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在學科本質上,具有跨自然與人文社會學科的特質,強調自然與人文環境的互動,著重地方、區域、國家、全球的關連,是啟發學生統整思考和人文關懷的重要路徑。為鼓勵國人正視地理素養在全球化時代的積極意義,並承蒙教育部/國教署指導,科技部(科普計畫)支持,地理學界結合中小學教師,自民國94年起辦理「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競賽內容也與時俱進。
本競賽是社會領域專長學子展現特長和受到肯定的舞台,更藉此鼓勵年輕人養成關懷地方、環境與全球議題的能力與態度。l 激發學生主動關懷人與環境的關係,並具備宏觀的國際視野;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晝夜更替、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地轉偏向(北右南左) 太陽直射點的判斷 太陽高度」


宇宙探測的里程碑包括了1957年10月原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以及1981年第一架航天飛機試航成功,這標誌著空間探索和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
地理學的重要價值
地理學不僅跨自然與人文社會學科,更強調環境互動和全球視野。自民國94年起,「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在教育部/國教署指導和科技部支持下舉辦,旨在鼓勵學生關懷環境和全球議題。
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地球自轉帶來了晝夜更替、地方時和水平運動物體的地轉偏向(北右南左)。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會影響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角。春分日和秋分日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全球晝夜等長;夏至日和冬至日時,太陽直射點分別在北迴歸線和南迴歸線,導致南北半球的晝長差異。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晝夜長短的計算依據晝弧長度,每15度為1小時。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為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天文和傳統四季的劃分
天文四季是根據太陽高度角和白晝長短劃分的,而我國傳統四季則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標誌。歐美傳統四季則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起點。
二十四節氣和五帶的分佈
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是: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而五帶的分佈為熱帶、北温帶、南温帶、北寒帶、南寒帶。
節氣 | 日期 |
---|---|
立春 | 2.4/5 |
驚蟄 | 3.5/6 |
清明 | 4.4/5 |
立夏 | 5.5/6 |
芒種 | 6.5/6 |
夏至 | 6.21/22 |
立秋 | 8.7/8 |
處暑 | 8.22/23 |
白露 | 9.7/8 |
秋分 | 9.22/23 |
立冬 | 11.7/8 |
小雪 | 11.21/22 |
大雪 | 12.7/8 |
冬至 | 12.21/22 |
小寒 | 1.5/6 |
大寒 | 1.20/21 |
空間探索和開發的開端見證了人類科技的飛躍。
地理知識對於瞭解世界和自然環境非常重要。它涵蓋了地球的各個方面,包括地形、氣候、生物多樣性、人類文化和經濟等。無論是學術研究、旅行冒險或環保行動,地理知識都能為我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地理知識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地球的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例如,我們可以瞭解到北極地區的極地氣候和冰原融化的影響,還可以瞭解到熱帶地區的多樣化生物和青翠的森林。這些知識能夠讓我們更好地保護和維護這些特殊的地區。
地理知識還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地理知識來瞭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經濟和政治。例如,中國擁有廣闊的土地和悠久的歷史,這就為學習中國的地理和文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地球的各個層面
地理知識涉及到地球的各個層面,包括地球的內部結構、地表特徵和大氣層等。瞭解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地震、火山活動和地質演變等現象。此外,地表特徵如山脈、河流和平原也是地理知識的重要內容。
地理知識還與科學和環境保護相關。通過瞭解地球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系統,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破壞等問題。地理知識為我們提供了瞭解自然世界的基礎,這非常重要。
總之,地理知識在現代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無論是學術研究、旅行冒險還是環保行動,地理知識都能為我們提供寶貴的信息和洞察力。通過學習地理知識,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關愛地球。
延伸閲讀…
世界地理知識大全
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 歷屆競賽(含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