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閬中古城】特色及評價 |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 |

【四川閬中古城】特色及評價 |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 |

閬中古城,一處坐擁絕地勢江畔古城,風水地名由來地理、風水息息相關。

唐代時期,此地不僅吸引風水大師袁天罡、李淳風隱居停駐,獲杜甫提筆盛讚「閬州城南天下」!閬中古城中國四大古城之一,麗江古城、古城、徽州古城齊名,素有「閬苑仙境」、「巴蜀要沖」譽。

談到閬中,會提及風水之妙,中國歷代皇帝稱為「天之子」,於承天運而生皇帝而言,風水其來説,創造唐朝盛世明君唐太宗亦不例外,傳聞唐太宗登上帝位後,聽聞西南千里外有天子氣誕生,龍氣降生之處即是四川閬中,龍脈生成令唐太宗心生,於是派遣知名道士袁天罡,前往閬中斬斷龍脈帝位,袁天罡因而閬中結下緣份。

是,説此次所斷龍脈即為阻止武則天勢,讓武周後繼無力,只能將江山歸於李氏手中,呼應袁天罡李淳風編寫天下奇書《推背圖》,預言到武曌奪李家王朝事,令人嘖嘖稱奇。

「風水」閬中特色,古人對自然地理觀察,加上天、地、人關係思考,風水堪輿因而誕生,閬中古城建址完全唐代天文風水理論建成,因而喻為「風水古城」。

閬中大巴山脈、劍門山脈嘉陵江水系交匯,形成「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

」景,此種山水城融會形勢,呈現出風水學中地理四科「龍、砂、水、穴」意象。

閬中城考究建築、街道規劃,加上眾多名勝蹟、樓台亭閣,有「嘉陵三百里,閬苑十二樓,九井十八梯」美名,其中,閬苑十二樓之一、古城原點中天樓又名四排樓,閬中風水最佳典範,其位於古城中雙柵子街、北街、西街和武廟街交匯處,樓廿點五公尺三層,不管古城何處,總能一眼望到中天樓宏偉貌,而一登上中天樓頂,能古城風水之妙盡收眼底。

中天樓閬中古城風水坐標和穴位,選址建築講究,古人測量,計算出東西南北走向山脈,點空中交匯處映射到地面位置,此處修建中天樓,街道以其軸心呈現出「天心十道」風水格局,「天心」指陽宅或陰宅明堂中心,而天心十道風水師確定方位,以前、後、左、右四應之山稱交叉基礎,而明堂中心劃出的十字,簡稱「 十道」,呼應天心十道風水格局,中天樓眾人譽為「閬中風水第一樓」。

隋開皇三年大業三(607)年,閬內(閬中)隆州治,轄閬內、南部、蒼溪、奉國、儀隴、寅、西水、晉城、南充、相如十縣。

四川閬中古城 Play

閬中古城內處處風水,而城外白塔,是一座歷史風水塔,白塔位於錦屏山之上,隔著嘉陵江閬中城相望,同時處在河水轉彎處位置,風水學上稱其水口,傳統風水理論,水流即為龍地脈,是生氣型態顯現樣貌,代表著財源文風興衰,因而古人此處修築白塔,一把鑰匙地脈鎖上,意在生氣財源掌控。

秦惠文王後元十一(前314)年,置巴郡及閬中縣,郡治江州。

閬中縣轄今閬中、蒼溪、南部、儀隴、蓬安、西充、南充及巴中恩陽河,嶽池西部、北部,劍閣東南部。

北鄰葭萌(轄今廣元、劍閣、蒼、寧強、梓潼),東鄰宕渠(轄今巴中、南江、通江、平昌、渠縣、營山、廣安、鄰水、大竹、達州、宣漢、城口、萬源),南鄰墊江(轄今合川、銅梁、大竹、潼南、武勝)。

西漢初,漢高祖追念紀信誑楚安漢功,析閬中縣南境置安漢縣,轄今順慶、高坪、嘉陵、蓬安和嶽池西部、北部,西充南部地。

其後,閬中轄區縮小。

東漢興平元(194)年,徵東中郎安漢趙題欲得巴名,建議三分巴郡,益州牧劉璋遂分巴郡巴、永寧、固陵三郡,閬中隸屬巴郡,郡治安漢。

建安六(201)年,魚復人蹇胤爭巴名,劉璋改原永寧郡巴郡,改原固寧郡巴東郡,改原巴郡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閬中。

此後,閬中歷代郡、州、府、道治所,川北政治、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
四川閬中古城

東漢建安六(201)年成漢嘉寧二(347)年,閬中巴西郡治,東漢時,郡轄閬中、安漢、墊江、宕渠、宣漢、漢昌、南充國、西充國八縣。

三國時,郡轄閬中、南充國、西充國、安漢四縣。

西晉時,郡轄閬中、蒼溪、歧、漢昌、宣漢、宕渠、平州、安漢、南充國、西充國十縣。

成漢時,郡轄縣減少宣漢、宕渠兩縣。

東晉永和三(347)年南朝梁天監七(508)年,閬中南梁北巴州和北巴西郡治,州轄北巴西、南部、木蘭、金遷、掌天、白馬義陽6郡,北巴西郡轄閬中、漢昌、胡原3縣。

西魏恭帝元(554)年)隋開皇三(583)年,閬中隆州和盤龍郡治。

西魏,州轄盤龍、新安、南宕渠、金遷、白馬、隆城6郡,盤龍郡轄閬中、漢昌、胡原3縣。

北周,州轄盤龍、南宕渠、金遷、白馬4郡,盤龍郡轄縣變。

隋開皇三年大業三(607)年,閬內(閬中)隆州治,轄閬內、南部、蒼溪、奉國、儀隴、寅、西水、晉城、南充、相如十縣。

大業三年,改隆州巴西郡。

唐武德元年(618),巴西郡復改隆州,閬內改為閬中。

隆州轄閬中、南部、蒼溪、奉國、儀隴、寅、南充、相如、西水、晉城、新井、思恭12縣。

武德四年,南充、相如屬果州,儀隴、寅屬蓬州,置新政縣。

武德七年省思恭入閬中,隆州轄8縣。

唐高宗時,魯王靈夔、滕王元嬰後出任隆州刺史。

元嬰以為衙宇,營建,華麗擬於宮苑,稱為隆苑。

唐開元元(713)年(713)避玄宗諱,改隆州閬州,隆苑改為閬苑。

唐天寶元(742)年,改閬州閬中郡。
四川閬中古城

唐乾元元(758)年,復改閬中郡閬州。

其後到元元十三年(1276),閬中閬州治所。

五代後唐天成四(929)年於閬州置保寧軍,北宋時置安德軍。

唐開元元年北宋熙寧四(1071)年,州(郡)轄閬中、南部、蒼溪、西水、新井、晉安、新政、奉國、歧平9縣,熙寧四年省晉安入西水,省歧平入奉國,閬州轄七縣。

元元十三年民國初,閬中保寧府治。

元世祖元十三年(1276年),升閬州保寧府,治閬中縣,隸廣元路,下轄閬中、蒼溪、南部三縣。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直隸四川,治閬中縣,下轄閬中、蒼溪、南部、廣元、昭化、劍州(轄梓潼)、巴州(轄通江、南江)。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梓潼改隸綿陽直隸州,餘不變。

全境東西北部,中南部,呈堰尾槽狀地勢和多層次梯級地形,海拔328~888.8米。

四川閬中古城 Play

延伸閱讀…

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_百度百科

明代,於閬中設川北分巡道。

清代設川北兵備道和川北鎮總兵署。

清順治年間,四川臨時省治設閬中十餘年,四川總督、巡撫、監察御史駐節閬中,並此舉行了鄉試四科。

元代,保寧府轄閬中、蒼溪、南部三縣。

明代,保寧府轄閬中、蒼溪、南部、廣元、昭化、劍州、通江、梓潼、巴州、南江兩州八縣。

清代,川北道轄保寧府、順慶府、潼川州共二十五州縣,保寧府減少梓潼縣外,原轄州縣變。

民國初,川北道(嘉陵道)轄閬中、蒼溪、南部、廣元、昭化、劍閣、通江、南江、巴中、營山、蓬安、儀隴、鄰水、嶽池、廣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鹽亭、遂寧、蓬溪、安嶽縣、樂至、潼南二十六縣。

1933年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閬中轉戰三年,縣城設方面軍總政治部和33軍軍部,後於閬中境內建立閬南縣、閬中縣和宗發市蘇維埃政府。

抗日戰爭時期,川陝鄂邊區綏靖公署和巴山警備司令部設於閬中。
四川閬中古城

198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閬中歷史古城。

1986年12月,國務院批准閬中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1991年1月,國務院批閬中撤縣建市。

1993年8月,閬中列為省直轄市,南充市代管。

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

介於東經105°41′~106°24′,北緯31°22′~31°51′之間。

東靠巴中市、儀隴縣,南連南部縣,西鄰劍閣縣,北接蒼溪縣。

閬中處於川中丘陵區向川北山區過渡地帶。

全境東西北部,中南部,呈堰尾槽狀地勢和多層次梯級地形,海拔328~888.8米。

延伸閱讀…

閬中古城最新資訊、特色及評價

【特別報導】四川閬中風水城:龍脈傳奇千年不散

山、高丘、中丘佔幅員面積92%,丘、平壩佔6.31%,水域佔1.69%。

閬中山脈分列嘉陵江東西,嘉陵江以東大巴山脈,嘉陵江以西劍門山脈。

屬大巴山脈山體有蟠龍山、方山、龍山、大儀山;屬劍門山脈山體有大羅山、仙桂山及其次級山體支脈。

閬中土地,氣候,雨量,光照,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動植物及各種資源。

糧食作物盛產水稻、小麥、玉米、苕類、豆類;經濟作物主產棉花、油菜、花生、藥材;盛產油桐、柑桔、梨、桃、李、杏;畜牧養殖蠶繭、豬、牛、羊、雞、鴨、魚大宗產品;林木樹種有柏、杉、榆、楊柳、桃金娘60個科,120個屬,共400餘種,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0.1%。

閬中後國家和四川省確定商品糧、瘦肉型商品豬、蠶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產基地。

境內有唐山穹窿、石龍穹窿、儀隴背斜、土門場背斜、雙合場背斜油、氣構造帶,石油儲量2000萬噸,天然氣儲量20億立方米,其中石龍穹窿構造帶油、氣部分開採利用。

其它礦產資源主要有砂金、鈾、石英砂。

閬中溪溝遍佈,水資源。

境內有嘉陵江、東河、構溪河、西河、白溪壕,有169條溪溝,東、西兩側匯入中部嘉陵江,且有6,400多處大小水利工程。

年徑流量6億多立方米,「一江四河」年過境水量達249億立方米,地下水藏量5,833萬立方米/年,水能理論藴藏量23萬千瓦。

嘉陵江支流建成中小型水電站10處,年發電量53.77GW·hr。

荒山資源。

該市有非耕地189萬畝,其中有60%是荒山、荒灘,宜於進行治理改造,發展具有市場前景各類種養業。

因為交通閉塞相關原因,閬中經濟狀況並理想。

是1997年後,上級代管市擔心閬中升格,政策層面擠壓閬中,閬中經濟發展陷入困境。

加上原有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破產,對地方經濟發展雪上加霜。

2003年後,閬中市政府提出了旅遊興市戰略構想,傳統優勢產業要資源。

幾年發展,閬中城市建設一年上一個新台階,旅遊收入增加,民生改善。

2007年閬中市列為四川省第一批擴權縣試點城市,財政上脱離南充。

財政經濟直管後,閬中建設步伐加快,同時受益於汶川地震災後影響,大批項目上馬,徹底地改變了閬中城市面貌。

2010年實現GDP95億元,財政總收入27.6億元,其中地方財政預算收入3.1億元,同比增長31.4%,首次突破3億元;到2012年閬中GDP達145億元。

閬中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改善,廣南和蘭渝鐵路開通,以及嘉陵江渠化工程,閬中機場續建,閬中經濟建設迎來了發展機遇。

閬中有60多萬農業人口,農業國民經濟中佔有基礎地位。

閬中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吸引了一些扶貧資金。

特產有保寧壓酒、絲綢、保寧醋、幹牛肉、半夏曲、白糖蒸饃,其中絲綢織造歷史有兩千多年,而保寧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