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天幹長生十二宮是傳統命理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是指十天干分陰陽不同,各有其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等十二種狀態。陽生陰死,陰死陽生。如甲木長生在亥,乙木則死在亥,正好陰陽順逆相反。」
「本人師從金鎖玉關陳炳林,給大家總結一些理論知識。這一理論,早在<<淵海子平>>之中就有論述,但語之不詳,按其所説去用,則每多不驗,後人在百思不解而又不得真傳的情況下,認為這種説法在實踐中並無指導意義,於是到了清代和民國,命學名家多否定古法,認為應該陰陽相同,陰陽幹同論。這裏最著名的就是寫了<滴天髓評註>的任鐵樵.陰陽順逆之説,《洛書》流行之用,其理信有之也,其法不可執一。原注:陰生陽」


傳統命理中的十天干長生十二宮,是一種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十天干的生長與消亡過程,分為陰陽兩類,陰陽生死相反。本文旨在總結這一理論,並對其歷史演變及用法進行探討。
十天干長生十二宮的概念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根據五行屬性(木、火、土、金、水)分為陰陽兩類。陽幹為:甲、丙、戊、庚、壬;陰幹為:乙、丁、己、辛、癸。陽生陰死,陰死陽生,這種順序源自於《洛書》的陰陽原理。
干支 | 狀態 |
甲木 | 生於亥 |
乙木 | 死於亥 |
丙火 | 生於寅 |
丁火 | 死於寅 |
戊土 | 生於寅 |
己土 | 死於寅 |
庚金 | 生於巳 |
辛金 | 死於巳 |
壬水 | 生於申 |
癸水 | 死於申 |
《淵海子平》的論述與爭議
《淵海子平》曾對十天干長生十二宮有記載,但描述不詳細,且應用於實踐中往往不準確。因此,後人對陰陽順逆之説產生了懷疑,並在理論實踐中進行了修正。
任鐵樵在《滴天髓評註》中提出陰陽同論,認為不應當只根據順逆來推斷命理,而應當考慮日主強弱、生時輕重、四柱用神等因素來評估吉凶。
長生、沐浴、冠帶等名目的意義
長生:代表事物的初生階段;沐浴:如同人出生後的洗滌去垢;冠帶:形容物質漸長,如同人年長時的冠帶;臨官:表示事物旺盛,如同人有能力出仕;帝旺:表示事物的極盛期,如同人輔佐帝王時大展宏圖;衰:表示興盛之後的衰退,是事物的最初變化;病:表示衰敗到極點;死:表示氣息盡失,毫無餘留;墓:代表造化的收斂,如同人埋於土中;絕:表示前氣已絕,但後氣未至,是新生的開始;胎:表示後氣接續,事物重新開始生長;養:如同人在母腹中得到養育,之後循環不息。
五陽幹與五陰乾的生旺死絕
五陽幹在生發的方位開始成長,在四柱本位上達至旺盛,在泄氣的方位開始衰退,在剋制的方位最終消亡,這種順序符合自然法則。而五陰幹則在泄氣的方位開始生長,在生發的方位結束生命,這種順序與自然法則相反。
古法中只有四長生,並無子、午、卯、酉為陰長生的説法。例如,木生於亥,死於午,因為午是火旺之處,木氣已耗盡。而對於陰幹,如乙木,雖然在亥中得到壬水之生,但由於陰乾死於生方,所以乙木在亥中仍然為死。
命格與長生的關係
即使日主在月令中處於休囚狀態,但如果在年、日、時柱中得到長生、祿旺之氣,也不應當視為弱勢。對於庫藏之氣,不需要硬性衝擊來啟動。古人在進行命格判斷時,以丁遇酉為財,乙遇亥為印,不以生論。這些觀點都體現了對於長生十二宮的不同理解和應用。
總之,十天干長生十二宮的理論在其歷史演進中存在不同的解釋和應用方法。在現代命理學中,如何恰當地理解和運用這一概念,仍需要根據具體的命局和五行生剋制化的原理來綜合考慮。
「十二天幹長生」這一詞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它是指根據農曆出生年份的干支組合,在不同的長生位置上得到不同的命運。
每個人的出生年份都對應到一個干支組合,而根據這個干支組合,可以在「十二天幹長生」中找到對應的位置。
「十二天幹長生」共有十二個位置,分別是:
- 長生:這是干支組合最為強勁的位置。
- 沐浴
- 冠帶
- 臨官
- 帝旺
- 衰
- 病
- 死
- 墓
- 絕
- 胎:這是干支組合最為弱勢的位置。
這些位置代表著人的不同命運,每個位置都有其特定的影響。根據中國傳統文化的信仰,出生在不同位置的人將會有不同的性格特點、運勢和命運。
因此,「十二天幹長生」對於中國人來説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標準,人們在選擇婚姻對象、起名字、農曆生肖節日慶祝等方面都會考慮到這個因素。
總結來説,「十二天幹長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舉足輕重的概念,它代表著人的命運和運勢。對於中國人來説,這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也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參考點。
延伸閲讀…
十二長生_百度百科
奇門遁甲知識:天干十二長生與地支十二長生的區別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