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中文浩瀚的詞彙海洋中,”夕”字帶著金色的光芒悠然佇立。它的象形起源與月光的聯繫,賦予了它豐富的寓意,在人名領域尤為青睞。
字源演變
- 甲骨文:”夕”呈半月形,象徵月出之景。
- 金文:”夕”在月形中添加豎筆,代表月華。
- 小篆:”夕”形態類似金文,下部敞開。
- 楷書:”夕”形如殘月,無光華。
本意與引申義


“夕”的本義為傍晚,引申為夜晚。因夜晚見月,故與月光關係密切,成為夜晚的代名詞。
人名寓意
- 朝夕不倦:勤勉專注,永不言棄。
- 夕陽無限好:韶光易逝,珍惜當下。
- 月明星稀:前途光明,希望無窮。
- 夜深人靜:潛心修煉,自我提升。
- 暮色蒼茫:閲歷豐富,滄桑從容。
成語釋義
朝於斯,夕於斯:日復一日,勤奮不輟。
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終身勤奮,戒懼謹慎。
晨兢夕厲:早晚謹慎,孜孜不倦。
同義異字:
相同詞意 | 字 |
---|---|
夜晚 | 夜 |
傍晚 | 暮 |
月亮 | 月 |
字形結構:
“夕”字共三筆,筆畫簡單流暢。部首為”夕”部,歸類於”日月”類。
取名宜忌:
“夕”字寓意吉祥,適用於男女取名。但需注意與其他字詞的搭配,避免產生歧義或晦氣感。
相關成語
- 朝露夕風:光陰易逝,珍惜時光。
- 日暮途遙:時間緊迫,不能懈怠。
- 月落鳥啼:寂寥幽遠,令人感傷。
- 暮靄沉沉:黃昏籠罩,心緒低沉。
- 夜幕低垂: darkness shrouds like a black cloak。
詩詞欣賞
-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 “夜幕低垂,星光點點,微風拂過,心曠神怡。”
夕字的豐富意涵
夕字在中文裡擁有豐富的意涵,它既可以描繪時序的流逝,也能傳達情緒的轉變。
本義
- 日落黃昏:夕字的本義是指太陽落山時的天空,呈現昏黃的景色。
引申義
1. 時間流逝
- 傍晚:指太陽落山後的一段時間,約當於下午5時至7時。
- 黃昏:指太陽落山前的一段時間,約當於下午4時至6時。
2. 時光流逝
- 歲月:指漫長的時光,通常包含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 韶華:指美好的時光,通常用來形容青春年少。
3. 情緒轉變
- 感傷:指因事物逝去或無常而產生的傷感情緒。
- 惆悵:指因懷念故人或過去而產生的惆悵情緒。
4. 美景描繪
- 夕陽:指落日的景象,呈現出金黃色的光芒。
- 晚霞:指落日時空中的彩色雲霞,色彩鮮豔奪目。
5. 人文意涵
- 守候:指在傍晚時分等待某人或某事,寄託著濃濃的期盼。
- 懷舊:指在傍晚時分追憶過去,緬懷逝去的時光。
夕字組詞
夕字在中文裡常用於組成各種詞語,以表達不同的意涵:
詞語 | 解釋 |
---|---|
夕陽西下 | 形容太陽落山時的光景 |
夕飯 | 指傍晚時分吃的晚餐 |
夕陽無限好 | 形容傍晚時分的夕陽風景優美 |
夕陽餘輝 | 指落日時留下的餘暉 |
夕陽美如畫 | 形容傍晚時分的夕陽景色美麗 |
夕字在文學中的運用
夕字在文學作品中常被用來渲染情緒,營造氛圍:
- 李白的《將進酒》:「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用夕陽西下襯託旅人的孤寂感傷。
- 杜甫的《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用夕陽渲染感懷時的愁緒。
- 王維的《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用夕陽餘暉描繪深山的幽靜寂寥。
夕字的文化意涵
- 夕陽西下,日落而息:在農業社會,夕陽西下代表一天勞作終了,人們可以休息。
- 夕飯團圓:傍晚時分的晚餐是家庭團聚的好時機,藴含著親情與温馨。
- 夕陽美景:夕陽的壯麗景色被視為大自然的傑作,令人讚嘆與欣賞。
結論
夕字在中文裡是一個字義豐富且寓意深刻的字彙。它不僅描繪了時序流逝,還能傳遞情緒轉變,寄託人文意涵。透過文學作品中的運用,夕字更為語言增添了無盡的色彩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