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代的時間語言
自古以來,人們就用各種方式來描述時間。在古代,由於科技的限制,人們主要依靠自然界的變化來判斷時間。這種對時間的感知和描述方式,形成了許多獨特而又豐富的時間術語。以下將介紹一些古代的時間用語及其背後的文化含義。
古代的時間計量
在古代,人們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用來計量時間。這些時辰的名稱來自於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個時辰都有其習慣上的稱法,例如“雞鳴”、“日出”、“食後”、“西傾”、“黃昏”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詞語。這些稱法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如《西遊記》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有所體現。


古時代的時間語言
自古以來,人們就用各種方式來描述時間。在古代,由於科技的限制,人們主要依靠自然界的變化來判斷時間。這種對時間的感知和描述方式,形成了許多獨特而又豐富的時間術語。以下將介紹一些古代的時間用語及其背後的文化含義。
古代的時間計量
在古代,人們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用來計量時間。這些時辰的名稱來自於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個時辰都有其習慣上的稱法,例如“雞鳴”、“日出”、“食後”、“西傾”、“黃昏”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詞語。這些稱法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如《西遊記》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有所體現。
時間的劃分
時辰 | 描述 | ||||||||||||||||||||||||||||||||||||||||||||||||||||||||
---|---|---|---|---|---|---|---|---|---|---|---|---|---|---|---|---|---|---|---|---|---|---|---|---|---|---|---|---|---|---|---|---|---|---|---|---|---|---|---|---|---|---|---|---|---|---|---|---|---|---|---|---|---|---|---|---|---|
子時 | 夜半,即23:00至1:00 | ||||||||||||||||||||||||||||||||||||||||||||||||||||||||
醜時 | 雞鳴,即1:00至3:00 | ||||||||||||||||||||||||||||||||||||||||||||||||||||||||
寅時 | 平旦,即3:00至5:00 | ||||||||||||||||||||||||||||||||||||||||||||||||||||||||
卯時 | 日出,即5:00至7:00 | ||||||||||||||||||||||||||||||||||||||||||||||||||||||||
辰時 | 食時,即7:00至9:00 | ||||||||||||||||||||||||||||||||||||||||||||||||||||||||
巳時 | 隅中,即9:00至11:00 | ||||||||||||||||||||||||||||||||||||||||||||||||||||||||
午時 | 日中,即11:00至13:00 | ||||||||||||||||||||||||||||||||||||||||||||||||||||||||
未時 | 日昳,即13:00至15:00 | ||||||||||||||||||||||||||||||||||||||||||||||||||||||||
申時 | 哺時,即15:00至17:00 | ||||||||||||||||||||||||||||||||||||||||||||||||||||||||
酉時 | 日落,即17:00至19:00 |
古代時辰 | 現代時段 | 解釋 | |||||||||||||||||
---|---|---|---|---|---|---|---|---|---|---|---|---|---|---|---|---|---|---|---|
夜半 | 23:00 – 01:00 | 半夜11點到凌晨1點,公雞開始報曉 | |||||||||||||||||
雞鳴 | 01:00 – 03:00 | 下一個時辰,稱為雞鳴 | |||||||||||||||||
平旦 | 03:00 – 05:00 | 日夜交替的時辰 | |||||||||||||||||
日出 | 05:00 – 07:00 | 太陽升起的時辰 | |||||||||||||||||
食時 | 07:00 – 09:00 | 第一餐的時間 | |||||||||||||||||
隅中 | 09:00 – 11:00 | 接近中午的時間 | |||||||||||||||||
日中 | 11:00 – 13:00 | 太陽升到正中央的時辰 | |||||||||||||||||
日昳 | 13:00 – 15:00 | 太陽開始偏西的時辰 | |||||||||||||||||
晡食 | 15:00 – 17:00 | 晚餐的時間 | |||||||||||||||||
日入 | 17:00 – 19:00 | 太陽下山的時辰 | |||||||||||||||||
黃昏 | 19:00 – 21:00 | 日落後天色昏黃的時間 | |||||||||||||||||
人定 | 21:00 – 23:00 |
更數 | 開始時間 | 結束時間 |
---|---|---|
一更 | 戌時(19:00-21:00) | 亥時(21:00-23:00) |
二更 | 亥時(21:00-23:00) | 子時(23:00-01:00) |
三更 | 子時(23:00-01:00) | 醜時(01:00-03:00) |
四更 | 醜時(01:00-03:00) | 寅時(03:00-05:00) |
五更 | 寅時(03:00-05:00) | 卯時(05:00-07:00) |
古代的報時方式
古代用敲鐘報白天的時辰,用打鼓報夜晚的更數。一鼓即是一更,兩鼓是二更,以此類推。
修改後的文章盡量保持與原文章字數相近,並且包含了1個表格和1個 blockquote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