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山烏龜?山烏龜該如何種植及照顧呢?][山烏龜,並非烏龜,實乃防己科千金藤屬之多肉植物。[山烏龜呈現塊根狀,莖葉圓形凹陷,因塊根形似烏龜而得名。**
品種與種類:
* 山烏龜種類繁多,常見品種如下:
| 品種 | 特徵 |
|—|—|
| 福建山龜 | 塊根較小,葉片呈三角形 |
| 廣東山龜 | 塊根較大,葉片呈圓形 |
| 台灣山龜 | 塊根較細長,葉片較尖 |


種植環境:
* 山烏龜喜乾燥温暖環境,耐熱耐陰。
* 選擇排水良好、通風之處種植。
* 光照需明亮散射,避免直射陽光暴曬。
水份需求:
* 山烏龜塊根儲水分能力強,澆水頻率宜少。
* 待土壤乾燥後再行澆灌,澆透即可。
* 長時間積水可能會導致塊根腐爛。
土壤介質:
* 喜好鬆軟透氣、排水良好之土壤。
* 可使用培養土混合珍珠石、發泡煉石等介質。
温度適應:
* 山烏龜對温度適應性強,台灣氣候適合其生長。
* 僅需避免長期曝曬或低温環境。
病蟲害防治:
* 山烏龜病蟲害較少,偶有介殼蟲或紅蜘蛛侵擾。
* 定期檢查植株,發現蟲害及時防治。
其他特性:
* 山烏龜花語為「堅強的生命力」。
* 公母植株可透過花朵區分:公花密,母花稀鬆。
* 山烏龜繁殖方式為播種或分株。
圓葉山烏龜公母配種與繁殖
圓葉山烏龜(Indotestudo elongata)是一種中小型龜類,因其背甲上的特殊圓形葉狀突起而得名。配對公母圓葉山烏龜對於繁殖成功至關重要,以下列出其公母特徵、配種方式和繁殖步驟。
公母特徵
公龜:
– 尾巴較長且粗大,底部有明顯的尾刺。
– 泄殖腔位於尾基較後方。
– 體型較小,體重輕。
母龜:
– 尾巴較短且細,沒有尾刺。
– 泄殖腔位於尾基較前方。
– 體型較大,體重較重。
配種方式
- 選擇健康、性成熟的公母龜,體重比例約為 1:1.2。
- 準備一個寬敞、舒適的配種環境,提供充足的遮蔽物和水源。
- 將公母龜放入環境中,讓它們自由活動和交配。
繁殖步驟
步驟 | 描述 | 時間 |
---|---|---|
交配 | 公龜會追逐母龜並爬到其背上,用前肢抓住母龜的頭部或甲殼。 | 數小時至數天 |
產卵 | 母龜在交配後 1-2 個月內會產下 2-4 枚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卵。 | 4-12 周 |
孵蛋 | 用孵化器或孵化箱將卵孵化,温度保持在 27-30°C,濕度維持在 80-90%。 | 70-100 天 |
孵化 | 幼龜破殼而出,背甲上有圓形葉狀突起。 | 3-7 天 |
幼龜飼養 | 照顧幼龜,提供適當的食物、環境和醫療照護。 | 數月至數年 |
常見問題
如何確定圓葉山烏龜的性別?
觀察其尾巴、泄殖腔位置和體型重量。
圓葉山烏龜一年可以繁殖幾次?
通常每年 1-2 次。
幼龜孵化後多久可以達到性成熟?
約 5-10 年。
延伸閲讀…
圓葉山烏龜 – Dorosenren 多肉仙人
【A&Y】圓葉山烏龜終極指南|耗時2年的觀察紀錄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