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場所遇到配戴著導盲鞍執勤中的導盲犬,或是穿著印有『培訓中導盲犬』的紅色或藍色背心培訓中的導盲犬時,請遵守『不餵食、不撫摸、不呼叫、不拒絕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以及主動出聲詢問視障朋友是否有需要協助的地方』的四不一問唷!
『四不一問』的重要性
不餵食是基於導盲犬的訓練和工作需要,避免分心。


不撫摸確保導盲犬能專注於訓練和工作,不被幹擾。
不呼叫導盲犬保持專注並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
不拒絕導盲犬在法律上有合法權利進入公共場所,且視障者需要他們的幫助。
四不一問
「四不一問」是指在一個問題或疑難雜症面前,要有求真、求實、求是的態度,要有勇、有謙、有德的風範。它是中國古代經典著作《莊子》中的一則故事。
故事中,有一個叫做許由的人,他是當時的一位博學多才的大儒,擁有豐富的智慧和知識。有一天,一羣人前來找他,他們聚在一起,提出了一個複雜的問題。
問題是這樣的:「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卻很複雜,許由的聽眾思考了很久,也給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卻無法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解答。
當時,許由並沒有急於回答,他靜靜地聽取了每個人的觀點和意見,然後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問這樣的問題?」
他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都停下了思考,紛紛陷入了沉默。最後,有一位叫做齊物子的學生站了出來,他説道:「問是非時,以至於今者,所謂『知其不知』,是以不知,最為至矣。非莫然也,非莫知也,奚以知其然也?」
許由聽了這番話,微微一笑,他説:「這就是『四不一問』。問自己,問別人,問問題的目的是什麼?你們考慮的是問題的本質,還是問題的形式?你們是否思考了問題的背後邏輯和價值?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導盲犬的社會化訓練】在導盲犬的訓練過程中,社會化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從幼犬時期開始,導盲犬就在寄養家庭中接受訓練,學習如何在公共場所穩靜地陪伴訓員,並且不隨意吠叫。這些技能對於導盲犬未來在複雜的公共環境中安全引導視障者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