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秉忠】劉秉忠:風雨飄搖裡的堅毅舵手,力挽狂瀾化危為安

【劉秉忠】劉秉忠:風雨飄搖裡的堅毅舵手,力挽狂瀾化危為安

元朝名臣劉秉忠

晚年仕途

  • 至元八年(1271年),劉秉忠提出以“大元”為國號,得到忽必烈的採納。
  • 至元三年(1266年),劉秉忠受命在燕京城東北設計營建大都,並修建宗廟宮室。
  • 至元元年(1264年),在王鶚的建議下,忽必烈拜劉秉忠為光祿大夫、太保,參領中書省事。

謀臣生涯

劉秉忠 Play

  • 1260年,忽必烈稱帝,採納了劉秉忠的建議,下令建元紀年,年號“中統”,意為“中原正統”。
  • 1259年,在忽必烈征伐阿里的路上,劉秉忠勸諫忽必烈“王者之神威不殺”,從而避免了城池被屠戮。
  • 劉秉忠跟隨忽必烈屢次征伐大理和南宋,期間他深感“懷才不遇”,於是辭官隱居。
  • 在海雲禪師的引薦下,劉秉忠進入忽必烈幕府,成為其重要謀士。

早年生涯

  • 劉秉忠祖籍瑞州,後遷居邢州,世代為官宦世家。
  • 十七歲時,劉秉忠出仕金朝,擔任邢台節度府令史。
  • 幼時,劉秉忠在亂世中辭官,上武安山為僧,法名子聰。

生平事蹟

劉秉忠

  • 劉秉忠與姚樞等人制定了“廣招天下英俊,講論治道”的用人方針,招賢納士。
  • 劉秉忠受忽必烈之命,設計修建了上都開平。
  • 劉秉忠是元朝政治制度和國家名號的設計者,為元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簡介

劉秉忠(1216年-1274年),初名侃,字仲晦,號藏春散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聰,任官後而名秉忠,元代政治家、文學家。其逝世後,元世祖贈太傅,封趙國公,諡文貞。元成宗時,贈太師,諡文正。元仁宗時,又進封常山王。

任官時間表

年份 官職
1264年 光祿大夫、太保,參領中書省事
1266年 主持設計大都城
1271年 建議以大元為國號

劉秉忠

簡介:

劉秉忠(1216-1279年),字宗臣,號懶真子,金末元初政治家、道士。金朝進士,曾任地方官及京官,金朝滅亡後仕元。

生平:

生平事蹟 時間
出生於金朝河北武邑(今河北武邑) 1216
中進士,任地方官 1246
任京官 1251
金朝滅亡,仕元 1234
薦舉賢才,整飭吏治 1253
拜中書右丞,封魏國公 1262
監修《宋史》主編《金史》 1263
去世 1279

政治思想:

劉秉忠受道家思想影響,主張無為而治,重視民生疾苦。他認為官員應以道德修養為本,以仁義為己任,以百姓的利益為重。

文學成就:

劉秉忠善於寫詩詞,其作品風格清淡簡潔,富有哲理。著有《紫薇花集》。

其他:

延伸閲讀…

劉秉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秉忠(元代政治家、文學家)

  • 劉秉忠是元代道教全真教的著名人物,追尊為「大洞真君」。
  • 《金瓶梅》中的人物西門慶的原型被認為是劉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