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圖】十八羅漢圖場次一 |筆墨寄真情 |十八羅漢圖 |

【十八羅漢圖】十八羅漢圖場次一 |筆墨寄真情 |十八羅漢圖 |

素一縷白絹垂落,弧線劃過廂房,是那幅殘筆居士過紫靈繪「十八羅漢圖」?是女尼禾手上捎來信紙?還是那涓流不止情思,牽著她穿過萬千山水、斑駁回憶,喚起她那憨兒──「宇青、宇青。

」讀著信,戲開始。

國光劇團創團二十年推出編作品《十八羅漢圖》,是身藝術總監王安祈暨「三部曲」人(孟小冬)、史(建國百年、戲班歷史)追尋「戲本質」,並章《水袖與胭脂》(2013)所構築「梨園仙境」裡尋覓到「戲演戲」真情作為總結,「迴造境」地「畫」搭築美學、藝術經驗,虛構時空背景裡尋求情本真。

《十八羅漢圖》看似延續了《水袖與胭脂》那句「假作,情到處事」,從「戲裡/戲外」挪移到「真跡/仿作」。

但敍事結構上過度趨近於創作者心緒流動,顯得抽象、難解(連王安祈,《水袖與胭脂》看得懂人很少,這是內心、內心一部戲。

)《十八羅漢圖》維持住本真──「情」核,並編劇之一劉建幗筆下建構出敍事、情節軸線,去支撐住戲劇厚度。

靜謐且間,那飄然身影移動兩幅畫間,但淨禾看到不是真跡或偽作。

十八羅漢圖 Play

多了一層説故事張力,賦予述説語氣。

因此,《十八羅漢圖》兩位編劇王安祈、劉建幗取徑,互補地找到抒情敍事,並節奏、情節發展間,保留了戲曲本有慢,像是禾宇青修復「十八羅漢圖」時光流動、情感交流。

故事起了個頭:一名女尼禾她山澗救起孩童宇青,成長過程間意識到情愫滋長,而命宇青下山、入紅塵。

兩人修復筆居士作「十八羅漢圖」,竟成遠方那墨哲城凝碧軒軒主赫飛鵬(唐文華飾)覬覦,因而引發種種危機。

如此命名,文藝氣息當下,打造出一種迷離、時空概念。

架空言明發生於中國任一地點、任一朝代(編劇説法,是規避畫風、顏料、修補技術等現實考究),卻地像是一則古老中國傳奇故事,未有抽離的罣礙。

於《十八羅漢圖》諸多情節是相似説/戲劇素材,像是逼迫徒兒下山(腦中喚起是最近改編成電影《聶隱娘》,那句「汝今劍術已成,今送汝返魏」)、師徒情愫(金庸《神鵰俠侶》楊過小龍女是人所知例子)、出家人扶養孤兒、出獄復仇。
十八羅漢圖

編劇並非仿效,而是情節「架」文化底藴故事母題,催生出《十八羅漢圖》原創情節。

同時,劉建幗有技巧地去鋪排故事,情節、時序切割,並且刻意截斷於高潮、話講了一半,故弄玄虛地埋藏伏線,混淆地提供線索一一解惑。

此外,人物塑造情節應裡製造「組」,像是禾宇青/赫飛鵬嫣然、雲巖/墨哲城,如寓言解構藝術、文化界線。

淨禾手上信閲畢,下山、入墨哲城,兩幅「十八羅漢圖」攤赤惹夫人(劉海苑飾)品畫會時,看似情節最高潮。

但,整部劇作不是指陳真偽,尋求善有報、公平正義再現,反而是淨禾走進斗室,看著那兩幅畫作,於唱詞間吐露情。

靜謐且間,那飄然身影移動兩幅畫間,但淨禾看到不是真跡或偽作。

人們口中「真跡」是她那些年宇青生活點點滴滴,寄託到畫作:「見、我二人心意、相流轉/得、流風迴雪、如棉。

」另所謂「偽作」,是她這些年不見憨兒,誤闖紅塵、冤屈、憤怒到平息,十五年來無以傾訴:「十八羅漢圖」無「」,筆墨間寄託才是、實是情。

相映間,宇青彷若走進房內,兩人合唱了:「悔不該、命你下山、誤闖塵。

/悔不該、請你下山、沾惹塵。

」悔悟點染了,喚/換回了情真。

因此,禾留下「是真跡,不是真跡。

」、「即便是,?這世上哪裡有真跡?」並帶走宇青繪「十八羅漢圖」返回巖──那個她見過宇青。
十八羅漢圖

因為,她要不是畫真假,價值是留存於畫裡情感,如嫣然(凌嘉臨飾)不是丈夫赫飛鵬模仿之筆,而是那幅自身之筆所畫「海棠紅」。

結局兩人分離看似缺憾,是那幾年她們「同在一室,相見」,驗證了「愛」形式。

面《十八羅漢圖》這樣,這些年完成多部新創戲曲導演李小平提出「寫虛」這個抽象概念【1】 ,配合無實景舞台佈景、幾何線條、多媒體,空間轉化成畫,得以、表演話。

於是,邀請「進念‧二十面體」胡恩威,他設計舞台、錄像激盪小平導演找到詮釋空間,跳脱過往執導方法範疇。

水墨基調錄像,醖釀出景以外空靈氛圍。

」靜禾心緒因而能魏海敏唱柔化、轉譯出另一種抒情性,流於過度明白情慾傾瀉。

十八羅漢圖 Play

延伸閱讀…

十八羅漢圖

十八羅漢圖場次一

旋轉舞台使用,改變演員進場、移動傳統路徑,迫使演員扭轉本來習慣程式,製造出流轉畫面。

但是,過度且大量地使用舞台技術、燈光、物件,破壞了戲曲本來能夠留白美學。

投影本可擬、寫意,出現佛手、雨滴、落英影像,打壞了導演認為「這戲和宗教一點關係有」【2】訴求。

弔詭是,時出現雜訊畫面,缺乏可詮釋空間,卻客氣地塞滿所有縫隙。

過多且斑斕燈光變化,截斷了戲曲傳達、情感闡述。

過於溢出出現音樂使用、服裝設計。

現代音樂涉入雖京劇找到另一種聲情,但有沒有需要每個時刻填滿音樂,以及過度誇張化服裝(像是那些高聳入天帽子),讓呈現爆炸式佔。
十八羅漢圖

因此,李小平雖戲美學基礎核心,卻呈現上「成舞台,失舞台」,而無法貫徹這部戲「寫虛」。

揆諸實情,《十八羅漢圖》是演員詮釋裡拔高了幾個層次,是魏海敏。

劇本情感內涵、情節架構存在著瑕疵,淨禾讀信這層外結構,藉魏海敏口發聲,其表演彌補且合理化部分缺憾。

像是原本禁忌書寫「師徒、母子」情愛,刻劃地既不明確,露骨多半寄託於唱詞間:「卻不想、流年換、倒做了寡女男。

」、「熱烘烘 聲 一室春/ 溶洩了 古井冰泉。

」靜禾心緒因而能魏海敏唱柔化、轉譯出另一種抒情性,流於過度明白情慾傾瀉。

延伸閱讀…

真偽本無事,筆墨寄真情《十八羅漢圖》

十八羅漢圖:劇本及創作全紀錄

魏海敏敖叔徵夫人(《慾望城國》)、樓蘭女(《樓蘭女》)、曹七巧(《金鎖記》)作,高度行當發揮跨越了分行界線,性質轉變當代戲曲裡找到「創造人物」方法,並且站穩現代傳統交界,進而去開發多人物──歐蘭朵(《歐蘭朵》)、豔後(《豔後和她小丑們》)。

直至「三部曲」孟小冬,國光劇團(或説是王安祈)「文學」、「向內凝視」開啟「台灣京美學」達到一個具有巔峯位置代表。

她傳統根基,做出超越「技」本身自我詮釋,只替戲曲找到「當代」可能,同時產生魏海敏「不可複製性」。

令人折服是,《十八羅漢圖》裡,魏海敏突破自己所形成美學典範,拔高到另一層次。

情感表達表演詮釋間,過了文本能夠給予脈絡,生成創作者表達語境。

她「唱」與「唸」區隔間隙是,創造出一種吟誦,且接近於唱韻文唸法,讓詩意、情感彼此會,不只敲碎戲曲程式窠臼,地超越了表演功法,讓表演不只是「技」展現。

同時,幾位國光劇團當家演員,戲曲傳統程式、當代塑造有理解路徑,進而產生詮釋軌跡,生成個人風格。

演繹宇青温宇航並魏海敏戲、演出師徒而顯得遜色。

他製造出生活化演法,轉化出某種童真,去區隔宇青相差十五年歲月痕跡。

穿插崑曲,看似作為「崑曲小生」技法展現,更察覺温宇航傳統功底發揮下,能夠穿透劇種限制,進行化用痕跡。

唐文華、劉海苑近年詮釋,當代戲曲琢磨間,能夠去看待程式挪用,只是刻板身段、唱腔展現,能夠藉由、情感理解去推動程式,不礙於功法框限,得以立體人物多面性,並非單向正反人物。

可惜是凌嘉臨,功底與表現裡,並未有多亮眼演繹,能這樣經驗裡,體驗到演員詮釋路徑,找到戲曲演出方法。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説 

會員購買商品享有到貨十天期(含例假日)。

退回商品於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是狀態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完整性,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退回商品回復原狀者,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詳閲商品退換貨原。

 美力覺醒:生活中培養眼力,一窺藝術世界堂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