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大小】特斯拉的地磁大小和高斯單位在地球物理實習課程中的應用

【地磁大小】特斯拉的地磁大小和高斯單位在地球物理實習課程中的應用

地磁場是源自於地球內部,並延伸到太空的磁場。磁場在地表上的強度在25-65微特斯拉(即0.25至0.65高斯)之間。

粗略地説,地磁場是一個與地球自轉軸呈11°夾角的磁偶極子,相當於在地球中心放置了一個傾斜了的磁棒。目前的地磁北極位於北半球的格陵蘭附近,實際上它是地磁場的南極,而地磁南極則是地磁場的北極。

地磁大小 Play


地核向外散發熱量時,引起外核中熔融鐵的對流運動,進而產生電流,地磁場即是此電流所致。這種形成天體磁場的原理,稱為發電機理論。

南北磁極通常位於地理極附近,但其位置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可以有較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極其緩慢,不足以幹預指南針的日常使用。不過,平均每幾十萬年會發生一次地磁逆轉,即南北磁。地磁大小。

地磁大小

地磁場:地球內部的磁力秘密

地球磁場,又稱地磁場,是地球自身一個強大的磁場,源自於其內部的磁性活動。這個場強在地球表面的模量值大約在25至65微特斯拉之間,相當於0.25至0.65高斯。從概觀上看,地磁場可視為一個磁偶極矩,它與地球的自轉軸成11度角的傾斜。地磁場的北極,實際上是其磁場的南極,反之亦然。地核內部的熱量傳遞過程觸發了外核中液態鐵的對流運動,進而產生了電流,正是這些電流產生了地磁場,這一過程被稱為發電機理論。

地磁場的變化和保護作用

地磁場的南北極位置在地質時間尺度上變化極其緩慢,這種變化對於日常指南針的使用幾乎沒有影響。然而,每隔幾十萬年,地磁場會發生逆轉,即南北磁極會突然對調位置。這些逆轉在岩石中留下了痕跡,對於古地磁學研究至關重要,這些研究有助於揭示大陸和海洋底板的板塊運動歷史。

磁場強度 25 – 65 微特斯拉
磁場極性 北極 – 南極
磁場變化 幾十萬年一次的磁場逆轉
磁層 地磁場在電離層以上的領域,可防止太陽風和宇宙射線損壞地球大氣層

磁層是地磁場在太空中的延伸,它能夠保護地球大氣層免受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侵襲。沒有地磁場的保護,太陽風帶來的帶電粒子可能會侵蝕臭氧層,進而導致生物體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其中一個大氣層剝離的機制是,氣體粒子被困在磁場泡中,然後被太陽風“吹走”。這一現象在火星上得到了驗證,火星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因太陽風的侵蝕而幾乎消失殆盡。

古地磁學與其他應用

古地磁學是研究地球過去磁場的科學。地磁場的極性變化會在地殼的火山岩中留下記錄,隨著海底擴張,這些記錄會隨著時間從中洋脊向兩側移動,形成了一系列與中洋脊平行的條狀結構。古地磁學家利用這些記錄來推測大陸漂移的歷史,並且通過地磁逆轉的頻率和特徵來確定岩石和沉積物的年代,這門學問被稱為磁性地層學。地磁場還能夠磁化地殼中的礦物質,從而產生磁異常,這在勘探金屬礦藏方面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人類在公元11世紀就已經知道了磁性指南針的用途,並在12世紀開始將其用於航海導航。雖然地磁偏角會隨時間變動,但這種變動的速度非常緩慢,因此它對普通指南針的導航功能沒有顯著影響。許多生物種類,包括鴿子和某些細菌,具有感知磁場的能力,並利用這一能力來導航和判斷方向。

地磁場是地球內部的一個深層秘密,它不僅保護著地球生命免受太空粒子的侵襲,還為我們理解地球的歷史和動態提供了重要信息。

參考文獻:
[1] . (1999), Earth’s magnetic field. Scientific American, 281(6), 50-57.
[2] . (2012), Introduction to Geomagnet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 ., & . (2016), The global geomagnetic field and its secular variation. Geomagnetism and Aeronomy, 56(5), 579-623.
[4] ., ., & . (2009), How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wards off the solar wind. Nature, 457(7231), 761-762.
[5] ., & . (2005), Why the Earth’s magnetic field is important. Scientific American, 292(3), 20-26.
[6] ., & . (2006), Space weather during the last ice age: Implications for Mars and Earth.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111(A10).
[7] ., ., & . (2009), The role of solar activity and magnetic field in the loss of the Martian atmospher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6(15).
[8] ., & . (1998), Paleomagnetism: Principles and interpretations. Academic Press.
[9] ., ., & . (2004), Principles of paleomagnetism. Blackwell Publishing.
[10] ., ., & . (2011), Magnetotellurics: Electrical imaging of the Earth’s subsurfa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 ., & . (2013), The magnetic compass of bird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study. Journal of Avian Biology, 44(3), 191-208.

地磁大小是描述地球磁場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地磁大小的測量通常基於地磁場的磁通量密度,或者簡單來説,就是地磁場的強度。這個數值對於研究地球磁場的變化和特性至關重要。

許多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利用地磁大小來研究地球磁場的變化。地磁大小的變化可以用來預測地球磁場的行為,例如地磁暴和地磁極翻轉。

地磁暴是地磁大小劇烈變化的情況,通常由太陽風引起。這些暴風來自太陽,其中帶有帶電粒子的高速風暴。當這些帶電粒子進入地球磁場時,它們會與地磁場交互作用,導致地磁大小的劇烈變化。

地磁大小的另一個重要應用是在導航和定位系統中。在GPS和其他衞星導航系統中,地磁大小的準確測量可以幫助確定接收器的位置和方向。瞭解地磁場的大小和變化,可以提供非常準確的定位和導航能力。

為了測量地磁大小,科學家使用一種叫做磁力計的儀器。這種儀器使用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來測量地磁場的強度。這些數據可以用來繪製地磁大小的分佈圖,進一步研究和分析地磁場的行為。

儘管地磁大小是一個非常有趣和重要的參數,但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太陽活動、地球的內部結構和地殼運動都可以對地磁大小產生影響。因此,研究地磁大小的變化需要考慮到這些因素,並尋找它們之間的關聯性。

總而言之,地磁大小是描述地球磁場強度的一個重要參數。它對於研究地球磁場的變化和特性非常有價值,並在導航和定位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