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殯時間”是指奠禮結束後,亡者的遺體靈柩出發歸葬前往安葬的過程。根據台灣社會習慣,家人死亡到出殯平均需要約10至15天。在這段期間,需要進行遺體安置、豎靈、入殮、訃告並舉行告別儀式,最終埋葬或火化進塔。出殯是一個非常嚴謹且有著一系列步驟的流程,為了讓亡者能夠有個恰當的告別,傳統作法會延請道士或法師主持儀式,引領家屬陪伴亡者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瞭解出殯相關的知識,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喪失和理解傳統的葬禮儀式。
出殯 |
完整出殯流程與殯葬專有名詞解釋 |
死亡到出殯的時間平均約10天至15天,包括安置遺體、豎靈、入殮、訃告、告別儀式,然後出殯埋葬或火化進塔。 |
根據內政部的研究,從接體至安葬花費的平均天數為13.27天,中位數為10天。 |
出殯前夕有「做司公」,晚上有「弄鐃」,出山之日有「轉/移柩」、「起柴頭」、「封釘」、「旋棺/柩」等儀式。 |
出發前家屬燒化銀紙,沿途散銀紙稱「買路錢」,遇到路邊有人擺香案行祭時稱為「排路祭」。 |
重要提醒:


在處理親友去世後的出殯事宜時,確定出殯時間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關鍵性的決定需要慎重考慮,以便讓家人、親友和社區成員都能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和參與。
出殯時間的選擇
選擇出殯時間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首先,需要瞭解家人或逝者本身的宗教信仰和傳統習俗。某些宗教和文化會有特定的日期和時間限制,需根據這些限制進行安排。
此外,要注意家人和親友的行程是否方便配合。通知親友並協調出席者的時間表,確保在出殯時間內盡可能讓所有人都能參加葬禮。
無論您選擇星期幾舉行出殯,都需要確保提前預留充足的準備時間。葬禮策劃可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例如選擇適當的場地、安排花車和葬禮程序等等。在選擇出殯時間時,一定要給予足夠的時間,以免草草了事。
通知親友
確定了出殯時間後,您需要傳達這個消息給家人、親友和社區成員。這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完成,例如透過電話、簡訊、郵件或社交媒體平台。確保您提供清晰的訊息,包括日期、時間和地點,以便讓每個人都能便利地參加葬禮。
同時,還可以提供其他有關出殯的相關資訊,例如適合穿著的衣著、是否接受捐贈或花圈、參加者應該遵守的禮節等等。
結語
在整個出殯過程中,確定出殯時間是一個重要的步驟。這需要經過慎重考慮,以配合逝者的宗教信仰和傳統習俗,同時也需確保家人和親友的行程安排方便。提前通知親友有關出殯時間的訊息,有助於確保更多人能參與並向逝者致以最後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