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使用瀏覽器版本,受支援。
建議您瀏覽器版本,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笑稱為「夜總會」墓地、公墓,是眾所周知嫌惡設施,於房價有影響,然而實際上狀況是,即使周遭有墓地,想要能價買到房子,是。
常理來説,墳墓、公墓是眾多嫌設施中於房價影響,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分析,電塔、基地台、變電,建議距離750公尺,房價影響區間10~20%;但墳墓、殯儀館,建議距離,建議拉到1000公尺,房價影響多達10~25%。
台南市區南邊有一大片墓地,現在稱為「南山公墓」。
「台一世祖諱珍允薛公墓」墓主薛珍允,1680 年代住油行尾街。


日治晚期,石暘睢、莊松林台南地方文史前輩開始進入南山公墓進行考察,提醒我們裡有歷史線索。
1642 年,一位來自漳州海澄華人移民振暘過世了,兒子曾若龍、曾若鳳市鎮南邊山丘上,他建造「澄邑振暘公墓」,是台灣史上目前所見古老華人墳墓。
當時台南荷蘭東印度公司管理,並有華人頭家帶領大批農人前來墾耕,振暘因此成為這個時候台南生活代表人物之一。
南山公墓裡有「皇明」、「大明」號墳墓,他們可能振暘一是華人居民,有很多是 1661 年後跟著鄭軍隊前來王府成員、軍官平民。
有位來廈門姓程人,父親程次皐母親林氏建了一座祈福積德用「壽域」,墓碑鐫有「大明」篆字圖案,緻,可能是生活條件家庭。
「皇明顯妣夫人洪氏墓」是 1682 年陳士俊、陳士傑母親所立墳墓,「夫人」二字可能表示她是一位顯赫門第女性。
而「皇明藩府蔡二姬墓」與「皇明聖省之二鄭公子墓」,是台灣現存鄭氏王府成員墳墓。
17 世紀以來,台南成為商業及政治中心,財力紅頂商人住這裡。
他們官府保有密切聯繫,各有投資管道、累積財富,並反映緻化生活文化與城市整體發展。
「台一世祖諱珍允薛公墓」墓主薛珍允,1680 年代住油行尾街。
他投資諸羅縣土地開墾事業,後兒子薛蒲移居到大林莆(今嘉義縣大林),但薛珍允墓留在台南。
「待贈顯考奇真曾公佳塋」,是兒子曾天璽 1736 年替父建立墳墓。
18 世紀掌管「曾峻榮」家業曾天璽,東螺社原住民購買今彰化縣境內濁水溪北岸大片土地,招攬佃農開墾。
佔地「誥封巡奉大夫花翎布政司經歷張公佳城」,是 19 世紀府城「張襟記」家族張紹芬父親張建三建。
張家既開墾陸地,透過官商關係,投資台江內海浮覆埔地開墾事業。
這些市民是住城內、經營城外土地開墾大地主。
有市民是經商。
「皇清欽加光祿寺署正前中書科中書進士一峯林府君佳塋」,是 18 世紀「竹葉體」書法聞名、自號「一峯亭」藝術家林朝英墓。
他書畫作品背後,有個人藝術天分,有賴於林家元美商號累積鼎盛家業支撐。
至於巴克禮是 1935 年病逝於新樓醫院,他墳墓十字架為造型,刻上 Thomas Barclay 名。


延伸閱讀…
他一開始林元美店舖工作,後「鼎成元美」典故獨立開設「鼎美」商號,經營海運貿易,成為大西門外富豪。
泉州人劉光求是19世紀福建來台灣駐防班兵,後府城地定居,開設「和源」商號,四個兒子各自創業有成、累積資產,使劉家成府城名門。
劉光求受洗為基督徒,1887年辭世,基督教墓園內有劉光求他母親李晉娘合葬墓。
1860 年開港後,府城多了來自海外住民。
1865 年,英國教會傳教士馬雅各抵達府城展開醫療宣教事業,並收了第一位受洗信徒高長。
基督教墓園內「高長家墓」,是高長原住民妻子「朱鶯」,以及其他高家成員安眠之處。
1876 年,蘇格蘭人巴克禮牧師來到府城接手教務,任內創立大學、發行報紙。
1895 年受府城市民委託,牧師宋忠堅及一部分城內士紳出城日軍交涉和平進城。
原本是衙門胥吏陳脩五,是交涉團其中一員,他 1912 年辭世,留下「誥授奉政大夫陳府號脩五墓」墓塚。
至於巴克禮是 1935 年病逝於新樓醫院,他墳墓十字架為造型,刻上 Thomas Barclay 名。
延伸閱讀…
巴克禮墓旁,有許多教會人士墓,其中一位日本人「秋山珩三墓」,墓主出身山梨縣,是基督徒,1900 年出任台南慈惠院附屬教育部主任,協助府城地教會及日本新政府建立交涉關係。
19、20 世紀交,台灣人開始面變化世界局勢時代。
「星樓謝國文墓」墓主謝星樓,出身 19 世紀晚期頂南河街鉅商謝家,專長古典詩文創作隸書,墓碑上有他書法。
而他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參加台灣文化協會、積極投入文化運動。
他表現出傳統文人時代知識分子時代交替身影。
1920 年代三位積極從事知識推廣社會運動文協成員,安眠於南山公墓基督教墓園。
「蔡家之墓」墓主蔡培火是雲林北港人,台南任教定居,積極主張「台灣是台灣人台灣」。
「醫師王受祿」墓主王受祿,1925 年德國佛萊堡大學醫學博士,白金町開設回生醫院;「台南醫學博士韓石泉寢塋」墓主韓石泉,1918 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於本町開設韓內科醫院,他們診所是台南地區文協聚會主要點。
「訓譽公道清善士位」墓主王雨卿,是一位博物學研究者。
他任教於老教中學及台南師範學校,哺乳類、貝類領域有考察成果,發表多篇學術研究報告;參與台南共勵會演劇部、推廣世界語啟南綠友會活動。
1938 年辭世後,任教於安平公學校妻子佐伯操為他建墓,碑上同時刻了夫婦兩人戒名。
「顯考陳公延祿墓」墓主,是 1920 年代開始執業府城知名畫師陳延祿(陳玉峯),作品見於部分寺廟彩繪。
1964 年,他兒子陳金鐘(陳壽彝)幫父親造墓,既馬賽克瓷磚加以妝點,題有飄逸書法「畫意詩情」,充分展現這位畫師一生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