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有唐山人喚名奄師者,恭請入莊,而結織吳石先生,於閒談中方尊神像於乾隆年間,奄師先祖於渡海來台時,護駕前來,安居於南部地區,但抗清事件頻起,為求生計乃代代遷徙,延至奄師本人才輾轉蒞臨本莊。
民國十三年(西元1924年)眾信徒沐恩之餘,乃有建廟議,首吳石先生捐獻廟地,莊民同心協力奔走募資,籌建廟宇於四湖鄉公所後側。


奄師入莊後,事業初創,人手不足,奉祀,乃商請莊民吳石先生供奉於家宅。
幾,鴉片流毒中國,波及村莊,村民藉其神威復元者甚多,此,帝君,深植民心。
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村莊瘟疫,家畜受害,民心,束手無策,乃恭請關聖帝君出巡,過境處,一一痊癒,因此百姓感念,自此膜拜者日眾,祈求者多,祈病財痊癒,商則,耕者豐收,神威顯赫,乃徵得吳石先生,設置「王爺館」奉祀。
民國十三年(西元1924年)眾信徒沐恩之餘,乃有建廟議,首吳石先生捐獻廟地,莊民同心協力奔走募資,籌建廟宇於四湖鄉公所後側。
廟號開乩請示帝君降詩乙首:「四象融和呈景春,湖魚嬉水樂天真。
參朝玉闕遵三界,天命中宮醒萬民。
」命名「四湖參天宮」,並遵關聖帝君聖誕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為祭典日。
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元),台灣光復,恢復信仰自由,部分地方士紳乃有迎回聖駕之念,但關聖帝君金身日人手中,無可奈何,直至是年仲秋,日人遣送返國之際,急令北港郡守烏羽象三親往北部恭迎,並負責護送聖駕返鄉。


延伸閱讀…
民國三十二年(西元1943年),日本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整理寺廟拆毀廟宇,蒐集一切祭供物。
同年四月昇天辭,集得莊內神尊,置於四湖國小操場付之一炬。
熟料,帝君金身顯靈,聖像,安然無恙,致使場臨監日人心生畏懼,逆關聖帝君神像私下遷往北部奉祀。
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元),台灣光復,恢復信仰自由,部分地方士紳乃有迎回聖駕之念,但關聖帝君金身日人手中,無可奈何,直至是年仲秋,日人遣送返國之際,急令北港郡守烏羽象三親往北部恭迎,並負責護送聖駕返鄉。
延伸閱讀…
仲冬之月,復得聖意所示,自擇現址參天宮,歷時二載,民國三十六年(西元1947年)夏月完工,巍娥聖殿,堂皇富麗,蔚然。
逢五年科期會前往馬鳴山恭請五年千歲回村進行運莊繞境活動,掃除災厄,祈求境內。
迎回聖駕後,於1945年籌建參天宮,歷時二載,1947年夏月完工。
嗣年,壁柱剝落,有礙觀瞻,爰於1960年鳩工整修,廟貌煥然,各地朝聖膜拜者劇增,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