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冰山往往只是水面上的一小部分,其真正體量隱匿於水面之下。同樣,人們的行為和決策也常常是冰山一角,背後潛藏著更深層次的心理與社會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討這些「冰山」底下的結構,以期更全面地理解人們行為背後的動因。
- 矩形或平板形冰山:這是最常見的冰山形態
科學家今日指出,全球最大冰山正朝向南方漂移,這是自1986年以來首次移動。這座名為A23a的冰山面積接近四千平方公里,大致相當於南投縣的面積。據路透社報導,這座冰山從南極洲西部的菲爾希納龍尼冰棚崩解後,由於底部卡在威德爾海的海底,它基本上一直處於擱淺狀態,但如今已不再被困。最新的衞星影像顯示,在強風和洋流的推動下,這座重達近一兆公噸的冰山正迅速穿過南極半島的北端。英國南極勘測的冰川學家馬許表示,如此巨大的冰山移動非常罕見,因此科學家將密切關注其軌跡。目前尚不清楚為何這座冰山突然開始移動,這需要進一步釐清。馬許説:「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可能稍微變薄,浮力略微增大,從而能夠離開海底並受到洋流的推動。」A23a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冰山之一。A23a可能會在南喬治亞島再次擱淺。這可能會對南極洲的野生動物造成問題。數以百萬計的海豹、企鵝和海鳥在島上繁殖,並在周圍水域覓食,巨大的A23a恐會阻礙它們的道路。2020年,另一座巨大冰山A68曾引起擔憂,人們擔心它會與南喬治亞島相撞,破壞海底的海洋生物並阻礙覓食。然而,這座冰山最終分裂成無數小塊,得以避免類似的災難。A23a可能也會面臨相似的結局。你是否有想過,為什麼海洋中會有那麼大的冰塊漂浮着?它們從何而來?它們又將去向何方?它們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這些冰塊就是我們常説的冰山。冰山是自然界中的一種奇妙現象,它們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美麗的風景,
冰山的特性與作用
由於水在結成冰時,體積會變大但質量不變,因此冰山能夠浮在水面上。物理學的阿基米德原理指出,浮體所受到的浮力等於它排開的水的重量。由於冰比水輕,大部分的冰山位於水下,只有約1/10露出水面。冰山的形狀多變,由不同大小的冰塊組成,且不斷變化。冰山是重要的淡水資源,雖然目前運送冰山至缺水地區尚存在技術與成本挑戰,但已開始有國家嘗試利用冰山的淡水。冰山也是氣候調節器,能夠反射太陽光,降低海洋表面温度,並影響周圍地區的風向和降水。此外,冰山為許多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棲息地,形成獨特的生態系統。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