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到大門】2018 |ISO14064 |14067 |

【大門到大門】2018 |ISO14064 |14067 |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評估報告,科學家找出極端氣候人活動(燃燒化石燃料)之間高度相關性,指出,全球氣温若持續上升,導致暴雨、洪水、颶風及熱浪危害持續擴大。

企業人民須採取行動遏止全球化,碳政策 即是改變首要條件,「碳揭露」會是企業未來代表指標,盡可能找出各階段能夠減少碳排放機會。

ISO 輔導產品碳足跡(Product Carbon footprint)是指商品(或服務)整個「生命週期」中因直接及間接活動所排放與移除温室氣體總量。

温室氣體排放(統稱碳排放),大多侷限於製造產出的量。

但近些年盤查經驗可發現,企業產生碳排放量,是製程階段,許多時候可能是會 上下游運輸 或 使用階段 排放量。

改變了認為只有煙囱才有污染觀念。

因此企業應多加思考計算各階段碳排放,才能呈現數據量化完整性。

環保署於2014年起推動碳足跡減量標籤(Carbon Footprint Reduction Label),或稱減碳標籤(Carbon Reduction Label) 。

大門到大門 Play

模式有搖籃到大門(Cradle-to-Gate)及大門到大門(Gate-to-Gate),後兩者包含產品配送、使用與生命終結處理這三階段評估。

產品碳足跡「生命週期」如何評估: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即是產品系統,原物料取得處置,整個週期中環境考量面潛在環境衝擊,包括能源使用、資源耗用、污染排放。

ISO 14040 環境管理生命週期評估-原則架構定義,四階段評估:上述評估步驟指「產品系統整個生命週期投入、產出及潛環境衝擊彙整評估(產品系統)」,包含 實體產品 以及 服務系統。

目前產品碳足跡資料庫中,許多國家(包含我國)有建立相關生命週期資料庫,這些資料庫涵蓋温室氣體排放資訊外,包含其他環境衝擊項目,見國內外碳足跡以及生命週期評估資料庫整理如下表所示。

※ 參照 ISO 14067 時,需引用 ISO 14044 生命週期評估要求指引。

ISO 近年新增「温室氣體」管理國際標準,即 ISO 14060 系列(下方關係圖),包含組織或產品/服務温室氣體盤查標準、確證或查證過程以及該機構要求標準。

其中,企業關注標準是 2018 年 8 月 發佈 產品碳足跡 ISO 14067 及同年 12 月發佈新版組織型 温室氣體量化報告標準 ISO 14064-1,企業可藉由以上兩種標準,面相來顯著碳排放階段或熱點,進而達到碳揭露目的,朝向「碳中和」階段邁進。

產品碳足跡(ISO 14067)是商品/服務於生命週期評估範圍中温室氣體排放和移除量,包括原材料採購、設計、生產、運輸/交付、消費者使用和處理階段。
大門到大門

各階段貢獻温室氣體排放量進行量化。

產品碳足跡研究應包括生命週期各階段,即包括原物料取得、設計、製造、運輸/配送、使用及生命終結,包括下列相關程序(但限於)。

若產品或服務需要申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環保署)碳標籤,企業計算生命週期原(物)料取得處置後各階段產生温室氣體排放,並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總和。

環保署於2010年推動產品碳足跡標示制度,簡化同一種類型、功能產品(包括商品或服務),於計算碳足跡排放量時能有盤查範疇計算,可引用經環保署認可碳跡產品類別規則 (Carbon Footprint Product Category Rules, CF-PCR) ,使企業進行盤查作業時可有所依循,並可以做產品比。

(如下圖)依環保署公告指引規範,若要申請碳標籤,產品完成碳足跡計算並獲得第三者查證外,一點進行碳足跡計算時,CF-PCR作為界定計算範疇,因此於有意申請碳標籤企業,若恰為該類產品第一個申請案,完成CF-PCR核准通過,才可以取得碳標籤(如下圖)。

目前國內資料庫共有110餘項之CF-PCR,分類包含「動、植物產品」、「調製食品」、「飲料」、「礦產品及非金屬礦物製品」、「化學材料及其製品」、「塑膠、橡膠及其製品」、「皮革及其製品」、「木、紙漿、紙及其製品」、「紡織品及其製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機器、機械、電機、電子設備及用具」、「運輸工具」、「光學及儀器設備」、「其他雜項製品」、「服務類產品」、「歸類」16類。

環保署於2014年起推動碳足跡減量標籤(Carbon Footprint Reduction Label),或稱減碳標籤(Carbon Reduction Label) 。

申請減碳標籤產品,其五年內碳足跡減量需達3%以上,審查通過後取得減碳標籤,讓消費者購物時即考量減緩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可以優先選購獲取減碳標籤產品(如下圖)。

國際組織 2018 年正式公告制定 ISO 14067 規範,並以該標準生命週期架構碳足跡量化流程。

目前 ISO 14067 為「產品」或「服務」於生命週期階段碳排放量計算溝通方法。

於產品而言,這包括各種生命週期階段分析,從原料提取和加工、製造、配銷,到產品使用階段和產品壽命終止階段處理方式。

國際組織 2018 年正式公告制定 ISO 14067 規範,並以該標準生命週期架構碳足跡量化流程。

目前 ISO 14067 為「產品」或「服務」於生命週期階段碳排放量計算溝通方法。

於產品而言,這包括各種生命週期階段分析,從原料提取和加工、製造、配銷,到產品使用階段和產品壽命終止階段處理方式。

許多企業藉由此種評估方法掌握其產品供應鏈温室氣體排放行為,並設法找出製程改善節能減碳多重商機,緩解未來碳關税制度潛衝擊。
大門到大門

經濟部工業局説,國際標準組織 ISO , 2018 年 8 月正式公告「 ISO 14067 」 條文規範:2018 温室氣體—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事項指導綱領(Greenhouse gases —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 —此條文是符合國際標準 ISO 14040 、 ISO 14044 與「生命週期評估 (Life Cycle Assessment,LCA)」,而制定了碳足跡量化產品報告。

並以兩氧化碳當作單位計算,讓產品温室氣體生命週期(原料、製造、運輸、使用處置/回收)排放情況量化紀錄,此實施相關碳足跡減量措施。

指產品原料採集到生命終結處理過程,見模式有三種:ISO 14067產品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一項服務或產品整個生命週期過程直接間接產生碳放量;計算產品和服整個生命週期內(從原材料取得,到製造/服務、場地使用、行銷、運輸、儲存、使用階段和處理)温室氣體排放量。

而ISO 14064-1温室氣體盤查量化廠內活動產生温室氣體排放量。

簡單的説,盤查温室氣體時分範疇一、二、三;其中範疇三是隻説量化,但若是產品碳足跡需要量化範疇三(如供應商、廢棄物廠商)。

碳足跡標籤(Carbon Footprint Label),稱碳標籤(CarbonLabel)或碳排放標籤(Carbon Emission Label),是一種用以顯示公司、生產製程、產品(含服務)及個人碳排放量標示方式,其涵義是指一個產品原料取得,工廠製造、配送銷售、消費者使用到後廢棄回收生命週期各階段產生温室氣體,換算成二氧化碳當量總和。

英國政府於2001年成立Carbon Trust,於2006年推出碳減量標籤(Carbon Reduction Label)是全球推出碳標籤。

「源」:鑑別温室氣體排放源、温室氣體匯、温室氣體儲存庫(Source, Sink, Resevoirs, SSR),包括直接間接排放源,範疇一、二、三(類別一~六)具有性排放源,並且解釋為何排除某些排放源。

大門到大門 Play

延伸閱讀…

ISO 14067:2018 產品碳足跡標準

懶人包》ISO 14067 碳足跡查證是什麼?對企業有什麼好

申請減碳標籤使用權產品,其五年內碳足跡減量需達3%以上,審查通過後取得減碳標籤使用權,讓消費者購物時即考量減緩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優先選購減碳標籤產品。

※本文授權享知,原文見此。

企業面對趨勢!碳足跡開始,能源到生產要夠讓碳回歸土地!再生有機葡萄酒如何做到減碳,同業少用一半水?永續熱浪正在台灣企業中翻攪,隨著環保署温室氣體盤查入法,現在每間公司都面臨著盤查壓力。

然而第一次踏入温室氣體管理領域,可能會一堆英文縮寫數字整暈了,搞不清楚誰是誰:GHG、scope、碳匯、碳抵銷、碳市場、碳權、ESG、14064-1、14064-2、14064-3、14067…它認得你,你可不認得它。

是怎麼回事,這一切怎麼這麼複雜?沒事沒事,這一篇文章, 14064、14067 家族一次搞清楚。

ISO 14064 是一個三胞胎兄弟,包含了 14064-1、14064-2、14064-3 三種標準,各自有應用層面。

以下我們一個一個介紹。
大門到大門

ISO 14064-1 是温室氣體盤查第一套標準守,是任何一位人員熟悉,直接整個企業所有活動温室氣體排放源進行清算,尺度上稱為「大門到大門」(Gate-to-gate)標準。

來説,14064-1 讓人員知道「怎樣一間公司進行温室氣體盤查」(GHG inventory)。

14064-1 提供人員一套「如何撰寫温室氣體盤查報告」指引,藉此標準化每間企業盤查報告。

這種標準化精神是 ISO 組織存在用意,不然各間公司各自盤,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每間公司無法了。

「邊」:定義組織和運營邊界,於旗下有子公司情形「股權法」(照股權比例分配)或「營運控制法」(分辨是否具有實際影響力)來決定如何制定邊界,並且説排除了哪些邊界。

例如:公司內自己成立員工餐廳算,但如果是開公司內 7-11 不算是公司排放。

這一步驟,人員定義盤查邊界,以及説如何決定這項邊界。

「源」:鑑別温室氣體排放源、温室氣體匯、温室氣體儲存庫(Source, Sink, Resevoirs, SSR),包括直接間接排放源,範疇一、二、三(類別一~六)具有性排放源,並且解釋為何排除某些排放源。

延伸閱讀…

ISO14064-1 vs ISO14067 分不清?ISO介紹懶人包全攻略

做永續一定要懂的「3 組」數字:14064-1、14064-2、14067

「算」:執行計算所有排放源於某年度間實際排放量以及移除量,並且設立基準年作為(自己和自己過去)。

「報」:撰寫温室氣體排放清冊(GHG Inventory),並且管理數據品質、計算出數據定性。

「查」:包括內部稽核與外部查證。

內部稽核每間公司自行決定如何 double check,外部查證強制每間公司需要查證,但若屬於符合資格查證公司,則每 3 年查證一次。

執行完成温室氣體盤查後,結果會寫進報告書以外,登錄於環保署事業温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

如果説 14064-1 要看是「一間公司排放多少温室氣體」,那 14064-2 看「一間公司做了哪些減碳努力」。

來説,前者(14064-1)是量體,後者(14064-2)是減肥計劃。

ISO 14064-2 意義是要讓企業擬訂「減碳計畫專案」時有一個,因此尺度上並不是整間公司去考量,而是一個「減碳專案」單位,提供人員指引去設計、執行、報告一個合理「減肥計劃」。

因此內容架構上,14064-2 和 14064-1 接近,一樣會「邊、源、算、報、查」階段,唯一只是在尺度上,14064-1 看整間公司,14064-2 看某個減碳專案,且報告目的是減碳,因此注重是「預計/減肥幾公斤」。

ISO 14064-3 不是企業用指引了,而是提供給第三方「查證機構」所使用,企業温室氣體排放清冊(清冊=盤查報告)減碳努力進行實際檢驗指引規範。

而哪些第三方單位符合資格可以來檢驗?這個挑選標準 ISO 14065,並且主管機關(環保署)進行挑選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 14064-3 中,查證(verification)確證(validation)這兩個字同時出現,並不是贅詞,而是兩個定義詞。

來説,「查證」(verification)是過去式,完成了專案、主張透過客觀證據確認規定各項要求執行;「確證」(validation)是未來式,主要是評估一個預測主張是否合理,是不是可行,因此只有在 14064-2 減碳專案中會上確證。

這兩個名詞差異, ISO/IEC 17029:2019 3.2 與 3.3 有細節的説。

▲温室氣體標準架構圖。

ISO 14064 是一個三胞胎兄弟,包含了 14064-1、14064-2、14064-3 三種標準。

(圖/櫛構科技提供)
ISO 14067 和 14064 系列之處於,14067 關注一個「產品」整個生命週期產生環境衝擊温室氣體排放量,而不是關注「某公司」某一年温室氣體排放量。

尺度上,我們稱呼 14067 所看尺度是出生到死亡:「搖籃到墳墓」(Cradle-to-grave)過程中排放出來二氧化碳當量。

這項產品是物品,可以是一項服務。

例如中華電信有臨櫃服務去計算每服務一個人碳足跡。

14067 裡核心方法論是「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用來計算產品原物料階段、生產、配送、使用到後銷毀,整個週期裡環境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