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行相】十六行相:通往解脱之路的指南

【十六行相】十六行相:通往解脱之路的指南

十六行相:佛教修行境階

「四諦十六行相」指佛教的四聖諦(苦、集、滅、道)中,每一聖諦皆有四種「行相」,共計十六種。

緣苦諦四行相

十六行相 Play

  1. 非常:説明「苦」並非恆久不變,而是會生滅變化。
  2. 苦:指身心承受的痛苦、折磨、不適等感受。
  3. 空:表明「苦」並非實體,而是由因緣和合而生,本質上是空寂的。
  4. 非我:強調「苦」並非來自於外在,而是源於自我執著,與真正的自我無關。

緣集諦四行相

十六行相

  1. 因:是指導致「苦」產生的根源或原因。
  2. 集:描繪「苦」如何逐漸聚集、增強的過程。
  3. 生:説明「苦」如何因為因緣的結合而產生。
  4. 緣:闡述哪些因素可以助緣「苦」的生起和延續。

緣滅諦四行相

  1. 滅:指「苦」的終結,不再受其影響。
  2. 靜:描述滅諦狀態下的安寧、平靜,沒有煩惱和痛苦。
  3. 妙:讚嘆滅諦的殊勝美好,超越世俗的快樂和享受。
  4. 離:表明脱離「苦」與煩惱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

緣道諦四行相

  1. 道:指通往滅諦的修行方法和途徑。
  2. 如:闡明正道的正確、合理,符合宇宙真理。
  3. 行:強調持續不懈的修行,才能逐漸接近滅諦。
  4. 出:説明正道能引領眾生超越生死輪迴,達到解脱的彼岸。

行相的性質

十六行相是透過智慧觀照四聖諦而產生的,其本質上是一種內心的證悟體會。它們既是認識四聖諦的工具,也是修行邁向滅諦的階梯。

十六行相:釋迦牟尼佛誕生瑞相

十六行相是佛教中描述釋迦牟尼佛誕生時所顯現的十六行相,代表佛陀與眾生的不同。這些瑞相展現出佛陀的非凡特質,預示著他未來的佛果。

特徵

下表整理了十六行相的詳細特徵:

行相 特徵
足下千輻輪 足底生有千輪,代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無量
足跟起平滿 足跟平坦,象徵著佛陀的堅定和穩重
手足網縵 手指和腳趾之間有蹼,象徵著佛陀的智慧通達
指掌纖長 手指和腳趾細長而柔軟,代表佛陀的優雅和慈悲
身毛上旋 身體毛髮向上生長,形成吉祥的順時針旋渦,象徵著佛陀的清淨和無垢
身金色 身體呈金黃色,象徵著佛陀的光明和莊嚴
身放大光 身體放出耀眼金光,普照十方,象徵著佛陀的智慧和光明
立地行七步 出生後立即在地上行了七步,每走一步地湧蓮花,象徵著佛陀的殊勝和非凡
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一手向上指天,一手向下指地,象徵著佛陀的普賢圓通和慈悲
四方上下各發一道祥光 身體上下左右各發出一道瑞光,照亮世界各方,象徵著佛陀的福德和智慧
天界降下寶蓋華雨 天界降下七寶蓋,遮蔽佛陀,並降下天花寶雨,象徵著佛陀的尊貴和吉祥
十方諸佛現身護送 十方諸佛顯現身姿,護送佛陀出生,象徵著佛陀的修行果位和護法神的加持
諸天奏樂供養 諸天奏起美妙的音樂,供養佛陀,象徵著佛陀的功德和感化
一切惡道閉塞 所有惡道在此時閉塞,不得現前,象徵著佛陀的慈悲和教化
天人散花稱讚 天人和龍王散下天花,稱讚佛陀,象徵著佛陀的殊勝和圓滿
地湧八味香湯 地上湧出八種香湯,為佛陀沐浴,象徵著佛陀的清淨和無垢

意義

十六行相是釋迦牟尼佛出生的不凡徵兆,不僅展示了他的圓滿功德,也揭示了他成佛的使命。這些瑞相預示著佛陀未來將度化眾生,弘揚佛法,普渡世人。十六行相不僅是佛陀的獨特標誌,更代表著所有眾生的佛性潛能,鼓勵著我們修持佛法,追求覺悟。

延伸閲讀…

十六行相

四諦十六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