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在哪一省】哈爾濱市 |哈爾濱市 |

【哈爾濱在哪一省】哈爾濱市 |哈爾濱市 |

哈爾濱(滿語:ᡥᠠᠯᠪᡳᠨ,穆麟德轉寫:Halbin),簡稱哈埠[5]或哈市,別名北國冰城、東方莫斯科,位於中國東北平原北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黑龍江省省會[6][7][8],副省級市,東北地區區域中心城市[7]。

哈爾濱是中國東北北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開放中心,是中國省會城市中轄區面積、轄區户籍人口第三多特大城市[9][8]。

其中市轄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10];市人民政府駐松北區世紀大道1號。

擁有45個少數民族,匯集多種宗教文化,是中國唯一佛教、道教、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並存城市。

[11]
哈爾濱地處黑龍江省南部,屬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夏季,是冰雪旅遊和避暑勝地,其每年一度國際冰雪節和歐陸風情而聞名,是中國首批旅遊城市之一[12],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3]。

哈爾濱於其地理位置,是20世紀上半葉沙皇俄國、蘇聯勢力聯繫中國、遠東地區橋頭堡,是中國北方國際商貿都市,是20世紀20年代中國國際化都市之一[14]。

哈爾濱城市建築風格深受影響,早期俄羅斯及東歐、猶太人移民帶來各類歐式建築遍佈市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造工業、商業並舉中心城市。

今天,哈爾濱國際貿易中佔有地位[15],是中國-俄羅斯博覽會中方輪值舉辦城市[16]。

哈爾濱被譽歐亞大陸橋明珠,是第一亞歐大陸橋和空中走廊樞紐[8],國務院2013年批覆《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17],哈爾濱市沿邊開發開放通道中心,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18],同時是哈長城市羣北部核心城市。

哈爾濱地區有人類活動歷史可以追溯到22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

3000年前青銅時代,
今哈爾濱地區屬於黑龍江地區古代文明白金寶文化分佈區域。

扶餘、渤海、遼代時期,今哈爾濱地區分屬扶餘國、渤海國頡府和遼國東京道管轄。

公元1114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即完顏旻)率兵抗遼
[19],
發動「寧江州」、「出河店」戰,敗遼兵十萬人,1115年稱帝,建立金國,年號收國,
會寧府(史稱金上京會寧府),今哈爾濱地區即為金上京京畿地區
[20]。

阿骨打死後,金太宗完顏晟參考北宋汴京、開封城市風格此修築都城
[21]。

1153年,完顏亮遷燕京,並於1157年下令摧毀上京城內所有宮殿[21]。

1173年,上京陪都。

元、明時,今哈爾濱地區成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領地和奴爾幹都司轄地。

明末清初,女真人此城遺存建築材料原地修築阿勒楚喀要塞。

此城遺蹟現闢金上京歷史博物館,並於2005年整修
[22]。

清朝建立後,旗人舉家遷徙入關後,哈爾濱市區土地。

雍正、乾隆年間,「屯墾」規劃,今哈爾濱江南先將庫叉河(俗稱運糧河)阿什河沿江5公里地帶劃為牧場,設莫力街(馬場),後建嘎哈、嘎哈(今香坊成高子一帶)、西嘎哈(今動力旭升街一帶),並東擴展了牧場,江北設水師營(今前進鄉雙口面一帶)。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阿城設阿勒楚喀副統,哈爾濱其轄,屬於吉林將軍。

1777年,清地方政府發給民人傅成德印票,其哈爾濱渡口擺渡,設渡船1隻。

蘇軍迅速做出反應,9月11月進攻中國東北軍,控制該區域,並12月22日東北地方當局達成《伯力協定》,迫使中國該鐵路中蘇共管[32]。

哈爾濱在哪一省 Play

中後期,「京旗移墾」和「開禁放荒」政策實施,哈爾濱地區人煙盛。

嘉慶二十年(1815年),為安置「京旗閒散」,編制雙城堡為中心《京旗移墾城鄉居民點體系規劃》。

道光五年二十七年(1825年-1847年)伐木建成3城、24旗營(120旗屯),其中哈爾濱市區有13座旗屯,屬東官右翼各旗營。

鹹豐十年(1860年)後,吉林、黑龍江軍轄區「弛禁」、「招墾」,人口增加,經濟發展。

到19世紀末,今哈爾濱市區範圍內有十餘個村莊,人口30,000[24],出現農漁商貿及手工業,建起燒鍋廠、草料廠,形成傅家甸、油坊屯非農業人口聚居點,成為松花江上渡口,並設税關,呈現出經濟城鎮化商品經濟轉變趨勢。

清朝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6月3日),俄羅斯帝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俄禦敵援助條約》,1921年正式公佈,稱《清俄密約》,由此獲得東清鐵路修築權,黑龍江、吉林二省內修建洲裏綏芬河鐵路幹線[25]。

1897年夏東清鐵路開工典禮正式舉行,1898年4月24日沙俄考察隊選中位於松花江其支流阿什河之間三角地帶,即今哈爾濱市區,並着手進行城市規劃[26],確定哈爾濱作為中東鐵路樞紐和修築中心。

1898年6月9日沙俄決定鐵路工程局設哈爾濱,並開始辦公,是哈爾濱建城始。

沙俄此開辦華俄道勝銀行哈爾濱分行,成立商會、學校、氣象站機構[25]。

1903年7月14日東清鐵路全線正式通車,同年11月1日開哈爾濱海參崴客運列車,俄國移民及其他歐洲移民開始大量移居哈爾濱[25],哈爾濱從此成為當時中國東北地區水路交通樞紐和商埠。

1910-1911年東北鼠疫期間,1910年10月27日,哈爾濱俄國租界出現第一例鼠疫患者。

11月7日,哈爾濱傅家甸出現鼠疫患者。

此後,傅家甸三個月內有5000人因患鼠疫而死亡。

截止1910年12月初,哈爾濱每日死亡人數達到一百多人,而哈爾濱返回長春商人將鼠疫傳染家人,致使當地有2000人死亡。

東北鼠疫不僅造成大量人口死亡,重影響經濟。

哈爾濱,貨物減少,關税徵收受到影響。

學校和工礦停課和停產[27]。

清末、民初期間,於多方勢力爭奪,今哈爾濱市區行政管轄變,形成東省區、吉林、黑龍江、俄人多方分治局面,這一局面直到1933年7月東省特別區哈爾濱特別市、東省區市政管理局哈爾濱市、吉林省濱江市、縣和黑龍江省松浦市政局「四市合一」結束。

1898年,沙俄中東鐵路附屬地哈爾濱市改稱「松花江市」。

1900年9月,中東鐵路總工程師尤戈維奇哈爾濱和中東路沿線非法實施治外法權,成立哈爾濱警察局掌管司法事務[25]。

1903年,沙俄「松花江市」復名哈爾濱市。

1905年10月,清政府今道外區設立濱江關道,隸屬於吉林將軍。

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初一(1907年1月14日),清廷決定「哈爾濱開為商埠」;1月23日,吉林將軍奏準,設置濱江廳,隸屬哈爾濱關道[28];4月18日首任濱江廳江防同知傅家甸(今道外)啟用關防。

同年11月23日,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霍爾瓦特公佈非法《哈爾濱自治公議會章程》,將埠頭區(今道里)、新市街(今南崗)和香坊區7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市區,歸議會管轄。

中華民國成立後,吉林省於1913年3月哈爾濱將濱江廳改為濱江縣,1914年設濱江道。
哈爾濱在哪一省

1919年12月,黑龍江省公署決定,於今哈爾濱江北原屬黑龍江省呼蘭縣轄區內設置馬家船口市政局,翌年2月1日改為松北市政局。

1920年9月,中國北洋政府決定收回中東鐵路附屬地行政權,成立東省區市政管理局,職掌中東鐵路沿線各地方行政。

1921年,東省區市政管理局哈爾濱市成立(鄰俄人哈爾濱市自治公議會和董事會管理區域)。

1922年11月24日,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宣佈,所有東省區內軍警、外交、行政、司法護路軍總司令兼東省區行政長官監督節制。

1923年3月1日,東省區行政官公署正式成立,駐哈爾濱埠頭區(位於今道裏區)。

1925年9月1日,黑龍江省松北市政局改為松浦市政管理處,改為松浦市政局。

1926年3月30日,東省區市政管理局發布佈告取消哈爾濱市公議會,宣佈成立哈爾濱自治臨時委員會;6月17日《哈爾濱特別市自治試辦章程》公佈施,將埠頭區、新市街劃哈爾濱特別市管轄區域,其餘馬家溝、老哈爾濱(今香坊),新安埠(臉子)、八區、顧鄉、正陽河歸東省市政管理局管轄,稱東省區市政管理局哈爾濱市。

1926年9月,中國成立哈爾濱特別市(第一次)自治會、市政局,收回俄人控制行政權。

1927年12月1日,吉林省濱江縣馬路工程局衞生局合併改設濱江市政公所。

1929年2月,民國政府設治局新制規定,濱江縣公署改為濱江縣政府,同時設立濱江市政籌備處,劃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橋濱江市轄區。

1929年5月1日,濱江市政公所改為濱江市政籌備處,繼續哈爾濱市並存,同時實行市、縣分治,濱江縣管轄原縣屬農村部分。

,今哈爾濱市區形成四市一縣並存分治局面。

當時,今哈爾濱市區劃分為東省特別區哈爾濱特別市(轄埠頭區、新市街)、東省區市政管理局哈爾濱市(轄馬家溝、老哈爾濱、新安埠、八區、顧鄉、正陽河)、黑龍江省轄松浦市(轄今江北地區)和吉林省濱江市(轄傅家甸、北江沿、四家子和圈河)、濱江縣(轄原縣屬農村部分)。

日俄戰爭失敗後(1904年—1905年),俄國勢力哈爾濱影響力有所減弱,來自包括美國、德國、波蘭、日本及法國三十三個國家十六萬僑民移居到哈爾濱。

自1907年起,後共有十六個國家哈爾濱建立領事館並建立數千個工商業、金融業企業,形成東北亞一個國際經濟、金融和運輸中心。

哈爾濱中國人建立包括釀酒,食品和紡織工業企業。

哈爾濱因此成為東北商業中心和國際商埠,進一步吸引了多人前去「探險」[24][註 1]。

1913年中東鐵路人口普查時,顯示當時哈爾濱中東鐵路轄區內各民族人口數量:俄羅斯人34313人,中國人(包括漢族,滿族)23537人,猶太人5032人,波蘭人2556人,日本696人,德國人564人,韃靼人234人,拉脱維亞人218人,格魯吉亞人183人,愛沙尼亞人172人,立陶宛人142人,亞美尼亞人124人,有克里米亞卡拉伊姆人、烏克蘭人、巴什基爾人和一些西歐人。

全市總人口68,549人,包括五十三個民族,講四十五種語言[29]。

到1917年,哈爾濱人口超過10萬,其中只有11.5%出生本地,其餘移民[30]。

1918年12月,俄羅斯國內戰期間,幾千名白俄官兵和超過10萬俄裔流亡哈爾濱,哈爾濱變成大規模猶太人和白俄流亡者聚居中心,成為俄國境外俄國人聚居城市。

哈爾濱白俄建有幾十間俄國學校,並出版俄文雜誌和報紙。

20年代早期,哈爾濱俄裔人口逾120,000,達到歷史峯[31]。

1929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革命外交」氛圍中,張學良率部佔領中東鐵路,武力收回當時蘇聯掌握中東鐵路部分管理權。

蘇軍迅速做出反應,9月11月進攻中國東北軍,控制該區域,並12月22日東北地方當局達成《伯力協定》,迫使中國該鐵路中蘇共管[32]。

是中東路事件。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開始向北進攻滿洲各地。

江橋戰役結束後,日軍佔領齊齊哈爾,併集結於齊齊哈爾、長春,從西北、南兩方向哈爾濱呈夾攻勢,空軍同時哈爾濱發動襲,於1932年2月5日佔領了哈爾濱市區[33]。

滿洲國時期,1933年7月原東省特別區哈爾濱特別市、東省區市政管理局哈爾濱市、吉林省濱江市和黑龍江省松浦市政局「四市合一」,合併轄於洲國政府哈爾濱特別市(第二次),設立自治委員會,並吉林省濱江縣全境、阿城縣31屯和黑龍江省呼蘭縣10屯劃入。

東省區除劃入哈爾濱特別市區域外,改稱北滿特別區。

1934年哈爾濱特別市人口普查顯示,哈爾濱市人口500,526人。

1935年日本蘇聯屬中東鐵路權益收買後,撤銷北滿特別區,原管轄區域併入哈爾濱市,哈爾濱市管轄區域達到930平方公里。

1937年改制建濱江省,哈爾濱省會。

日軍哈爾濱作為軍事研究基地,1934年起,設立了731部隊,”関東軍防疫水部本部”作為外公開名稱[34]。

731部隊主要設施於1935年落成於當時距離市區24千米平房區[35]。

有3,000-12,000人死於此進行人體實驗[36][37],這一數字並包括731部隊其他地方實驗造成死亡[38]。

死者中大約70%中國軍民[39],另有30%俄裔[40]。

作為戰後冷戰中美方生化武器研究工作交換,731部隊大部分成員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許下,於東京審判前秘密獲釋[41]。

另有12人哈巴羅夫斯克受審,後於1956年遣送回國。

1945年日軍戰敗,炸毀並破壞了軍事基地內外建築和設施。

731舊址是目前世界範圍內規模細菌戰遺址羣。

1932年1月中共滿洲省委遷到哈爾濱,趙尚志、李兆麟、楊靖宇等率東北抗日聯軍哈爾濱和哈東區域進行抗日活動。

1938年,共產國際下令解散中共滿洲省委,東北抗聯改由共產國際直接組織和領導,並《蘇日中立條約》簽訂後撤退到蘇聯遠東地區,並部隊改編國際紅軍獨立第八十八旅。

1935年,蘇聯中東鐵路出售給日本後,有10萬俄羅斯裔撤出哈爾濱,返回蘇聯。

時值蘇聯國內處於大清洗時期,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首腦葉若夫將「所有中東鐵路前僱員和滿洲回國人」定義「哈爾濱人」,並加以、清洗。

這其中,48,133人回國後「日諜」罪名被捕,當中30,992人處決,其餘17,000餘人盡數流放,倖存者1956年平反[42][43]。

到1930年代末,哈爾濱俄裔人口僅餘30,000左右[44]。

哈爾濱地區俄國勢力滿洲國時期「俄羅斯法西斯黨」為主流,和日方維持合作,執行反布爾什維克、反猶太政策[45],原哈爾濱猶太後裔大多前往天津、上海地並輾轉出國[46]。

後有部分受德國納粹迫害猶太人逃亡哈爾濱。
哈爾濱在哪一省

1945年8月18日,蘇聯紅軍奪取該城[47]。

9月下旬,中共領導下東北行政委員會指示,松江省民主政府哈爾濱市成立。

同年10月1日,蘇軍控制下,於哈爾濱成立濱江省政府。

1946年1月12日,國民政府接收哈爾濱市濱江省政府,並將原濱江省改為松江省。

中華民國1946年哈爾濱設為院轄市,並於1947年制定東北新省區方案設立哈爾濱特別市(第三次),直屬國民政府,但此後國民政府控制哈爾濱[48]。

1946年4月28日,共軍東北民主聯軍松江軍區部隊佔領該城,中共中央東北局北滿分局直接領導,後改由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領導。

1946年5月下旬,國軍奪回長春(滿洲國),第二次四平戰役重創林彪部隊後,追擊到松花江畔,離哈爾濱60公里[48]。

調停使喬治·卡特裏克·馬歇爾威脅取消一切國民政府援助壓力下,蔣中正6月6日下達了停戰令。

後馬歇爾調停失敗。

哈爾濱成為中國共產黨控制第一個大城市(1947年9月人口普查總人口729,185人,沒有户口者和外僑38,134人統計內[25])。

6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及其附屬機關全部遷駐哈爾濱市。

8月28日,國民政府支持下發動八二八暴動半個時中共政權平息。

隨後中共政權通過清查、大整頓控制了哈爾濱市社會局面。

哈爾濱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後方和工業基地[24]。

1946年11月18日,中共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哈爾濱市改為哈爾濱特別市(第四次)。

1949年3月各市取消「」二字。

1949年改隸並成為松江省省會,1953年7月18日,哈爾濱市改為中央直轄市[49],1954年6月19日黑龍江、松江二省合併,改隸黑龍江省,並成為省會。

1984年10月5日,哈爾濱確立計劃單列市,並於1994年2月25日正式定為全國16個副省級城市之一[9]。

哈爾濱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松嫩平原東南緣,松花江中游南岸,因其處在版圖形似天鵝黑龍江省修長頸處,譽為「天鵝項下珍珠城」[50]。

哈爾濱轄區域跨東經125°42′-130°10,北緯44°04′-46°40′,總面積53,06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51],轄區面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首,轄區總人口位居東北地區首位。

北伊春市毗鄰,東北佳木斯市、七台河市接壤,東南牡丹江市相接,西南與吉林省,西部接大慶市,西北連綏化市。

哈爾濱地勢,平均海拔151米。

山地佔34%,丘陵佔20.7%,平原佔45.3%。

市區沿松花江兩岸,平原地形主;東部轄縣多山地、丘陵。

國有企業哈爾濱工業中佔主導地位,工業門類齊全。

哈爾濱在哪一省 Play

延伸閱讀…

哈爾濱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哈爾濱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受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冬季、多雪,1月氣温-22.9℃,日氣温-20℃以下,有-30℃之下,有「冰城」稱[50]。

夏季宜人,7月氣温27.8℃,是一年中降水季節,但降水強度。

春、秋季屬於過渡季節,時間。

春季氣温回升,降水,空氣乾燥,天氣多變,氣温變幅大。

秋季天氣冷暖多變,入秋後,降水量顯著減少,但多於春季;風速,於春季,風向偏南風主。

年降雨量537.9毫米,年氣温4.9℃,1月氣温-17.6℃,7月氣温23.1℃。

歷史端氣温達-42.6℃,極端氣温達40.4℃[52]。

哈爾濱市現轄9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2011年5月12日,哈爾濱市政府發布本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總人口(即常住人口)10,635,971人,列成都、廣州後,居副省級城市第三位。

2010年哈爾濱市區常住人口5,878,939人,居副省級城市第九位[68][69]。

和2000年進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進行,十年間哈爾濱市人口增加了1,222,612人,增長了12.99%,年均增長率1.23%[70]。

男性佔比例於女性,50.85%和49.15%[71]。

哈爾濱市人口出生率6.95‰,12.13‰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存在差距。

流動人口和2000年相比,增長了1.7倍[72]。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10,009,854人[73]。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10,635,971人相比,十年減少了626,117人,下降5.89%,年增長率為-0.6%。

其中,男性人口5,007,089人,佔總人口50.02%;女性人口5,002,765人,佔總人口49.98%。

總人口性別(女性100)100.09。

0-14歲人口1,047,204人,佔總人口10.46%;15-59歲人口6,762,590人,佔總人口67.56%;60歲及以上人口2,200,060人,佔總人口2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466,109人,佔總人口14.65%。

居住城鎮人口7,067,709人,佔總人口70.61%;居住鄉村人口2,942,145人,佔總人口29.39%。

2022年末户籍總人口939.5萬人。

其中,城鎮人口528.6萬人。

九區人口551.4萬人,九縣(市)人口388.1萬人。

[74]
2005年哈爾濱市共有少數民族人口63.19萬人,滿族人口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77.1%,列少數民族第一位,其次是朝鮮族人口佔少數民族人口13.2%,第三是回族人口佔少數民族人口5.8%,有蒙古族、錫伯族、達斡爾族。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9,550,738人,佔95.41%;各少數民族人口459,116人,佔4.59%。
哈爾濱在哪一省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568,694人,下降5.6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2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57,423人,下降11.12%,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27個百分點。

其中,滿族人口減少54,273人,下降15.48%,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34個百分點;朝鮮族人口減少13,596人,下降12.91%,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7個百分點;回族人口減少7,065人,下降19.3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5個百分點;蒙古族人口增加5,169人,增長38.18%,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6個百分點。

市轄區人口553.7萬人[75]。

2021年末户籍總人口943.2萬人,佔全國總人口0.715%。

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51.7億元,可比價格計算,上年增長5.5%。

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28.2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239.2億元,增長3.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84.3億元,增長6.1%。

三次產業結構上年12.0:22.5:65.5調整11.7:23.2:65.1[78]。

目前哈爾濱市設有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一個國家級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哈南哈爾濱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賓縣賓西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呼蘭區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

國家級技術開發區原址哈爾濱南崗區,搬遷松北區。

1990年創辦以來每年一度中國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作為聯繫中國俄羅斯、東北亞大型國際經貿、科技交易會,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協助中俄多方合作,促進了俄羅斯,日本,韓國貿易,並覆蓋整個東北亞地區。

2013年10月,中俄兩國總理李克強、梅德韋傑夫於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期間商定,哈洽會升級中國-俄羅斯博覽會[79]。

2014年6月30日-7月4日,中國商務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俄羅斯經濟發展部、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聯合主辦首屆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哈爾濱舉辦[80]。

國務院於2013年批覆《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17],確定哈爾濱市沿邊開發開放通道中心,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18],成為東北外是面向俄羅斯開放經貿中心。

哈爾濱市中東鐵路通車而興起,原是一座商貿主都市,建市初工業體系食品、紡織工業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哈爾濱市成為國家重點建設重工業基地。

抗美援朝時期「南廠北遷」實施,主要遼寧遷來了一些工業企業。

「一五計劃」期間,蘇聯援華156項重點工程,有13項落户於哈爾濱,形成了哈爾濱市以國有大中型企業主體、重工業為工業經濟結構。

這些重點工程主要包括哈爾濱電機廠、哈爾濱鍋爐廠、哈爾濱汽輪機廠一批重工業企業,構建了哈爾濱市機電工業主體,紡織、冶金、輕工行業輔工業體系。

1957年,哈爾濱市區工業總產值居全國第七位,成為了全國工業基地[81]。

1964年開始,中國開始三線建設,哈爾濱作為國防前線城市,大量企業西北、西南地區或整建制搬遷,或支援建設,成立了西北鋁加工廠、蘭州電焊條廠、天水長城電錶廠,哈爾濱市工業體系造成了程度削弱。

目前,哈爾濱市四大工業為食品工業,裝備製造,石化和醫藥。

其中食品工業企業主要黑龍江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黑龍江煙草工業責任公司,裝備製造企業主要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和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石化企業主要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石化分公司,醫藥企業主要哈藥集團有限公司。

國有企業哈爾濱工業中佔主導地位,工業門類齊全。

延伸閱讀…

哈爾濱- 黑龍江省- 大陸旅遊資訊- 旅遊導覽

哈爾濱市

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Harbin Electric,NASQ:HRBN,簡稱哈電集團,原名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2009年3月6日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批准改為現名[82]。

其下屬有哈爾濱電機廠、哈爾濱鍋爐廠和哈爾濱汽輪機廠[83]。

集團是聞名全國三大動力集團之一。

其中哈爾濱電機廠產品佔全國水電工程設備數量二分之一,火電工程設備數量三分之一,總量二分之一,是三峽工程設備供應國內唯一中標單位,成為同行業龍頭[84]。

哈爾濱航空工業集團是中國直升機和通用、支線飛機,飛機發動機科研生產基地,目前發展成為一個擁有運-12輕型多用途飛機、-9系列直升機、EC120直升機和轉包國外航空產品四大系列產品外向型航空骨幹企業,並出產國內唯一民用航空支線飛機整機。

哈飛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安汽車集團兼併,成為長安集團微車生產基地。

創建於1900年哈爾濱啤酒是中國啤酒品牌[85]。

哈藥集團大批製藥企業是中國醫藥市場企業,該集團是中國廣告主之一。

此外,哈爾濱市有化工、電子儀表3000家企業。

產品有:電站鍋爐,發電設備,水輪發電機組,電力,水泥,鋼材,鋁材,石化產品,化學藥品原藥,汽車,捲煙、啤酒、傢俱、乳製品、飲料。

20世紀初期,哈爾濱市即成為國際性商貿金融會,大批國際知名外資銀行包括滙豐銀行、遠東銀行、華俄道勝銀行、日本龍口銀行、中法實業銀行20餘家外資金融機構進駐哈爾濱[15]。

華資銀行如交通銀行、中國銀行早在1910年代即哈爾濱開設分行[25]。

哈爾濱處於金融業加速期,其金融業「利基市場」成為國內外銀行鎖定一塊蛋糕。

目前哈爾濱市擁有各類金融機構三十二家,「十五」期末增加了一倍,其中外資銀行六家,中資、外資銀行數量均居東北地區第三位。

另外,各類保險公司三十家,證券、期貨、信託財務公司十九間,擔保機構七十三間,小額貸款公司三十六間。

境內外上市企業廿六家[86]。

目前,共有哈爾濱銀行以及龍江銀行兩家城商行總部設立哈爾濱市。

哈爾濱銀行哈爾濱市城市商業銀行改制組建,現有哈爾濱、天津、成都、瀋陽、、重慶13家分行,北京、深圳、吉林、甘肅、重慶及黑龍江地設立了24家村鎮銀行。

截至2013年末,資產總額達3221.75億元,上年末增長19.3%[87]。

其中,存款餘額2241.78億元,不良率0.85%,實現淨利潤33.5億元,同比增長16.97%,盈利能力東北地區位居前列。

中國《銀行家》雜誌2011年發布《2011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報告》,哈爾濱銀行全國資產規模1000億元以上城商行中,競爭力排名第四位,位居東北地區之首[88]。

《21世紀經濟報道》「亞洲中小銀行綜合競爭力排名」評選中,哈爾濱銀行位列第六。

俄特色金融業務方面,哈爾濱銀行處於業內領地位,2010年1-10月統計數據顯示,哈爾濱銀行當年兑換1.21億盧布,佔同期全國兑換量90%以上,盧布賬户及盧布存款保有量領先境內同行業,盧布結算和俄人民幣結算量處於國內銀行領水平[89]。

2014年3月31日,哈爾濱銀行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中國第三家,是東北地區第一家登陸香港資本市場城市商業銀行[90]。

龍江銀行成立於2009年12月,原齊齊哈爾市商業銀行、牡丹江市商業銀行、大慶市商業銀行和七台河市城市信用社合併重組,下設總行營業部、齊齊哈爾分行、牡丹江分行、佳木斯分行、大慶分行、雙鴨山分行、伊春分行、七台河分行、鶴崗分行、黑河分行和大興安嶺分行。

註冊資本30.8億元[91]。

2013年,龍江銀行總資產1719.69億元,2012年末減少了140.86億元,同比下降了7.57%[92];存款餘額1,207.8億元,上年末增加66.8億元,增幅5.86%,實現淨利潤18.6億元[93]。

哈爾濱市共有農業耕地179.3萬公頃,草地7.5萬公頃。

種植水稻、玉米、大豆、薯類、甜菜、烤煙主。

畜牧業增加值副省級城市第一名,水產養殖業黑龍江省第一位,森林覆蓋率44.6%。

哈爾濱糧食產量黑龍江省第二名,於毗鄰綏化市,副省級城市第一名,2013年達到330億斤[94]。

建有哈爾濱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是全國第一家集交易、結算、信息、物流、期貨大型國家級糧食交易中心,鄭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實現了聯。

主要礦產煤,鐵礦石,鉛,銅,鋅,鉬,鎢,陶粒頁巖,水泥大理岩,飾面花崗巖,飾面大理岩,蛇紋巖,石油,天然氣和少量泥炭。

2013年,哈爾濱市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產值1089.5億元,同比增長7.8%,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收入392億元,同比增長10.2%[94]。

近年來哈爾濱市大力開展農業方面科研創新,216米哈爾濱國際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哈爾濱松北科技創新城中標誌性建築之一,設有俄技術合作中心、國家人事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黑龍江分院人才引進、培養、交流機構。

哈爾濱主要公路客運站有南崗站、三棵樹站、道外站、橋站、哈西站,開行開往全國各地公路客車。

哈爾濱國道共有五條,: 102國道(北京-撫)、 202國道(黑河-)、 221國道(同江-哈爾濱)、 222國道(嘉蔭-臨江)、 301國道(綏芬河-洲裏)。

哈爾濱繞城,即哈爾濱四環路,全長91.94公里,設計時速120千米/時,自1998年起歷時11年建設,於2009年9月全線貫通,全長91.9千米。

此外有機場市區西部直通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

哈爾濱城區內環形道路有內環路、二環路、三環路。

哈爾濱內環路城市核心地帶環路,新陽路、田地街、南極街、承德街、城街、宣化街、文昌街、教化街、安發街部分路段組成,全長12.5公里,其中高架路段8.5公里。

哈爾濱二環路城市環路,共有13座高架立交橋,全立交、全封閉(沿江友誼路、新街部分路段和南直路外),雙向10車道,設計時速60-80km/h,全長30.36公里,由友誼路、哈藥路、前進路、康安路、和興路、三大動力路、三合路、公濱路、南直路、東北新街、北新街、新街組成,它貫通江南道里、道外、南崗、香坊四大城區。

哈爾濱三環路城市環路,全長61.5公里,貫通南崗、道里、道外、香坊、松北五區。

其中三環路江北西、中段道路,江南段全程、西段跨江陽明灘大橋、東段跨江三環東江橋通車,三環東江橋北沙坨子中原大道路段修建中。

內環、二環、三環主要環路街道外,哈爾濱市區內主幹道有中山路、紅軍街、果戈裏大街、西大直街、東大直街、尚志大街、經緯街、景陽街、黃河路、長江路、紅旗大街、學府路。

哈爾濱城區主要跨江公路橋有四方台大橋(四環繞城)、西三環陽明灘跨江大橋、松花江公路大橋、松浦大橋、東三環跨江大橋(取代原東江橋,公鐵兩)和下戰備碼頭東四環跨江橋(繞城)。

沿松花江北岸建成長100.6公里濱水大道,該道路西起松北萬寶堤肇東界、東至大頂子山航電樞紐,上游向下連接科技創新城、公路大橋、大劇院、松浦大橋、呼蘭河口地,兼顧交通、堤防、景觀、生態功能。

加拿大埃德蒙頓有條哈爾濱路,哈爾濱有條埃德蒙頓路,是連接二環和機場路乃至三環通道,連接直通三環機場路轉盤道城鄉路高架橋。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是東北地區首家年客流量超過2000萬人次國際航空港,年客流量居東北三省之首[104],是東北地區乃至東北亞空中交通樞紐之一,是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重點建設全國十大國際航空樞紐之一,是東北地區唯一國際航空樞紐[105],飛行區技術級4E。

有班機飛往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青島、温州、廈門、廣州、深圳、、西安和三亞三十多個、中旅遊城市,有定期航班飛往俄羅斯、南韓、日本、泰國、台灣國家和地區。

哈爾濱太平機場擴建主體工程於2014年10月31日開工,2018年4月竣工並投入使用[106]。

工程包括新建功能面積16萬平方米T2航站樓及45個機位站坪、停車場設施,航站樓總面積達到23.2萬平方米,容量擴大近4倍,機位總數達到76個,設計滿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8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7.5萬噸、年起降14.1萬架次使用需求[107]。

哈爾濱平房機場,於2020年12月22日投入運營。

[108]
松花江哈爾濱港於1989年國務院批准一類開放口岸,成為東北內河水陸換裝樞紐港和國際口岸港,汽輪可哈爾濱上溯到吉林市,沿嫩江可上溯齊齊哈爾市,哈爾濱以下可通千噸以上江輪,俄羅斯遠東地區出海。

目前實現江海聯運,可達日本海[109][110]。

1903年,出租車出現哈爾濱街頭,使哈爾濱成為中國擁有出租車城市[124]。

1920年代哈爾濱擁有多家出租車營運企業[125],形成了營運體系。

1930年代,客運量增加,汽車國外引進。

1934年,哈爾濱共有出租車486台。

1940年代經營澹,數量減[126]。

目前,哈爾濱市擁有出租車1.3萬輛,出租車營運企業92家,價8元,3公里,超過3公里後每500米1元,另收1元燃油附加費(2012年5月1日起燃油附加費增至2元,後調整1元),行駛單程超過12公里以上每公里調整2.85元。

主要車型有捷達、旗雲(奇瑞)、菱帥(三菱)、賽豹(哈飛)、現代、、桑塔納。

哈爾濱市各級各類學校共有3930所,其中,小學2244所,初中478所,普通高中141所,幼兒園938所,工讀學校1所,職業高中39所,市屬中專學校10所,市屬技工學校34所,成人中專26所[127]。

哈爾濱市小學生輟學率城區於0.5%,農村於1%;初中生輟學率城區於2%,農村於3%。

疾兒童入學率於95%[128]。

哈爾濱市小學適齡學生户籍所在地入學,部分中學進行面向全市小升中擇校考試,考試由招生學校自主出題,部分學校採取對口學校免試入學方式招生。

哈爾濱市普通高中學生會考通過率全省各地市處於首位[129]。

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41所,其中黑龍江省重點高中八所,哈爾濱市重點高中十一所。

哈爾濱市共有普通本科院校十七所,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首批九所國家985工程重點院校之一,國家重點建設9所大學(C9聯盟)之一;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省唯一教育部屬院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和東北農業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院校,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和哈爾濱商業大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11工程)重點院校,哈爾濱師範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省屬重點院校,黑龍江東方學院是中國首批9所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之一。

哈爾濱地方文化以漢文化基礎,融合了滿洲文化及俄羅斯文化、猶太文化[131]。

體現城市建設,市民文化生活和飲食方面,以至哈爾濱地方方言中存有俄文、滿文詞彙。

於城市文化國際化和多元化,以及優美的景觀,哈爾濱賦予了文化色彩。

哈爾濱人注重穿着,講究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