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獨立評論》!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羣帳號,繼續體驗天下雜誌會員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結。
普度祭品種類,台灣各地區有所不同,仔細觀察,會以為是無秩序;但深入研究觀察後,可發現擺設普度祭品時,各地排列順序以及祭品選擇上,有一套民間空間秩序構成觀念。
藉由祭品擺放位置,可以理解普度儀式場上空間秩序其象徵。
近期台南府城田野調查結果,府城與安平普度祭品擺設空間位置可分成「三川」區、基本祭品區、普度碗區、佛祖山四個部分,分佈如下圖「府城普度場擺設空間示意圖」。
寺廟會一個「三川」作為普度場開頭,附近放置洗臉盆或浴室紙糊,三川供桌為放置三牲或五牲桌子,其次放置日常生活所需、賭具用品,以及飯菜祭品;放置普度碗,裡面有府城祭品(如各種糕類)及罐頭、乾料;後是放置佛祖山。
透過田野資料資料整理分區,雖然各廟宇擺設順序會同情況而有所調整,但是基本上依循圖一所示擺放順序。
此介紹其祭品擺設空間,後討論祭品種類以及祭品藴含文化意義。
4.遊樂用品:常陳設有麻、四色牌賭具以及象棋、跳棋娛樂用品,有時會擺放小朋友玩具。


府城地區,大型祭典儀式,如宴王、神明祝壽、普度儀式,擺放祭品第一區,三川所構成,是府城地區擺設大型儀式祭品現場區域。
普度場三川擺設,與其他儀式現場基本上沒有差異,是位於入口處,三張桌子組成供桌,場地開闊廟宇,可能增加到五張,桌上鋪上桌巾,前面繡有廟名桌裙,桌上擺放爐、龍角燈、酒杯、酒壺、花瓶祭器。
而三川桌上出現祭品,有下列幾種:這些祭品擺設其他儀式大致相同,但普度時三川桌兩旁有時會各綁上一支甘蔗,上面綁上「錢」,有時還會將兩隻甘蔗尾綁起,形成圓弧狀。
另外三川桌前會準備臉盆裝水毛巾供兄弟使用;會擺上紙糊男堂女室、浴室盥洗空間。
規模普度場會三川桌後擺設全豬,有香腸堆疊成豬造型,用來代替全豬。
此部分是展現普度祭品文化區域,但祭品種類,無法仔細分類,所以暫訂「基本祭品」,是各廟會準備。
此區擺設規模大小,端看舉辦儀式單位經濟力量而定,基本上擺設可分成幾個部分:1.三牲、五牲:即煮熟雞、鴨、魚、肉、蝦、魷魚組成,府城普度儀式大都準備五牲。
當地,於五牲祭品祭拜對象認知有所不同,部分認為是祭祀前來監督普度場神明,部分認為是祭拜普度對象。
不過多數受訪者認為應該是用來祭祀兄弟,因為七月普度時,有些廟宇要關閉中門,收起户外法器,以免鬼魂接近,所以神明會出現普度場。
而普度場管理責坐於大士山觀音大士或「大士爺」擔任,有其專屬祭品。
因此這些三牲或五牲全豬,是屬於祭拜「大禮」。
2.日常用品:此區會擺上一些日用品,提供兄弟們前來梳洗打扮,可以看到梳子、香皂、牙膏、牙刷、漱口杯、毛巾盥洗用具,有香水、簪花、化妝品、保養品女性用品,會有針線修補衣物工具。
3.熟食宴席:準備一桌10到12道菜宴客熟食,並擺放酒杯、筷子食器,另外會準備一鍋飯,以及一鍋空心菜湯。
有時會準備、設計藝術裝飾祭品,形成「看桌」。
4.遊樂用品:常陳設有麻、四色牌賭具以及象棋、跳棋娛樂用品,有時會擺放小朋友玩具。
如果有設置囝仔普儀式,會獨立這些祭品放到囝仔普區域。
5.「看桌」:「看桌」指是具有觀賞價值祭品,基本上煮熟菜餚、麵團或是蔬果所雕刻組合、捏製而成。
另外有見到酒類、飲料擺設,民眾為求,會刻意排列出扇狀或是組合成字型,有用整隻雞或鴨做成宋江陣造型。
另外有用非食物材料做成桌,是冰雕、展示古物、盆栽物品,將小型庭園造景搬上供桌,形成一個藝術觀賞價值主祭品區域。
普度碗內裝有各種罐頭、牲禮、乾料粽子食品塑膠盆,大部分主辦儀式廟宇附近民眾提供,或是委託廟方備,有一部份是廟方或信眾組成「普度會」準備。
所有普度碗祭品上會插一支「普度旗」,上面書寫祭品提供者姓名地址,一方面可以告知兄弟這些祭品是何人所提供,另一方面是普度儀式後,領回自己所提供祭品時。
儘管這部分擺設有,民眾可其喜好而選擇塑膠盆中擺放各種食物,然而觀察府城地區民眾,現在是準備罐頭、泡麵、餅乾於保存食品。
而廟方是準備佛手、粿、鹹粿、發粿、紅圓、空心菜,以及米糕棧、三色粿,前者是台灣民間普度使用祭品,後者是府城特有。
本區供桌尾端,會擺放大量金銀紙錢,等待儀式結束後焚化。
第四個部分是「佛祖山」糊紙中心組成祭祀空間,大型普度儀式時,會加上翰林所、男堂女室、大士爺神像糊紙。
這個祭祀空間主要祭祀對象是佛祖山觀音大士主,祭品有代表「山珍海味」鹽、糖、薑、豆、「十二乾」以及香、花、燭、果、茶,另外會準備素三牲或素五牲。
如果旁邊有翰林所、男堂女室設置,會這些紙糊建築門口,擺上一碗飯來祭祀。
普度儀式中使用擺設祭品種類,其空間有俗成空間秩序,並非隨性任意擺設。
李豐楙教授認為,空間不是恆不變,而是藉由一些或臨時設置象徵物,透過宗教聖化後,世俗空間可轉化、,區隔於世界外世俗、世界。
[拜神、天公、佛用]以七隻碗各裝七種熟食品祭品,有如油飯、豬肉酒、麻油雞、湯圓、米糕、花生湯、桂圓、紅蛋、蓮子、花生,內容。


延伸閱讀…
略加烹煮過豬肉塊、雞一隻、鴨一隻(或鴨蛋)、海鮮一味。
只用喜慶、時。
於四」是雙數,因此禁止喪事上。
[拜神、祖先]三牲分為半生三牲全熟三牲;半生三牲於祭祀神明,三牲於祭拜祖先。
※三牲供桌上排法為,豬肉居中,雞魚置於兩旁。
三牲
是三牲簡化,可用雞蛋代替雞,生魚、塊豬肉[一三兩]代替塊豬肉。
[「謝外方(祭鬼魅)」、虎爺或犒勞天兵神]用來供奉神明,要準備六樣、十樣或十二樣素菜。
用來祭祀祖先或孤魂,要準備六樣、十樣或十二樣。
冬粉(屬水)、木耳(屬木)、香菇(屬火)、筍乾(屬土)、金針(屬金)。
[拜天公、祭祀,代表金木水火土五方來祭祀]冬粉、木耳、香菇、筍乾、金針、桂圓、薑(薑母不可用水薑)、糖、紫菜、碗豆、菜心、蠶豆、豆苗、海帶、麵筋,選取其中六樣。
[拜天公用]鹽、糖、薑母、紅豆並稱山珍海味,為敬拜 玉皇上帝不可或缺供品。
(六齋、六味、山珍海味是神明聖壽缺一不可供品,大部分廟方會準備。
)香菇、金針、木耳、桂圓、薑、糖、曬乾素食品,和海味合用。
[拜神、天公、佛用]以七隻碗各裝七種熟食品祭品,有如油飯、豬肉酒、麻油雞、湯圓、米糕、花生湯、桂圓、紅蛋、蓮子、花生,內容。
延伸閱讀…
[農曆七月七日住家陽台拜七娘媽用]三種類水果,如鳳梨、水梨、橘子。
[拜拜、祭祀]標準四果四時(春、夏、秋、冬)四樣水果,於購齊,選四樣水果代之,香蕉.李子.梨子.鳳梨 [招你來]。
[拜拜、祭祀可用]五種類水果,蘋果、橘子、水梨、甘蔗、香蕉合稱五果,供奉天公時使用。
另外,香蕉、李子、鳳梨、米糕、生仁稱五果,代表招、你、來、、昇意。
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合稱五子,祭祀織女星。
瓜子、花生、核桃、棗子、桂圓。
[拜織女用]稻、麥、稷、菽、蜀合稱五穀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
另有芹菜意為勤學、葱代表、素粽代表應考包中,此三者為祈求五文帝君之用,是考季時最佳供品。
發財意,祭祀或喜慶敬神不可缺供品。
[年節初末、神位、拜拜祭祀]拜神求改變運勢意,意途補運,拜完食用。
※中間多會放一粒龍眼,祭拜後撥殼食用,表脱殼新生意。
圓滿之意,甜者喜慶、遷新居、神位拜神佛,冬至甜、鹹味可。
為生育禮俗食品,如月時祭祀孩童守護神或七娘媽、註生娘娘。
用來供奉神明或祖先,供三小杯,有隻供乾茶葉,撤供。
茶能、陶情、去雜,因此人們茶視為「神」物,並認為供茶敬神是表現。
代表甘甜、節節昇意。
結婚時,男方準備有頭有尾甘蔗,與新娘到女方家,表示能像甘蔗一樣,「繁殖生產」。
拜天公時繫兩根甘蔗桌旁祈求錢財能夠節節昇。
除夕及過年時削好切塊甘蔗拿來祭祀神明及祖先,祈求一年事業光明節節向前,比日子多。
採之意。
蘿蔔糕因蘿蔔台語「菜頭」,祈求彩頭意。
[拜神明及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