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門口】公寓門口放鞋櫃,這樣做到底合不合法?

【公寓門口】公寓門口放鞋櫃,這樣做到底合不合法?
分類 定義 / 説明
公共空間 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7 條第 2 款規定,連通多户住宅的走廊、樓梯間、電梯間、通路或門廳等,為法定共用部分,不得約定為專用。
小公 一般俗稱公寓大廈當樓層電梯間、樓梯間、走道、通道等由當層住户共有的公共空間。
擺放雜物限制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16 條第 2 項規定,住户不得在小公等處所堆置雜物或設置柵欄、門扇或營業使用,以免妨礙逃生避難。
罰則 住户違反上述規定,得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新台幣 4 萬元以上、20 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限期改善或履行義務;屆期不改善或不履行者,得連續處罰(《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49 條第 1 項第 4 款)。
鞋櫃擺放爭議 多數實務見解認為,鞋櫃擺放在樓梯間屬妨礙逃生動線,但有法院判決認為,將鞋櫃緊貼牆壁豎立擺放,並將鞋子收納於內,屬於通行空間,不致妨礙逃生避難及出入通行,因此不構成違反《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16 條第 2 項規定。
結論 為避免主管機關裁罰及阻礙逃生,還是建議公寓大廈的樓梯間不擺放鞋櫃或其他雜物。

公寓門口:安全與便捷的守護者

公寓門口作為社區的入口,承擔著保障住户安全與便捷往來的重要職責,無論是透過物理防護或先進科技,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門口設施 功能
門禁系統 限制非授權人員進入,保障住户安全
監視攝影機 監控出入口動靜,嚇阻犯罪行為
對講機 住户與訪客溝通,確認身份後開門
智能門鎖 透過生物辨識或密碼鎖定,提高便利性
門前大廳 提供住户交流空間,提升社區感
樓梯間 提供人員上下樓層的通道

實體防護措施

門禁系統利用電子卡片或密碼,僅授權人員才能進入公寓,防止陌生人隨意闖入。有些門禁系統還具備臉部辨識或指紋解鎖功能,進一步提升安全性。

公寓門口 Play

監視攝影機監控公寓門口出入情況,有效威嚇犯罪分子。拍攝到的影像不僅可以嚇阻不法行為,還能作為事後追查的證據。

公寓門口

對講機安裝在公寓門口,讓住户可以在確認訪客身份後通話開門,既保障安全,又避免陌生人直接上樓。

先進科技應用

智能門鎖結合電子科技和傳統鑰匙,住户可以使用手機或指紋解鎖,帶來無鑰匙的便利體驗。有些智能門鎖還具備遠端控制和通知功能,讓住户在遠處也能監控門户狀況。

設計考量

公寓門口設計時,除了重視安全機能,也應兼顧便利性與美觀。

門前大廳提供住户一個舒適的等候空間,可以交流互動,增進鄰裏關係。

樓梯間規劃明亮通風,提供安全的上下樓層通道,並清理雜物堆放,避免成為消防死角。

美化設計可以透過植栽、藝術品或燈光,營造美觀舒適的公寓門口空間,提升居住品質。

定期保養維護

公寓門口設施須定期保養維護,才能確保正常運作。門禁系統、監控攝影機和智能門鎖等電子設備應定期檢查和更新,確保其功能良好。樓梯間的清潔和燈光照明也應列入常規檢修事項,以保障住户安全和便利。

延伸閲讀…

自家門外的走道或樓梯間,究竟可不可以放鞋櫃?律師

公寓大廈的樓梯間可不可以放鞋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