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牌位寫法一直以來都很重要,其中關鍵的公媽牌寫法出現了兩次。根據傳統,每行字數都是以「生、老、病、死、苦」五字一循環,神主牌則需遵守「二生供一老」的規則。中行字數是七、十二、十七字老數,而左右兩邊則需為六、十一、十六等生數,以實現二生供一老或二生抱一老的效果。
安祖先牌位的準備與步驟
祖先牌位的書寫遵循一定的規則,每行字數以「生、老、病、死、苦」五字一循環,中行的字數為七、十二、十七字的老數,左右兩邊則為六、十一、十六字的生數。這種排列方式被稱為「二生供一老」或「二生抱一老」。祖先牌位通常書寫三代至五代,如有足夠的空間,也可以書寫更多代。夫妻在牌位上不需分開,每一代可佔一內板,如果有偏室或續弦,也可以寫在同一塊內板上。如果牌位空間有限,可以將多代祖先寫在同一內板上,但必須遵守一項原則:開一代夫妻不拆開。祖先牌位的月日日時均使用陰曆。如果這些資訊不詳,可以用「吉」字代替。


祖先牌位的安放順序有「慈法」和「孝法」兩種。慈法是將近輩放在前面,長輩放在後面;孝法反之。這種排列方式視主家的需求而定。
安放祖先牌位前,需要準備的事項包括選擇安香的吉日吉時,決定牌位的方向,準備祖先所需的用品,以及準備祭拜的供品。
安放祖先牌位的步驟包括安置牌位、安放公媽爐、擺放佛具、祭拜祖先、化食迴向、安鎮祖先、請示祖先,以及燒化金紙。
安放祖先牌位所需的用品包括公媽龕、香爐(錫製、方形、有耳,代表主家福庫豐盈)、爐灰、薦盒、柑燈一對、茶杯三個、燭台一對、碗筷七雙或根據祖先人數擺放、壽金、四方金、香、金桶等。
安放公媽爐時,需先用壽金與清淨符淨爐,然後在爐中燒化壽金「熱爐」,再放入爐灰,但不得放置寶物。爐前應貼上印有「安爐大吉」的紅紙,或直接貼上銅幣大小之圓紅紙。香爐的兩邊有耳,且為方形錫爐,代表主家規範與主婦健康,也有庫位之意。
在安放公媽牌位時,需提前擇吉日將祖先的名諱等資訊用毛筆書寫在神主牌上,並在安公媽吉日良時進行神主牌開光儀式,請祖先歸入新神主牌,並持「召鬼靈咒」請祖先就位。
安放公媽牌位與爐的步驟包括燒香奉請祖先就位、將牌位過香爐、安放公媽爐於神桌前緣約七寸或七寸半的位置、點香插於爐中、退後行禮。
擺放佛具後,參與祭祀的人需點香拜拜,並誦「安公媽位疏文」,同時斟酒及奉上茶水,接著進行三次祭酒。最後,將準備的菜飯、供品與金紙財寶用青玄上帝密字變食,然後化為祖先的食物,請祖先來領受。
中行字數 | 七、十二、十七字 |
左右兩邊字數 | 六、十一、十六字 |
祖先牌位書寫範圍 | 三代至五代 |
夫妻牌位書寫 | 不需分開 |
熱爐時所需物品 | 壽金、清淨符 |
公媽爐前應貼 | 「安爐大吉」紅紙或圓紅紙 |
祖先牌位的書寫遵循一定的規則,每行字數以「生、老、病、死、苦」五字一循環,中行的字數為七、十二、十七字的老數,左右兩邊則為六、十一、十六字的生數。這種排列方式被稱為「二生供一老」或「二生抱一老」。
- 選擇安香的吉日吉時
- 決定牌位的方向
- 準備祖先所需的用品
- 準備祭拜的供品
“`
公媽牌寫法是一種傳統的文書寫法,廣泛用於台灣。這種寫法具有獨特的特點,對於文化傳承和書法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公媽牌寫法的起源
公媽牌寫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是由書法家公媽所創。公媽牌寫法在當時被廣泛應用於書法作品中,並被視為傳統文化的象徵。
公媽牌寫法獨特的地方在於它將每個字的筆劃分為多個單位,這些單位被稱為「牌」。每個字的部首、偏旁和筆劃都可以被分解為不同的牌,這使得公媽牌寫法具有了更高的藝術性和書法的變化性。
公媽牌寫法的特點
公媽牌寫法的主要特點是將每個字的寫法分為多個牌,這些牌具有不同的形狀和筆法。使用公媽牌寫法時,筆劃順序和筆劃方向非常重要,因為它們直接影響到書法作品的整體效果。
舉例來説,筆劃「橫」可以被分解為上橫、中橫和下橫三個牌,這些牌的寫法和順序都是固定的。通過組合這些牌,進行拼寫,便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漢字。
公媽牌寫法的影響
公媽牌寫法的影響遠不止於書法藝術領域。它還對於教育、文化傳承和認識漢字有著重要的作用。
通過學習公媽牌寫法,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漢字的結構和演變過程。這對於語言學習者和書法愛好者來説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機會。
結論
公媽牌寫法是一種獨特而重要的書法寫法,它在文化傳承和書法藝術方面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學習和使用公媽牌寫法,我們能夠更好地瞭解漢字的結構和寫法,同時也更好地體會到書法藝術的藴含和魅力。
延伸閲讀…
公媽牌正確寫法 – 唐奇神桌檀木傢俱木藝廣場
https://www.shulin.ntpc.gov.tw/userfiles/309050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