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樓】半樓精選:半契樓、碎契樓知多少?買賣半樓仔的秘訣大公開!

【半樓】半樓精選:半契樓、碎契樓知多少?買賣半樓仔的秘訣大公開!

半契樓與碎契樓交易須知

前言

聯名物業中,聯名業主以「分權共有」方式持有,可自由轉讓自己持有的部分,稱為半契樓或碎契樓。半契樓業權不完整,叫價偏低,但買方應審慎評估風險,避免日後轉售困難。

半樓 Play

半契樓與碎契樓概念

半契樓指二人聯名物業中,各業主各佔一半樓契權。碎契樓則是指業權份額不限於二分之一,可多於兩名以上業主共同持有。

半契樓交易注意事項

半樓

  • 查詢物業價值:購買前,買方應查詢整個物業的購入價及現時估值,瞭解叫價是否合理。
  • 協商租金收益:新買方可與另一名業主商議出租單位,攤分租金收益。
  • 按揭限制:由於賣家無法提供完整樓契,銀行通常不接受半契樓的按揭申請,買方宜準備充足資金。
  • 共識協議:新買方不能全權處置物業,須與另一位業主協調,若無法達成共識,或需經法律途徑處理。

碎契樓交易注意事項

  • 碎契樓業權分散,轉讓時須取得所有業主同意。
  • 由於業權份額不固定,市場上會出現碎契樓放售。

交易風險

  • 轉售困難:半契樓買賣受限,日後轉售困難,影響資金流動性。
  • 法律糾紛:若無法與其他業主達成共識,易引發法律糾紛,影響居住權益。
  • 維修費用:各業主須分攤維修費用,可能產生額外支出。

表格:半契樓與碎契樓比較

特徵 半契樓 碎契樓
業權份額 二分之一 多於二分之一
轉讓方式 其中一名業主即可轉讓 須取得所有業主同意
市場合見
風險 轉售困難 分散風險,轉讓受限
注意事項 查詢物業價值,協商租金 瞭解業權份額,取得所有業主同意

半樓:夾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獨特居住空間

前言

半樓,一個介於一樓與二樓之間的獨特建築空間,承載著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印記。在台北的街巷中,半樓建築隨處可見,訴説著這座城市的發展軌跡。

半樓的起源與演變

半樓起源於日治時期,當時日本政府為改善衞生環境,規定台北市區建築不得低於2.7公尺。然而,許多老房子無法符合規定,於是出現了將一樓挑高的做法,形成半樓的雛形。戰後,半樓逐漸成為台灣建築的一大特色,在商業活動蓬勃的中山北路一帶尤其常見。

半樓的類型與特徵

半樓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類型 特徵
挑高式半樓 一樓挑高,形成夾層空間。
閣樓式半樓 在原本的建築上增建頂樓夾層。
附屬式半樓 位於主建築旁邊或後方的獨立空間。

半樓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 空間高度在2.7公尺至3.6公尺之間。
  • 常作為營業場所或儲藏室使用。
  • 採光通風佳,視線良好。

半樓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 空間利用率高。
  • 可創造額外的生活或工作空間。
  • 採光通風優越。
  • 相較於二樓,隱私性和安全性較佳。

缺點

  • 建築成本較高。
  • 樓梯空間佔用一樓面積。
  • 天花板較低,可能產生壓迫感。
  • 若未妥善規劃,易造成視線阻礙。

半樓的現代運用

近年來,半樓的運用方式更加多元,除了傳統的商業和儲藏功能外,也常見以下用途:

  • 工作室或辦公室。
  • 小型公寓或套房。
  • 餐廳或咖啡廳。
  • 展示空間或藝廊。

半樓在台北市的分佈

根據台北市政府的統計,目前台北市約有6萬棟半樓建築,主要分佈在中山區、大同區、士林區等老城區。

結語

延伸閲讀…

半樓仔-詞目 –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伍冠流「半契樓」官司敗訴- 負面新聞

半樓是台北市獨特的建築景觀,見證了城市的歷史變遷。從傳統的商業空間到現代的多元用途,半樓不斷適應著城市生活的需求。在夾縫中求生存,半樓不僅展現了台北市民的靈活變通,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獨一無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