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禮與冠意象:一部「戴」與「冠」的文化史
「冠」,象徵著一個男子之成年與崇高地位,是古代社會中的一項重要禮儀。
加冠禮:男子的成年標誌
「加冠禮」是男子二十歲時舉行的成年儀式,藉此宣告其脱離稚童身分,步入成人世界。《論語》中記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描述一羣成年男子在加冠禮後,沐浴於河水之中,吟唱詩歌,象徵著洗去稚氣,迎向新的未來。


冠字與冠者:成年男子的稱謂
加冠後的男子被稱為「冠者」或「冠子」,以示其已成年。《禮記》雲:「男子二十冠而字。」指男子加冠後會獲得正式的字號,象徵著社會地位的提升。《醒世恆言》記載:「朱重長成一十七歲,生得一表人才,鬚然已冠,尚未娶妻。」説明成年男子仍可稱為「冠者」。
冠部與冠首:職位與地位象徵
在古代官制中,「冠部」指吏部,是朝廷六部之首,代表著崇高的官位。《史記》雲:「位冠羣臣,聲施後世。」指蕭何功勳卓著,官位位居朝臣之首,聲望傳唱後世。而「冠首」則指第一名的位置或職位,象徵著優越的地位與榮譽。
冕冠與榮冠:勝利與尊貴的象徵
「冕冠」是帝王或大臣所佩戴的禮帽,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威與尊貴。《楚辭》中雲:「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描寫屈原身穿華麗的服飾,頭戴高聳的帽子,顯現出其軒昂的氣勢與卓凡的地位。而「榮冠」則指象徵勝利或榮耀的頭飾,如「桂冠」和「冠軍」,代表著傑出的成就或卓越的表現。
冠狀與披冠:外形與意象
「冠狀」指狀似帽子的外形,《聊齋志異》記載:「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加丁不釋。」描述一隻雞頭上長著像帽子一樣的肉瘤。此外,「披冠」也用以形容事物覆蓋於其他物體之上,如《文選》中雲:「時菊耀巖阿,雲霞冠秋嶺。」描寫菊花盛開於山崖,雲霞覆蓋於山嶺,形成一幅美麗的景象。
特徵 | 象徵 |
---|---|
加冠禮 | 成年標誌 |
冠字與冠者 | 成年男子的稱謂 |
冠部與冠首 | 職位與地位象徵 |
冕冠與榮冠 | 勝利與尊貴的象徵 |
冠狀與披冠 | 外形與意象 |
冠的意思
「冠」在中文裡有幾個不同的意思,可以指頭頂的帽子或飾品,也可以指高貴、傑出的地位或物品。
冠的具體意思如下:
解釋 | 常用詞組 |
---|---|
頭頂上戴的帽子或飾品 | 桂冠、華冠 |
頂點、最高點 | 山冠、畫冠 |
卓越、傑出 | 無雙瑰冠、巾幗冠冕 |
尺寸或數量的最大值 | 冠蓋、冠頂 |
冠的具體用法:
1. 頭飾或帽子
- 他戴了一頂花冠,看起來十分華貴。
- 國王頭上戴著金冠,威嚴十足。
2. 頂點或最高點
- 珠穆朗瑪峯是世界上最高的「冠頂」。
- 這幅畫作色彩鮮豔,構圖精巧,堪稱畫壇「冠蓋」。
3. 卓越或傑出
- 她在舞蹈界享有「冠冕」之稱。
- 這篇文章見解獨到,可謂「巾幗冠冕」。
4. 尺寸或數量的最大值
- 這個數字是所有數字中的「冠蓋」。
- 他們的收入達到了公司「冠頂」。
「冠冕堂皇」成語:
「冠冕堂皇」是一個熟語,通常用來比喻言辭華麗、外表莊重,但實際上空洞無物或虛偽不實。
成語出處:《韓非子·顯學》:「飾邪説辯辭,而傅之於仁義,冠冕堂皇。」
- 這個人説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話,但實際上卻沒有任何誠意。
- 這篇文章寫得「冠冕堂皇」,但是內容卻非常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