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的由來】揭秘地名背後的故事:各地起源逐一探尋!

【地名的由來】揭秘地名背後的故事:各地起源逐一探尋!

地名學與地形變遷

地名的由來 Play

名稱是人類與地域之間聯繫的關鍵,以顯現人們對特定區域的歸屬感。台灣的地名因過去多元的文化影響而豐富多樣,同時反映出各個時期的地理特徵與文化底藴。透過分析地名,我們得以探索台灣的歷史、族羣、文化與地理脈絡。

地名的由來

以新竹縣為例,分佈於楊梅鎮、湖口鄉、新埔鎮等地的「窩」字地名,反映了芎林鄉一帶山谷地形的獨特地貌,呈現出畚箕般的凹陷形狀。不僅如此,地名也能佐證族羣分佈,如「屋」和「厝」字的運用,前者常見於客家族羣,而後者則普遍於閩南族羣,顯示出不同聚落羣體間文化習俗的差異。

地名中,表示房屋的「寮」、「厝」居於常見字詞之列,説明在早期的農業社會中,房屋扮演了重要的地理地標。聚落相關字詞如「社」、「莊」也頗為普遍,而形容詞性的「大」、「小」、「新」、「舊」、「上」、「下」、「內」、「外」則用於標示空間方位。此外,「坑」、「埔」等字詞則反映了地形特徵與土地利用模式。

通過對聚落類地名進行字詞頻率分析,我們發現「仔」為最常用的字詞,而以房舍為代表的「寮」、「厝」緊隨其後。此外,「社」、「莊」等聚落單字,以及形容詞「大」、「新」、「上」、「內」等字詞也佔據一定比例,進一步印證了地名中地理元素與環境變遷的關聯性。

地名的由來

地名的由來是一個有趣且引人入勝的主題,揭露了不同區域的歷史、文化和自然地貌。以下是各地地名由來的幾個例子和解釋:

地名 由來
台北 「大稻埕」的閩南語發音,原為平埔族聚落,後因稻田遍佈而得名。
台中 位於「台灣中部」,取其地理位置命名。
高雄 清代以「打狗」為名,日治時期改稱「高雄」,取自當地原住民社名「打狗社」。
花蓮 原名「奇萊」,意為「水之美」,取自當地清澈的溪流。
嘉義 清代因「民風純樸、物產豐饒」而得名。
新竹 荷蘭人因當地遍佈竹林而稱其為「竹塹」,後改稱「新竹」。
台中 位於「台灣中部」,取其地理位置命名。
台南 取自「台灣府城南邊」,原名「赤嵌」,因城牆為紅色磚塊砌成而得名。
桃園 漢族移民因當地盛產桃樹而命名。
高雄 清代以「打狗」為名,日治時期改稱「高雄」,取自當地原住民社名「打狗社」。

延伸閲讀…

家鄉地名的由來,有的和自然環境有關,有的受居民活動影

第六章、台灣地名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