕女觀念。

關於現今《周易》六十四卦排序,《序卦傳》可以説是説甚詳: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物不可,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這是宇宙及人文生成演化秩序做為排列邏輯。

另外,《雜卦傳》透露出一些當時可能存在排序訊息。

京房八宮卦另一個條理分明方式來安排六十四卦,八大宮,各宮卦宮名,所謂八卦是隻八卦三畫卦直接重疊而成,然後每宮卦開始初到五位一爻一爻變,到遊魂及歸魂,每宮計有卦、一世卦(初爻變)、二世卦(二爻變)、三世卦(三爻變)、四世卦(四爻變)、五世卦(五爻變)、遊魂卦(四爻變)、歸魂(下卦全變本宮卦),總計有八卦。

術家占卜時,得卦後第一步者即是「安世應」,解卦時世代表問卦者本體,應代表客體。

世應八宮卦中得到。

世應求法:本宮是以上爻世,下卦中應位置第三爻應;一世卦初爻變,因此初爻世,對應外卦第四爻應,五世卦以此類推;遊魂卦五世後,上爻變,反而下一位,即四爻變回原本陰陽,因此遊魂卦四世,初爻應;歸魂卦是遊魂卦後,其內卦返回本宮卦,其世在三,應在上。

所謂納甲,將天干地支放入卦爻中,這樣關聯,而開啟了易經各式佔驗法結合。

〔注:右圖只是表達十二地支與八卦五行方位時序關係,納甲無關。

〕天干中,乾納甲壬(內卦甲,外卦壬),坤納乙癸(內卦乙,外卦癸),艮納丙,兑納丁,坎戊,離為己,震為庚,巽辛。

  而地支陽卦取陽支,傳(內而外,由下而上),如乾從子起,然後寅辰午申戌分納入初爻;陰卦逆轉,由外(由上而下),坤卦初爻起。

原則,八卦來表示可得下表:八卦之外其餘56卦,卦拆為上下卦,取用以上表格中上下卦干支,例如,同人卦,上為乾,下為離,上卦三爻取乾卦上卦壬午、壬申及壬戌,下卦取離卦下卦己卯、己丑,己亥,得其干支為如下表。

關於六十四卦世應,以及干支,卦身,可推演之外,坊間命理易卜書籍會提供六十四卦呈象表,讓學者圖索驥,省去繁複推算過程。

京房雖然不是第一個做這件事人,但其納甲確是影響者。

卦爻中納入干支後,經六十四卦卦象不只可以配合月、日、時辰(時間)五行及六親生剋,六神及星宿等來解釋判斷吉凶,可佐干支沖合刑害原理,進一步各種與擇日,天文、曆法相關結合應用可無所不包。

因此這佔驗派易學--或者説是作數術學來説,是里程碑,但其易學格格不入。
八卦納甲法

其中許多邏輯矛盾鑽研相關易卜時自可發現,但這樣思想架構瑕不掩瑜。

其中問題是於這套系統完全脱離了《經》經文,從三代所傳下來原始卦爻辭--改以數術五行、六親生剋來解釋吉凶,所以學習這套佔驗法時,可以完全不用讀《經》。

所以,如果坊間遇到自稱「經大師」命理師,連《經》什麼樣沒見過,完全不知有卦爻辭存在,這應該不是什麼鮮事,因為原本術士所用源自京房佔驗法,《經》拋到九宵雲外,其説謂「經」仍保有六十四卦卦名六畫空殼之外,完全與《經》沒有任何關聯了。

其次是其系統內存一些疑義,這裡舉其大者。

這邊奇怪的是,十天干佔驗上並無什麼作用,而為何如此納入天干地支,其原理讓人摸索不著。

六十四卦納甲之後,其五行及六神取自地支屬性,無關於天干。

我們上面同人卦例,其六親起法為:其中於天干,於五行無相干,而只用地支問題,顯然後世許多數術家,覺得,並多有批評,因此有人改以六十甲子納音法來套用: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爐中火,戊辰己巳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劍鋒金,甲戌乙亥山頭火,丙子丁丑澗下水,戊寅己卯城頭土,庚辰辛巳蠟金,壬午癸未楊柳木,甲申乙酉井泉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己丑霹靂火,庚寅辛卯松栢木,壬辰癸巳長流水,甲午乙未砂中金,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覆燈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驛土,庚戌辛亥釵釧金,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海水。

 如此六十四卦納甲之後,其干支有用到,於邏輯上合理,只是這六十甲子五行屬性如何而來是另一問題。

近代學者劉傑《中國八卦針經》中,首次對八卦納經和八卦納穴進行了闡述。

八卦納甲法 Play

延伸閱讀…

八卦與納甲原理(圖) -月亮- 陰陽- 陽爻

納甲法

基本上安上六親後,京房中所謂安卦算完成,後來發展中有日辰安六神者,這裡贅論。

安完六親後,六親使用只有五親,因為其中「我」是指求卦者,放入卦爻中,而我之外五親,完全和五行一樣有相生相剋關係:八卦針灸通過古代八卦納甲法,將十二經脈八卦結合,結合《針灸大成》子午流注納甲法開穴,並以該穴位所對應的卦爻陰陽定首開穴補瀉原則。

同時形成可臨牀於查閲、參考《八卦針灸環周圖譜》。

這種針法穴位自身對應時間和空間因素結合,溝通人,藉助天地氣療病,歷來複雜針灸補瀉手法變得、有章可循,且可按摩、艾灸領域應用。

中醫相關文獻中,關於《子午流注針經》納甲法選穴和應用,古今多有闡述,各有。

於確定穴位後補瀉規則論述,且多沿用《黃帝內經》中“補、實則瀉”或“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理論。

本文中,筆者採納古代文化中八卦納甲法,對子午流注陣法中開穴相互配合,並其補瀉方法提出了一種見解,本文主要這一見解進行説。

八卦納甲,即月體納甲,是八卦、天干、月象三位一體。

古人認為納甲法,可以天地生育理。

《周易參同契》中論述,如“天符進退章第四(聖人上觀章)”中,提出“……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繩。
八卦納甲法

十五乾體,盛滿甲東方。

……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將八卦與天干結合,提出乾納甲壬,坤納乙癸,艮納丙,兑納丁,離納己,坎納戊,震納庚,巽納辛。

從而形成八卦納甲法一個論述。

八卦納甲法是中國古人研究天人之際關係上特有思維方式,古代,常用建築、軍事多方面。

子午流注納甲法,是天干值日經,逢時開取值井穴,下一個時辰陽日陽時開陽經穴,日時開經穴,以及“經生經”“穴生穴”原則,開取經脈五輸穴,並逢輸過原,後日乾,陽日氣納三焦,日血歸包絡。

目前常用取穴方法來源於《針灸大全》。

八卦針灸一方面借鑑傳統子午流注納甲法中天干和經絡配屬,另一方面結合了《經》八卦與天干配屬,即八卦納甲,從而實現八卦卦爻與子午流注開穴配合。

這樣配伍不僅體現了時間信息,八卦空間信息、現象、五運六氣理論納入了子午流注理論,大大完善了子午流注納甲法應用範圍。

近代學者劉傑《中國八卦針經》中,首次對八卦納經和八卦納穴進行了闡述。

延伸閱讀…

納甲_百度百科

納甲(佔法原則)

《針灸大成.卷五》幹支配屬五行臟腑,有“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己脾鄉。

庚是腸辛屬肺,壬系膀胱癸腎藏。

三焦壬中寄,包絡歸入癸方”,將天干和經絡相應。

結合八卦納甲,有:乾甲納膽經,坤乙納肝經,艮丙納小腸經,兑丁納心經,坎戊納胃經,離己納脾經,震庚納大腸經,巽辛納肺經,乾壬納膀胱經,坤癸納腎,乾壬納三焦經,坤癸納心包經。

運用八卦六爻納五輸穴,可將初爻納井,二爻納滎,三爻納輸,四爻納經,五爻納合,上爻納本(三焦、心包)。

將八卦納甲及《針灸大全》提到五輸穴及三焦和心包穴位與八卦卦爻應,形成八卦納甲系統,對應情況見下表:臨牀踐中,陽日陽時開陽經、日時開經,結合《針灸大全》中“子午流注時定穴歌”將值日經五輸穴及三焦和心包穴位與八卦卦爻應,形成供臨牀應《八卦針灸環周圖譜》(著作權證書:國作登字2013-A-00089492),對應情況見下表:上述理論,每日有6個時辰有穴可開,每一個時辰對應一到三個穴位。

陰日陽時和陽日陰時無穴可開,補償方法為天干五合理論。

如甲日時無穴可開,可甲己合化理論,取己日時穴位。

即便如此,十日內有12個時辰無穴可開。

子午流注將人體氣血運行擬為水流.時間,陰陽各經氣血盛衰有時間。

氣血盈時而至盛,過時而去衰。

逢時開,過時闔,開穴,方可地調和陰陽、糾正機體衰。

子午流注理論通過開穴,溝通人體和,得天地助以療病。

但傳統中醫針灸及子午流注針灸大多是病實作參考,“補,實則瀉”或“補其母,實則瀉其子”,醫者辯證論治確定補瀉手法,但這種補瀉手法臨牀上於疾病認知差異,導致性比,把握。

《靈樞經·根結篇》指出:“針要,於知調陰與陽,調陽,精氣乃光。

”《素問·上古天真論》説:“上古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説針刺陽,應合於八卦數術。

八卦針灸中認為,開穴補瀉手法應考慮使人體氣血通暢及天地相通,其手法應而非辯證實來確定。

因此,八卦針灸納甲法,治療疾病時開穴補瀉手法其卦爻來確定,陽爻補,陰爻瀉。

《輔行訣-湯液經法圖》提出“陽進為補…退為瀉”。

(1)注意男左女右,男先扎左側,女先扎右側。

如左側補,右側是瀉;如右側補,左側是瀉,這實現陰陽。

(2)八卦針灸臨牀補瀉操作手法主要有:①提插捻轉法:男扎左側,針刺至地部後,順時針捻針補(“九六法”補九法),逆時針捻針為瀉(“九六法”瀉六法),右側相反手法;女先扎右側,針刺至地部後,逆時針捻針補,順時針捻針為瀉,左側相反手法。

②迎隨法,即補,為瀉。

③呼氣進針,吸氣出針補;吸氣進針,呼氣出針為瀉。

④開合法,即起針時,按閉針孔補,快出針慢按閉針孔為瀉。

針灸補瀉問題,玄妙極,易理深奧,要秒,於秋毫,得氣為佳,療效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