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九有」是佛教中常用的詞語。《華嚴經》中提到:「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釋迦牟尼佛成道後,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普度眾生,與眾生一同修行,一同踏上華藏玄門之路,共同進入毗盧性海的境地。若您曾參加寺廟的早晚課,對於「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這句話應該不陌生。這是一位上師每天上殿時會宣誓的發願和迴向。文中的「華藏玄門」和「毗盧性海」與《華嚴經》有關,是那麼玄妙難以言喻,我暫且不提。而其他四個帶有數字的名詞,也就是「四生」、「九有」、「八難」、「三途」。除了「三途」是指六道輪迴中的地獄、餓鬼、畜生三個惡道,大家比較熟悉,「四生」、「九有」和「八難」分別指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先從「四生」開始。


四生九有
釋迦牟尼與華嚴經
四生的定義與六道的出生方式
玄藏之地,性海之門,古印度佛教經典《華嚴經》中記載,佛陀道成,發願普度眾生,共登玄門,融入性海。在寺廟的早晚課中,僧侶們常念:“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此處“四生”指的是眾生出生的四種方式:胎生、卵生、濕生和化生。1.
生方式 | 例子 |
---|---|
胎生 | 人、象、牛、馬 |
卵生 | 雞、鴨、孔雀 |
濕生 | 飛沙蛾、蚊子、蠓蚋 |
化生 | 諸天、地獄中的有情眾生 |
根據經典記載,天道和地獄道只有化生,而鬼道則只有胎生和化生。其他如人道、阿修羅道和畜生道則四生都有。
『四生九有』,是一個在中國哲學中經常被提到的概念。它代表著人們對於宇宙萬物的理解和感悟。四生指的是天、地、人、神,它們代表著宇宙的四個面向。九有則包括了九個主要的屬性,即有虛有實、有動有靜、有形有神、有視有聽、有數有量、有位有序、有死有生、有存有亡、有剛有柔。
在中國的傳統哲學中,’四生九有’被視為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是對宇宙萬物的基本特性和秩序的描繪。這個概念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世界的運作和我們在其中所處的位置。
‘四生九有’的概念不僅僅限於中國哲學,它也可以應用於不同的領域,如藝術、倫理學和科學等。在藝術中,這個概念可以幫助藝術家更好地呈現自己的作品。在倫理學中,它可以提供一個基本的框架,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道德和倫理的問題。在科學中,’四生九有’的概念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自然界的規律和現象。
總結來説,’四生九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代表著對宇宙萬物的理解和感悟。它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世界的運作,並在不同領域中應用這個概念。無論是藝術、倫理學還是科學,’四生九有’都是一個關鍵的概念,它讓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和探索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