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大山
十萬大山,又稱分茅嶺,坐落於中國廣西西南部。其脈絡從東北的欽州延伸至西南的中越邊境,跨越欽州、防城、上思和寧明等地。
橫跨 100 餘公里,寬度達 30-40 公里,總面積約為 2600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自 700-1000 公尺不等,其中超過 1000 公尺的高峯也不在少數。


主峯乃上思縣南部的蒔良嶺,高聳於 1462 公尺之上。地質構造上,山脈軸部由三疊紀砂岩、泥岩和礫巖構成,北翼為侏羅紀砂岩、礫巖,南翼則主要由印支期花崗斑岩和花崗巖組成。
受喜馬拉雅運動影響,山脈形成重疊的單斜山。西北坡緩和,東南坡陡峭。綿延的山脊線和明顯的海拔分層,展現出其雄偉的氣勢。
降水量因地形而異。迎風坡的防城年降水量高達 3700 毫米,而背風坡的上思和寧明則降水較少,如上思縣僅 1119 毫米。河流沿山脈兩側發育,形成梳狀水系。
十萬大山:中國西南的生物多樣性寶庫
十萬大山,又稱「中國綠寶石」,是位於中國西南雲南省西南部的一個大型山脈,覆蓋面積達 2000 萬公頃。十萬大山以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著稱,擁有超過 2500 種植物和 600 種動物,其中許多都是特有物種。
生物多樣性
分類 | 數量 |
---|---|
植物 | 2500+ |
動物 | 600+ |
特有物種 | 數百種 |
植物:
十萬大山是中國植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這裡有超過 2500 種植物,其中包括許多特有物種。常見的植物包括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和高山草甸。
動物:
十萬大山是各種動物的棲息地,包括瀕危物種如亞洲象、黑冠長臂猿和金絲猴。其他常見的動物包括豹、雲豹、老虎和紅 pandas。
保護
由於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十萬大山已指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 2003 年將其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工作重點包括:
- 保護特有物種
- 控制偷獵
- 監控森林砍伐
- 促進可持續旅遊
生態旅遊
十萬大山是生態旅遊的理想目的地。遊客可以探索公園的多樣化景觀,觀賞野生動物,並瞭解當地文化。常見的活動包括:
- 遠足
- 觀鳥
- 野生動物攝影
- 文化交流
結論
十萬大山是一個生物多樣性寶庫,擁有豐富的植物、動物和自然景觀。保護這種寶貴生態系統對於維持全球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福祉至關重要。通過保護工作和負責任的旅遊,我們可以確保十萬大山繼續為後代提供欣賞和享受。
延伸閲讀…
十萬大山_百度百科
十萬大山布透温泉最新特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