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驚】幼兒夜驚不斷哭鬧?家長必知的夜驚原因及應對方法

【夜驚】幼兒夜驚不斷哭鬧?家長必知的夜驚原因及應對方法

夜驚:兒童睡眠中常見的噩夢

[你家小朋友有沒有在睡覺的時候,突然大哭起來,哭得很兇,有時還尖叫踢打,看起來好像很害怕的樣子,你衝過去撫慰他,他嘴裡也許哭喊著爸爸媽媽,可是一點都不理你,你越想抱他,他掙紮的越厲害。有的孩子甚至會跑下牀,像夢遊一樣。這樣的情況,被稱作 night terror (中文暫譯為「夜驚」),這可不是我們以為的做噩夢 (nightmare) 哦。]**

夜驚的症狀與成因

夜驚 Play

夜驚通常發生於三歲到七歲的孩子身上,尤以男孩子為多。夜驚常發作於整個睡眠的前三分之一的時間段內,過程中小朋友往往表現得非常恐懼、困惑,會大哭大鬧,也可能會流汗、急促呼吸、心跳加快、瞳孔放大,有些人還會下牀活動,彷彿夢遊,但這一切又都是無意識的,孩子一般認不出周圍環境或是趕過來安撫的爸媽。

目前醫學上對夜驚的成因還沒有良好的解釋,不過一般估計,大部分孩子三歲以後會慢慢改變睡眠習慣,最顯著的一點就是白天的午睡時間減少、甚至完全不睡。但與此同時,小朋友的神經系統未必能馬上適應這個改變,到晚上睡覺的時候,當睡眠週期從深度睡眠要轉入下一個階段的時候,大腦不適應,於是發生夜驚。所以,夜驚一般發生在孩子睡著以後的兩三個小時內。

夜驚

與噩夢的區別

夜驚 (night terror、sleep terror) 不同於噩夢 (nightmare)。噩夢通常發生在快速動眼睡眠 (REM) 階段,也就是做夢的時候。噩夢的症狀通常與夢中的情節有關,比如被追趕、被攻擊等,醒來後可以清楚記得夢的內容。而夜驚則發生在非 REM 睡眠,通常在入睡後一到兩個小時內發生,發作時孩子表現出極度的恐懼和混亂,但醒來後通常什麼都不記得。

夜驚的處理

對於夜驚,目前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説,夜驚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父母可以做的是:

| 處理建議 |
|—|—|
| 保持冷靜。 孩子的夜驚發作時,父母不要緊張或驚慌,這只會讓孩子更害怕。 |
| 輕聲安撫。 可以在孩子耳邊輕聲説話,告訴他你在他身邊,不要害怕。 |
| 避免叫醒孩子。 讓孩子自己從夜驚中清醒過來,不要叫醒他。 |
| 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 確保孩子的卧室黑暗、安靜、涼爽,並配備舒適的牀鋪和被褥。 |
| 規律的睡眠時間。 幫助孩子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每天讓他在固定的時間上牀睡覺和起牀。 |

夜驚:孩提時的可怕遭遇

夜驚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會影響兒童。當孩子在睡眠中突然坐起,表現出明顯的恐懼或焦慮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症狀

  • 突然坐起:孩子會在沒有清醒的情況下從睡眠中坐起來。
  • 恐懼或焦慮:孩子會表現出害怕、恐慌或焦急的跡象。
  • 驚叫哭泣:孩子可能會大喊大叫或哭泣。
  • 迴避語言或肢體接觸:孩子可能會暫時迴避語言或肢體接觸。
  • 回神時間長:孩子可能會花一些時間才回神。

原因

夜驚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遺傳:家庭中有夜驚病史的兒童更有可能出現夜驚。
  • 睡眠剝奪:睡眠不足的兒童更有可能出現夜驚。
  • 生理因素:發燒、疼痛或藥物等生理因素可能會觸發夜驚。
  • 心理因素:壓力、焦慮或創傷事件等心理因素也可能會觸發夜驚。

診斷

夜驚通常基於孩子睡眠時的症狀而診斷。醫生可能會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並要求進行睡眠研究。

治療

夜驚通常不需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自行消失。但是,如果夜驚頻繁發生或嚴重影響睡眠,則可能需要幹預措施。

表格:夜驚治療選項

治療選項 描述
行為療法 教導孩子放鬆技巧和應對機制。
藥物治療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使用藥物,例如苯二氮䓬類藥物或抗抑鬱藥。
環境修改 調整孩子的睡眠環境,如避免過熱、光線過亮或噪音。

預防

延伸閲讀…

小孩半夜哭鬧免收驚,超過4成小孩會「夜驚」!認識夜驚原因 …

嬰兒夜驚頻繁如何改善?瞭解夜驚原因,5種情況需治療

沒有確定的方法可以預防夜驚,但以下建議可能會有所幫助:

  • 確保充足的睡眠:讓孩子得到充足的睡眠,並建立規律的睡眠時間表。
  • 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確保孩子在一個黑暗、安靜的房間睡覺。
  • 減少壓力:幫助孩子應對壓力和焦慮。
  • 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如果孩子的夜驚頻繁發生或嚴重影響睡眠,請諮詢醫療專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