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ふわふわ天津飯」をはじめ、名古屋コーチンの卵たっぷりの料理。
飲み放題 2時間+1,575円、ソフトドリンク飲み放題 2時間+630円。
ランチも充実。
オードブル(要予)なども、ご相談ください。
HPより…続きを読む
孟卯(傣那語:ᥛᥫᥒᥰ ᥛᥣᥝᥰ,.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IPA:/məŋ55 maːu55/),元明史籍稱麓川,是1256年[註 1]1444年[註 2]間中國雲南西部、緬甸北部傣族政權,是元朝、明朝下轄土司。
孟卯瑞麗江中游為中心,搬遷,均位於今瑞麗附近。
元朝末期,思可法成為孟卯君主,在位期間征服印度阿薩姆到雲南中部傣族地區,還南下滅亡緬甸王朝和彬牙王朝。
明朝進入雲南初,孟卯君主思倫法選擇歸附並接受冊封,後來因攻打叛投明朝景東和摩沙勒,數次中央朝廷爆發戰爭。
明朝此時沒有能力深入控制滇西邊疆,接受孟卯投降。
思倫法死後,明朝藉機拆分孟卯,設立了眾多土司政權。
思任法繼位後,意圖恢復昔日疆土,發兵吞併周圍各土司,導致明朝發動麓川役討伐孟卯,思氏家族戰敗退往孟養。
明朝削弱孟卯後,中國西南邊疆沒有了獨佔優勢民族勢力,各土司均勢狀態下紛爭,緬甸東籲王朝勢力崛起創造了條件[1]。
孟卯寫作勐卯、猛卯,是傣那語名稱,無正字,傣族稱勐卯龍/勐卯弄(ᥛᥫᥒᥰ ᥛᥣᥝᥰ ᥘᥨᥒᥴ)。
「猛卯」名漢文獻中首見於1407年《百夷譯語(乙種本)·百夷館來文》[註 3][2]。
「勐」(ᥛᥫᥒᥰ)意為「國家」、「地方」或「平壩」[3]。
「卯」(ᥛᥣᥝᥰ)傣語「頭暈」(ᥛᥝᥰ)演變而來,因傳説中孟卯王妃、召武定之母巨鳥叼上天而感到頭暈[4]。
「龍/弄」(ᥘᥨᥒᥴ)為「」意,勐卯龍即為「勐卯」,寓其勢盛[5]。
「勐卯」作為地名延續,瑞麗市官方傣語名稱即為「ᥝᥥᥒᥰ ᥛᥫᥒᥰ ᥛᥣᥝᥰ」(允勐卯,即勐卯城)[6]。
憍賞彌原是一個印度古國,孟卯憍賞彌作自己梵名[7],傣化稱為果佔璧(ᥐᥨᥝᥰ ᥓᥛᥱ ᥙᥤᥱ),並賦予釋義「出產米地」[8]。
漢文史籍大多稱呼孟卯麓川,該名首見於《元史》,即元朝政區「麓川路」[9]。
百夷一名,是傣族或滇西各族統稱,有時用作國名[10],指代孟卯[11]。
緬甸稱呼孟卯為卯[12]或卯撣[13][14],中文譯者誤譯「木撣」[15],「撣」緬族傣族他稱[16]。
1382年3月,明朝佔據了瀾滄江以西保山和騰衝,直抵孟卯轄地[97]。


印度曼尼普爾文獻中稱孟卯蓬[20],「蓬」是曼尼普爾人傣撣民族稱呼[21]。
大多數傣撣民族編年史中,傣撣歷史起源於天神子「根侖」與「根蘭」,他們於公元568年佔據了木邦、瑞麗江和伊洛瓦底江河谷,建起孟卯王國,並將子孫分封到瑞麗江平原各地成為地方酋長[22][23]。
根侖及其子嗣佔有太公(英語:Tagaung, Mandalay)、摩埃(孟密)、郎奔(木邦)、孟養、舉臘、阿瓦、孟拱,根蘭是勐麗勐蘭部落始祖[24][25]。
認為,勐麗勐蘭今瑞麗[26][27][註 4]。
德宏傣族史書中有以根侖、根蘭始祖版本[29],但有文獻持説法。
《勐果佔璧簡史》中記載了根侖根蘭故事,以根侖、根蘭始祖,説根蘭家族統治勐麗勐蘭經歷了歲月,傣族地方沒有君主管理而一片,各地領袖前往勐麗勐蘭請求根蘭後人前去執掌傣族地方[30]。
孟卯編年史《勐果佔璧簡史》「召武定」開篇[31],瑞麗地方研究機構雲南、緬甸地傣學會召開會議,召武定認定「傣族始祖」[32]。
另一部傣文史書《廣母貨卯》説法,召武定是公元八世紀初人物[33]。
《勐果佔璧簡史》中記載王位傳襲出現斷層,沒有表明召武定繼任者是誰,記載了混等公元762年南詔國王封「勐卯王」,管理傣族地方[34]。
天神之子根侖根蘭下凡説,是統治者自詡其身世非可比而捏造,不過六世紀中葉傣撣部族聯盟發展到階段是有可能[25]。
公元八世紀,驃國勢力侵入傣撣部落[35]。
唐朝史籍《雲南志》記載金齒傣族各部「南詔總,攻戰召之」[36]。
這一時期傣撣部落,既驃國勢力範圍內,南詔勢力所及,於是引發了兩國戰爭,南詔擊敗驃國,統治傣撣部落[37]。
南詔覆滅後,繼承者大理國繼續統治傣撣部落[38]。
《勐果佔璧簡史》稱,大理國王段興智1177年賜芳罕[註 5]一顆大印和一顆圓頭印,鼓勵其管好傣族地方[41]。
緬甸蒲甘王朝君主阿奴律陀曾前往大理國求取佛牙,並歸程途中訪問了孟卯部落,還迎娶孟卯君主女兒妃[42][43]。
孟卯早期歷史,史實神話大多交錯一起,考察困難[44]。
德宏地方學者認為公元前424年形成「達光王國」[45][註 6],孟卯是達光基礎上建立起來[47]。
方國瑜[25]、蓬塔利斯(法語:Pierre Lefèvre-Pontalis)[24]、戈果伊[48]學者「根侖」與「根蘭」傳説,認為孟卯部落形成於公元六或七世紀。
法國東方學家馬司帛洛《宋初越南半島諸國考》[註 7]中提出,蒲甘國以北傣族十一世紀形成了孟興色(孟乃)、孟興威(木邦)、孟卯、孟興古(孟養)四大部落組成「憍賞彌」聯合體,憍賞彌後來發展元時期孟卯[49],宋蜀華[50]、江應樑[51]、何耀華[52]中國學者贊同此説。
此外,有部分歷史學家認為滇西緬北地區元朝之前存在大型傣族部落,孟卯應是元緬戰爭後興起[53][54][55]。
1276年,元朝滇西傣族地區設立「金齒六路」,即路、茫施路、鎮康路、鎮西路、平緬路、麓川路[56]。
此時麓川路是「大布茫」、「睒頭附賽」、「睒中彈吉」、「睒尾福祿培」[註 8]幾個傣族部落組成的鬆散行政區[58]。
1277年,元緬戰爭爆發,麓川、平緬、鎮西地位於中緬交通要衝,戰略地位,忽必烈1281年賜[註 9]虎符,拜「鎮西平緬麓川路宣撫司」達魯花赤,兼管軍招討使[59],麓川、平緬、鎮西三地軍政大權合為。
此舉本應戰時需要,客觀上促進了麓川平緬地區傣族部落內部聯合和地域整合,思氏興起創造了地緣政治條件。
元朝放棄徵緬,軍隊撤回內地,麓川地區無軍事力量存在;元朝官員傣族地區實施間歇式遙控統治,行政統治權基本轉移到地方土官手中。
另一方面,元朝雲南地區存在兩股勢力,昆明為中心行省平章事和鎮府宗王(梁王、雲南王)勢力、大理為中心段氏後裔大理總管勢力,元朝中葉後二者形成分域統治局面,大理以西地區基本為段氏控制,行省插手,促成了孟卯興起[60]。
蒙古滅大理後,1255年兀良哈台西征德宏傣族地區[61]。
孟卯原統治者滅,1256年,元朝任命芳罕[註 5]孟卯土官[62]。
1276年,元朝設置麓川路,隸屬金齒宣撫司元帥府[58],芳罕應首任麓川路總管[63]。
1330年2月,芳罕孫罕靜法向元廷進貢方物[63][64],元朝於同年9月授其「麓川路軍民總管」[65][66]。
法後,由思可法繼位[66],思可法鄰近傣族各邦結盟,並攻打不願結盟孟英(木邦)、孟密、耿馬地[67]。
1342年,元朝令雲南行省參知政事討伐思可法[68],奉命出征[69]。
此後,元朝1346年[70][71]、1347年[72][73]、1348年[74][75]後派遣雲南行省平章政事渾、河南參政賈敦熙、雲南王孛羅、元帥答失八魯討伐思可法,失敗告終[註 10]。
1346年[77]、1347年[73]降詔招諭思可法,無果。
元朝對思可法擴張處於無可奈何境地[78],嘗試離間思可法屬下、懸賞其性命[79]。
擊敗元軍後,思可法乘勝吞併鄰近地區[80],勢力範圍擴展到瀾滄江以東[81];東南方戰事結束,思可法揮師西進,以其弟混三弄總兵,徵討「勐衞薩麗」,勐衞薩麗投降納貢[82][83]。
1355年,思可法向元廷稱臣,派其子散入貢,以免遭征伐[84]。
此時元朝腹地爆發紅巾軍起義,無法顧及邊疆地區[85],順勢設置羈縻政區平緬宣慰司[86][87][註 11],標誌元朝政府承認了思氏傣族諸部控制[89]。
獲得承認後,思可法攻下雲南中部幹府和威遠府[90][註 12]。
1363年,思可法軍隊統治權交給長子思並法,南下攻打緬甸諸邦[91],1364年攻破彬牙,擄走彬牙國王那臘,間接導致實王國彬牙王國滅亡[92]。
1369年,思可法卒,長子思並法繼位[93]。
思並法在位八年後王位傳給長子台,然而台其叔昭肖發殺,昭肖發在位一年後百姓殺害,大臣擁立思可法三子思瓦法君主[94]。
1373年,明朝派遣田嚴、程斗南、張褘、錢允恭人前去招撫孟卯,因為道路,使者於安南[95]。
1381年明王朝進入雲南後,擊敗了元梁王和大理段氏,而明朝邊疆各部落「招諭」主[96]。
1382年3月,明朝佔據了瀾滄江以西保山和騰衝,直抵孟卯轄地[97]。
最初孟卯並臣服於明廷,明朝承認孟卯各傣族地區統治[98]。
早在1382年進入雲南初,明朝擬定了雲南省設置全部政區名號[99]。
明朝表示要設置「平緬宣慰使司」,思瓦法宣慰使[100],隨後發布改路府公告時,稱設置「麓川府」、「平緬府」[101]。
此外,實際孟卯所轄幹崖(鎮西路改鎮西府)、芒市(茫施路改芒施府)、木邦(木邦路改木邦府)地計劃改為府[101][102]。
這於孟卯而言是不能接受,明王朝隨後永昌、景東、地設立府縣軍衞,引起思瓦法,明朝孟卯關係因此[103]。
思瓦法意圖軍抵禦金齒一線[9],適逢金齒明軍地方土酋和,1382年10月,金齒土官惠內應下,思瓦法率兵攻打金齒衞,屠永昌城(金齒衞城),將城池夷平,擄走金齒衞指揮王[104][105]。
1382年冬,思瓦法下屬達魯方殺害,達魯方擁立思倫法王[106]。
1383年,傅友德、沐英派使者郭均美前往孟卯談判[107]。
於初得權力需要,加之避免明朝軍隊直入孟卯境內,思倫法選擇內附明朝[108],並放王真[109]。
1384年,思倫法遣使入貢,上交元朝授予宣慰司印[110],明朝改的平緬宣慰使司「平緬軍民宣慰使司」,任命思倫法宣慰使[111]。
隨後,可能孟卯要求下[103],明朝改平緬軍民宣慰使司「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112][113]。
明太祖朱元璋允許思倫法「俾守舊疆」[114],思可法時期武力兼併地,明朝承認其合法化[115]。
值得一提的是,麓川平緬軍民宣慰使司規格,於當時雲南所有州府[116]。
景東孟卯屬地,1382年景東陶孟俄陶宣佈脱離孟卯,歸順明朝[117],思倫法決定討伐景東[116]。
1385年12月,思倫法率兵十餘萬攻景東者吉寨,俄陶領兵二萬前往抵禦,敗,攜千餘人退至大理府白崖川;明軍都督馮誠領兵迎擊思倫法,時值大霧,明軍失利,千户王升戰死[118][119]。
「景東役」後,明朝沒有馬上進行反擊[120],明廷籠絡車裡[114],隨後慰問俄陶[119],並派間諜李原名前往孟卯瞭解敵情[121]。
1387年8月1388年6月,明太祖朱元璋調集四川、陝西、山西、湖廣、河南省兵力計二十萬[122],召集雲南元江土兵五萬[123],準備徹底解決孟卯問題[120]。
明朝調兵時,1388年1月,思倫法進攻馬龍他郎甸轄摩沙勒寨,雲南總兵官沐英派都督寧正出擊,孟卯戰敗,一千五百餘人斬首[124]。
摩沙勒是孟卯屬地,後降明而不附孟卯[120]。
報摩沙勒仇,同年3月,思倫法率兵三十萬(實為十五萬[125])、戰象百餘頭進攻定邊縣,沐英領兵三萬(實為一萬五千[125])抵禦孟卯[126],明軍火器擊潰了孟卯軍象陣[127]。
此役孟卯大敗,斬三萬餘級,萬餘人被俘,戰象一半戰死,思倫法逃走[127]。
朱元璋得到捷報後,發布詔告,稱朝廷調集二十萬大軍「中途,不可止遏」,令車裡、順寧、元江土官整治兵象,準備會剿孟卯[128]。
1388年5月,朱元璋旨諭沐英,向思倫法開出談判條件:賠償15,000匹馬、30,000頭牛、500頭象、300名象奴[129]。
這時,滇東彝族地區土司認為有機可乘,孟卯勾結,拒嚮軍提供糧草,意圖東西夾擊明軍[130],朱元璋要求擺平滇東問題[131]。
1389年滇東起義平息後,思倫法見形勢[132],派使者前往昆明,辯稱攻擊是下屬刀廝郎、刀廝養所為,表示願輸貢賦[133]。
明朝考慮到深入控制雲南邊疆時機,所以接受了思倫法投降[134]。
明朝使臣楊大用要求下,思倫法交出刀廝郎137名「戰犯」[133]。
思倫法爭奪明朝控制傣族地區,開疆擴土重點轉向南部[135]。
1391年發兵八百大甸[136],1395年進攻緬甸,緬方訴諸明朝[137]。
1396年,朱元璋遣錢古訓、李思聰攜詔書出使緬甸和孟卯,警告思倫法,並詔令兩國罷兵言和[138]。
思倫法謝罪,聽詔令,緬甸停戰[139]。
1397年9月,刀幹孟造反[140],聯合孟卯境內反對勢力,攻下孟卯都城者闌[141]。
思倫法逃至永昌府,棲身高黎貢山[141]。
刀幹孟派屬下刀名孟進攻騰衝,思倫法攜家小逃至昆明,雲南總兵官沐春思倫法遣送京師[140]。
朱元璋敕諭沐春「思倫法窮而歸我,兵送還其土」,並賜思倫法黃金百兩[142]。
1398年4月,明軍抵金齒,南甸擊敗刀名孟部[143],後攻克景罕寨、崆峒寨地[144]。
1398年秋,都督何福率軍者闌刀幹孟決戰,其生擒[145]。
戰後,思倫法回到孟卯[144]。
1399年,思倫法去世[144],明廷實行「析麓川地」政策,藉機拆分孟卯地域,建立土司政權[146]。
孟養府(1402年)[147]、木邦府(1402年)[147]、孟定府(1402年)[147]、威遠州(1402年)[147]、鎮沅州(1402年)[147]、者樂甸長官司(1403年)[148]、大侯長官司(1403年)[148]、幹崖官司(1403年)[148]、灣甸長官司(1403年)[148]、潞江長官司(1403年)[148]、孟璉官司(1406年)[149]、促瓦長官司(1407年)[150]、散金官司(1407年)[150]、裏麻官司(1408年)[151]、鎮康州(1409年)[152]、南甸州(1414年)[153]是這一時期孟卯境內拆分出來傣族土司。
此外,1406年,底馬撒、小古剌、茶山、底板、孟倫、八家塔(均位於今緬甸克欽邦及印度阿薩姆邦境內[154])部落遣使進貢,明廷置底馬撒為宣慰司,其餘長官司[155]。
「析麓川地」後,孟卯實際控制區剩今瑞麗、隴川、芒市地及緬甸境內小部分地區[156]。
思倫法死後,其子思行法襲職[157]。
於刀幹孟之,孟卯勢力,析麓川地後,木邦、孟養侵擾孟卯本土[158],思行法應付[159],1413年禪位其弟思任法[160]。
思任法繼位初,努力改善與明朝關係,1414年1440年間十五次遣使入貢,另一方面開始兼併鄰土司地盤[161]。
思倫滅阿瓦時,莽紀歲子莽瑞體逃東南方洞吾(東籲)[219],東山再起建起東籲王朝[220][註 13]。


延伸閱讀…
1428年,思任法發兵南甸、騰衝、潞江地[163][164]。
此時明朝結束交趾藍山起義和四川松潘起義用兵,人疲馬乏,明宣宗拒絕了沐晟發五萬土兵徵討提議,只是敕諭思任法,並表示事再調雲南官軍和木邦土兵進剿[165]。
1430年,思任法發兵佔領孟養[166]。
恢復了孟養統治後,孟卯糧餉,十多年內鄰近土司爭奪土地,見明朝採取嚴厲措施[167]。
於是,思任法開始了範圍擴張戰爭,意圖恢復原思可法、思倫法時代版圖[168]。
1436年底,思任法發兵孟定灣甸[169];1437年,進佔南甸轄羅卜思莊地[170];1438年,發兵南甸、幹崖、騰衝、潞江、金齒地[171],怒江上造船300艘,擺出奪取雲龍州架勢[172]。
思任法佔領了眾多土司地盤,自行任命地方頭目,形同造反[173],明廷派沐晟、方政、沐昂領率兵三萬九千,討伐思任法[174]。
方政渡過怒江孟卯軍交戰,明軍大敗,方政戰死[175]。
思任法擊敗明軍後,東渡怒江,進攻景東、孟定、大侯地,孟璉官司孟卯投降[176]。
1439年,明廷令沐昂率軍十萬[177],徵思任法,孟卯擊敗[178]。
兩次敗使得中央朝廷「主戰派」佔了上風,明英宗派兵部尚書王驥領十五萬大軍遠徵孟卯,史稱「麓川役」[179]。
1441年12月初,明軍孟卯都城匯合,思任法決戰,任法大敗,與其子走小路渡瑞麗江,逃往孟養[180]。
1442年,思任法緬甸擒獲[181],緬甸思任法要挾,明朝索求土地[182]。
1443年1月,思任法子思機法回到孟卯者闌,希望入謝罪,派其弟招賽入貢[183][184]。
然而原孟卯下屬芒市陶孟刀放革此時倒向明朝[185],思機法令孟車攻打刀放革,明朝官軍擊敗[184]。
1443年5月,明廷令王驥、蔣貴率兵五萬,徵孟卯[186]。
逼緬甸交出思任法,1443年8月,明軍緬軍爆發戰鬥,明軍未能取勝[187][188]。
1444年2月,王驥進攻者闌,思機法逃走[189]。
1443年4月,明朝擊敗孟車進攻後,於芒市設置芒市御夷官司,刀放革長官[190]。
1444年9月,明朝原麓川平緬地設置隴川宣撫司,原孟卯大頭目恭項為宣撫使[191]。
,孟卯思氏家族盡失麓川平緬故地。
1445年12月,緬甸思任法移交明朝,雲南總兵官沐斌遣千户王政前去緬甸接收,思任法路上絕食,即死,王政其斬首,首級送往京師[192]。
思機法逃至孟養,開始發展自己勢力,並數次嚮廷乞降、遣人入貢[193]。
明英宗下令接受思機法入貢,恕其死[194],但要求思親進京謝罪[195]。
1447年4月,沐斌遣使招諭思機法,許以升賞,思機法其弟招賽歸為,前往明朝[196]。
隨後,思機法掠奪緬甸牛馬金銀,緬甸準備攻打思機法[197]。
明廷命令孟養擒捕思機法,孟養酋拒聽令,明朝決定誅滅思氏[198]。
1448年3月,明英宗再命王驥、宮聚率兵十三萬,三徵思氏[199]。
明軍攻破思機法孟養境內鬼哭山、芒崖山修築大寨,思機法逃走[200],思氏部眾擁立思任法幼子思陸法首領[201]。
明軍此時不堪,而思氏徹底剿滅,於是王驥思陸法定,許土目官職管理各部落土人,令其世居孟養,金沙江邊立石界,誓曰「石爛江枯,爾乃得渡」[202]。
思陸法聽命,王驥班師[203]。
王驥未能擒住思機法,於是孟養許諾緬甸管理,要求緬甸擒捕思機法[204]。
1450年,緬甸擒獲思機法,思任法次子思卜法放回孟養[205]。
1451年,思卜法遣使入貢,求管孟養地,明廷孟養地緬甸拒絕,但緬族主緬甸傣族主孟養沒有勢力[206],因此思卜法佔孟養,緬甸未能實際控制[207]。
1454年,緬甸將思機法移交明朝,明軍左參胡志其押送京師,思機法京伏誅[208]。
同年,明代宗宣佈思機法惡首已誅,思卜法有悔過之意,明朝徵討思氏[209]。
1457年,思卜法上奏,稱「如父兄所為」,並遣使進貢[210]。
1465年,雲南總兵官沐瓚思任法孫思命法送京師,明廷其安置登州衞,每月米二石,《明史》作為孟卯滅亡標誌[211]。
1506年,思陸法遣使進貢,求授宣慰使官職,但明朝認為思陸法是思任法餘孽,擔心授予官職後思氏會覬覦孟卯故地,後拒絕了請求[212]。
孟養思氏後裔緬甸移交思任法一事懷恨心,1526年[213],思倫聯合木邦南下攻緬,緬甸宣慰莽紀歲(英語:Shwenankyawshin)逃往孟密,孟密安撫使思真護送莽紀歲回緬,思倫半路攔截,將莽紀歲殺死[214]。
思倫佔領緬地,緬甸阿瓦王朝亡國,思倫立莽卜信(英語:Thohanbwa)守阿瓦,返回孟養[215]。
1528年,雲南總兵官沐紹勛、雲南巡撫歐陽重遣參政王汝舟、永昌知府嚴時泰走訪滇西各土司,諭禍福。
思倫表示願意退地贖罪,明世宗宣佈赦免思倫罪責,令其安守疆界、不得越境生事[216][217]。
但孟養勢力並退出緬甸,於滇東武定、尋甸發生安鳳之,明朝無暇顧及緬甸,後不了了之[218]。
思倫滅阿瓦時,莽紀歲子莽瑞體逃東南方洞吾(東籲)[219],東山再起建起東籲王朝[220][註 13]。
延伸閱讀…
1555年,東籲王朝奪回阿瓦[223]。
萬曆年間,東籲王朝數次入侵滇西各土司,爆發明緬戰爭,明朝讓孟養思氏能夠聽節制,1585年設置「孟養長官司」[224]。
但思氏未能抵抗東籲王朝,1604年,緬軍攻入孟養,思轟戰死,孟卯-孟養思氏政權滅亡[225]。
《百夷傳》載孟卯疆域「景東其東,西天剌其西,八百媳婦其南,吐蕃其北,東南車裡,西南緬國,東北哀牢,西北則西番、回紇(北勝、麗江一帶)」[226]。
思可法時期,麓川、平緬本土外,轄有幹崖、南甸、騰衝、潞江、芒市、孟定、耿馬、孟連、大侯、灣甸、鎮康、威遠、鎮沅、者樂、景東、孟養、木邦、孟密、裏麻、茶山、坎底地[227][228][229]。
一份1442年蒲甘碑文中,思可法稱為「九十萬人主」,孟卯之外還管領有21個國家:Muiṅ Ñaṅ、Kulā和Tiḿmasā、Muiṅ Kālé、Kasañ、Kakhrań、Muiṅ Tin、Muiṅ Praṅ、Muiṅ Ti、Muiṅ Nã、Muiṅ Myañ、Khra Uiw、Muiṅ Ñuiw、Muiṅ Luiw、Muiṅ Soau、Muiṅ Yã、Muiṅ Khruiń、Muiṅ Khun、Muiṅ Yuiw、Muiṅ Thun、Muiṅ Khreñ、Muiṅ Meñ[230]。
緬甸人稱呼印度人為「Kulā」,明朝史籍中載有「小古剌官司」[155],陳孺性認為剌位於阿薩姆西南錫爾赫特(今屬孟加拉)一帶[231],但不知緬甸碑文「Kulā」中國史籍「小古剌」是否有關;Tiḿmasā即底馬撒王國,今印度阿薩姆邦南部[232]。
Muiṅ Kālé,即中國史籍中「戛裏」[233],今緬甸省吉靈廟縣[230][234]。
Kasañ,即曼尼普爾,傣族稱Kasañ、Karasè[235]。
Muiṅ Ñaṅ即孟養,Kakhrań即克欽,Muiṅ Tin可能是孟定,Muiṅ Ti即南甸(傣語稱勐底[ᥛᥫᥒᥰ ᥖᥤᥰ][236]),Muiṅ Nã即幹崖(傣語稱勐臘[ᥛᥫᥒᥰ ᥘᥣᥲ][236]或勐那[ᥛᥫᥒᥰ ᥢᥣᥲ][237]),Muiṅ Myañ即騰衝(傣語稱勐緬[ᥛᥫᥒᥰ ᥛᥦᥢᥰ][238]),Muiṅ Luiw是傑沙西部勐洛(Maing Lo),Muiṅ Soau可能是文多(英語:Wuntho),Muiṅ Yã即灣甸(傣語稱勐亞[ᥛᥫᥒᥰ ᥕᥣᥳ]或勐哈[ᥛᥫᥒᥰ ᥑᥣᥴ][3]),Muiṅ Khruiń可能是順寧,Muiṅ Khun可能是耿馬(傣語稱勐耿[ᥛᥫᥒᥰ ᥐᥪᥒ][3]),Muiṅ Yuiw可能是大侯,Muiṅ Thun可能是昌寧(傣語稱勐統[ᥛᥫᥒᥰ ᥗᥨᥒᥴ][236]),Muiṅ Khreñ即芒市[註 14](傣語稱勐煥[ᥛᥫᥒᥰ ᥑᥩᥢᥴ][3]),Muiṅ Meñ可能是雙江(傣語稱勐勐[ᥛᥫᥒᥰ ᥛᥫᥒᥰ][238]),其餘所指不明[230]。
思倫法去世後,明王朝實行「析麓川地」政策,孟卯實際控制區剩麓川、平緬、芒市[156]。
思任法繼位後,發動了擴張戰爭,攻下孟養、孟定、灣甸、南甸、幹崖、騰衝、潞江、大侯、孟連地[166][169][171][176]。
麓川役後,孟卯思氏家族退至孟養[202]。
傳説時代,孟卯都城多次搬遷,但均位於瑞麗江兩岸[239]。
《麓川思氏譜牒》説法,思可法繼承王位後,建立了王城「蠻海」,1344年建「者闌」,1360年,思可法遷居「達本」,1392年思倫法遷回者闌,思行法繼位後遷「景冷」,1413年思任法遷「芒者」[240]。
蠻海(ᥛᥣᥢᥲ ᥞᥭᥰ)稱允遮海(ᥝᥥᥒᥰ ᥓᥥ ᥞᥭᥰ),位於今緬甸南坎東北曼海[241]。
者闌(ᥓᥥ ᥘᥣᥢᥳ)明朝史籍中稱者藍[185]、者蘭[242],傣語稱允遮蘭(ᥝᥥᥒᥰ ᥓᥥ ᥘᥣᥢᥳ),意為「百萬人建起城」[註 15],位於今緬甸南坎木姐之間姐南[245]。
達本(ᥖᥣ ᥙᥥᥒᥰ),方國瑜認為今隴川縣境內[246],有説法今瑞麗市雷允村喊板寨[247]。
景冷(ᥓᥥᥒᥰ ᥘᥫᥢᥰ),今緬甸境內猛率[248]。
芒者(ᥛᥣᥢᥲ ᥓᥥ),今興威勐育附近[248]。
另《嘿勐咕勐》記載,1441年王驥一徵孟卯時都城是「虎尾城」(ᥓᥥ ᥞᥣᥒᥴ ᥔᥫᥴ),位於今瑞麗市區以東蚌村山丘[249],戰爭中明軍燒毀[250]。
孟卯城鎮沒有城牆和護城河,只是編木立寨,貴族百姓住竹樓中[251]。
緬甸木姐西南姐南是者闌故城所在地,姐南村四周壕溝環繞[252],護城壕深6-9米,4-5米[253],不過大多塌陷[254]。
19世紀末,英國人考察繪製一張者闌王城地圖,地圖繪,者闌城南北長約1,833.4米,東西1,154.4米,周長4.75千米,總面積1.4平方千米[253]。
地人挖出一隻缽頭大小銅鈴,推測懸掛王室象脖上鈴鐺[253]。
瑞麗市區以東蚌村山丘是王驥一徵孟卯時都城[255],廣賀罕意為「國王山坡」,當地傣族會廣賀罕祭祀三位「勐神」:召賀(思可法)、召三弄(混三弄)、賀悶(麓川役戰死萬千將士)[256]。
1989年,瑞麗縣政府城址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57]。
2004年遺址土層中發現有人工建築痕跡,採集到明朝時期瓦片[258]。
2010年,瑞麗景成集團廣賀罕山丘建設「傣王宮」遺址公園[259],遺址修路而毀[260]。
隴川城子東南4公里引村附近章城公路東側山丘上有一座古城遺址,南北長、東西,現存有東城牆1,550米,系紅壤土築城,有五座城門遺蹟,另有土堆高台、水池(傳為洗象池),出土有磚瓦、石柱礎、土陶器、銅鏃、銅鈴物,建築及文物雲南內地城鎮有區別,時代推測元明時期[261]。
有觀點認為該古城是孟卯王,思任法建立[262],反對者認為該城系隴川土司多歪悶在萬曆年間建立城池[263]。
孟卯君主稱為「召」(作「詔」、「昭」)[264],傣文寫作「ᥓᥝᥲ」,稱「召法」(ᥓᥝᥲ ᥜᥣᥳ),意為「上天主」[265]。
君主之下為「叨孟」,負責總領政事、兼管軍民[266],「叨孟」稱為「陶孟」(ᥗᥣᥝᥳ ᥛᥫᥒᥰ[267]),即後世傣族土司中官職「召勐」[268](ᥓᥝᥲ ᥛᥫᥒᥰ[265])。
陶孟以下官職有昭錄(ᥓᥝᥲ ᥘᥧᥰ[269])、昭綱(ᥓᥝᥲ ᥐᥣᥒᥰ[269])、昭伯(ᥓᥝᥲ ᥙᥣᥐᥱ[269])、昭斯(ᥓᥝᥲ ᥔᥤᥙᥴ[269])、昭準(ᥓᥝᥲ ᥓᥧᥛᥲ[269]),昭錄能統帥萬人,昭綱領千人,昭伯領百人,昭斯五十人,昭準十人[266]。
如遇戰事徵調兵馬,另設官職「昭錄令」陶孟一起統軍前行[266]。
大小官員,均分給土地,徵收徭役[270]。
孟卯君主實行領主制,每征服一地,執行裂土分封[271],如思可法任命召傣蓋孟密「召」,管理孟密,每年孟卯納貢[272];任命刀幹孟為木邦勐「召」[273];令悶法管理林馬甸寨(鎮康)[274]。
思倫法任命漢煖孟令(孟定)昭錄,後改管木邦[275];任命刀算黨孟波(威遠)昭錄[276];刀景發原孟定昭綱,思倫法提拔灣甸陶孟[277]。
原標題:2023年癸卯年,【生肖龍】運勢,生肖屬龍主要包含以下年份出生人:進入2023癸卯兔年,生肖龍朋友運勢低迷。
經命理角度來講,龍為辰、兔為卯,成“卯辰相害”勢。
因此,屬龍朋友們2023癸卯年犯了“害太歲”。
所謂“害“,表示會受他人迫害、陷害、幹擾意。
生肖龍朋友本年多犯小人是非,輕者主口舌爭,重者有官司及牢獄災。
本年度生肖龍朋友儘量不要去出生地正東方,這個方面為“破方”之方。
主要指陷害、迫害、刑罰事,我們説傷,血光災。
包括交通或是手術傷,而牢獄災此列。
因此生肖龍朋友此年需,小心。
公職人員本年遇事要謹言慎行,凡事不可人敵,一個“穩”字。
經商者應儘量投資,進行過規模規劃。
商業往來中,需多留意陷阱及騙局,以免勞力傷財,一無所獲。
本年應避免與生肖兔、狗、龍人交往或合作,否則會破財傷身。
忌月份曆二月、三月、九月份,這三個月份進行投資事。
婚姻感情方面,本年生肖龍感情運勢,夫妻間口舌爭多、建立信任,與呈聚少離多象。
建議夫妻間多包容、多溝,營造温馨家庭氛圍。
學子今年運勢低迷,會經歷一些挫折磨礪。
學習上會有阻力,成績反覆,因此自尊心受,身心會受到影響。
建議家長們多抽時間進行親子,建立起、親子關係。
給予孩子引導,帶領他們度過這人生運勢低迷一年。
方面,生肖龍朋友今年太歲出現“卯辰克害”。
卯為木,辰土,木土相戰,有。
木主肝臟、視力和神經系統,土主脾胃、腸道。
11週歲生肖龍——加強關心,避免疾病2012壬辰年出生小朋友本年運勢多有,貪玩之心,無心學習。
本年肢體、視力和面部方面出現影響,建議家長多關心孩子和運動安全。
出遊應儘量避免去孩子出生地正東方,以免對孩子運帶來影響。
學習上會有阻力,成績反覆,求學之心幾近於無。
且過於貪玩,濫交朋友導致學習成績下滑,本年要多注意摔傷、碰傷。
曆二、三、九月不可去出生地東方,此方位為“刑傷地”,出現傷災事。
35週歲生肖龍——口舌紛爭,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