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電視劇《破冰行動》登陸央視,這部劇故事原型,2013年發生陸豐市博社村“雷霆掃毒”行動, 18個制販毒犯罪團夥和77個製毒工場徹底摧毀。
確,追求發展一段時期,地處東南沿海地區汕尾受到違法犯罪活動侵害。
“此前,走私、製造假幣、制販毒品違法犯罪活動不止,一度讓汕尾背上了治安負面名聲。
‘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變成形容汕尾治安環境貶義語。
”汕尾文化研究專家,《城市觀察》雜誌社原社、總編輯魏偉説。
魏偉新回憶,到了上世紀90年代,某電視節目在評論汕尾治安環境時,引用“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
“當時電視節目影響,客觀上推動了這句話傳播。
”治安問題“全省聞名”,讓這座城市承受了形象受損、發展受阻苦果。
如今,汕尾治安環境和發展面貌發生了變化。
2022年,汕尾經濟總量實現跨越,幾年前全省排名靠後躍全省第17位,實現“砍尾”;今年2、3月,汕尾召開各類產業招商會 引進項目48個、總投資841.9億元。
東接汕頭,西到深圳,毗鄰港澳,加之擁有全省海島數、全省第二海岸線,汕尾文旅市場,今年春節黃金週, 汕尾接待遊客794.45萬人次,超2019年疫情前水平。
一聲春雷響,客商、遊客們奔向海陸豐場景,成為這句民諺新的註腳。
博社村摘下了“中國第一毒村”帽子。
這汕尾地理位置和當時交通條件有關。
”博社村村黨委書記蔡龍秋説。
回到“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這句語, 它是如何傳播開來?背山面海,位於廣府、客家、潮汕地區之間,汕尾地理和文化上自成一派;颱風如“吃飯飲水”,地理環境塑造了汕尾人開放包容、敢闖敢幹典型“海洋型”性格。
“汕尾人可能天生具有敢闖敢幹基因。
”魏偉説, “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是褒揚汕尾人性格,像雷公一樣。
與此相近一句俚語“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是説舅公親戚中地位、説話權威,無貶義。
專家考據,這主要來自明史相關記載。
據明末馮夢龍《智囊》一書(明版卷八第306頁第28章節)記載:明嘉靖年間,倭寇入侵汕尾沿海地區,當時北方官軍不習水性,未能取勝,而當時海豐轄地碣石本地土著兵力習水性、知地形,聯合官軍碣石大德港一戰大敗倭寇。
捷報送到京城後, 嘉靖帝大喜,説道:“有如春雷貫耳,海豐!”“明朝海豐包括今天海陸豐地區。
‘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一説源於此。
”魏偉説。
廣州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吳水田認為,程度上,雷公一説 和明朝時期海陸英勇抗擊倭寇歷史有關。
“明朝時,汕尾是海防重鎮,《明實錄》中有‘海豐大捷’記載,此戰中地人積極參與抗倭鬥爭。
由此可見,海陸豐人民有愛國、不怕犧牲、敢於鬥爭品質。
”千年過去,這裏走出過許多名人。
革命先烈彭湃、楊其珊、彭桂、鄭振芬,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創始人之一黃旭華,我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彭士祿……1278年,如今汕尾海豐五坡嶺,南宋一代名臣 文天祥遭元軍襲擊,自殺未遂被俘。
元軍文天祥押送到潮陽元帥府張弘範處,喝令他跪拜。
文天祥道: “能死不能跪。
”他拘在船上,途經零丁洋。
大海波濤起伏,託載着已知,走向未知終曲。
“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留下名篇《過零丁洋》,是這位忠貞不屈民族英雄一生寫照。
汕尾市社科專家、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翁烈輝認為,汕尾人“愛國、敢人”精神追溯到文天祥。
汕尾海豐縣五坡嶺舊址,如今有文天祥紀念公園, 汕尾人文天祥身上受到鼓舞,這種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精神影響。
英雄海陸人民敢人,拒絕“躺平”。
此前,於治安環境問題,客商投資汕尾有顧慮,汕尾經濟總量多年排全省倒數第二。
一位負責汕尾招商工作官員回憶: “七八年前,我們到廣州找鄉賢回鄉投資,方聽後擺手,説‘捐錢可以,投資免了’。
”“以前汕尾部分人鋌而走險,導致出現治安問題,主要原因還是經濟落後。
這汕尾地理位置和當時交通條件有關。
”廣東省社科院汕尾分院副院長、教授燕雨林説。
汕尾地處珠三角海峽西岸經濟區之間,此前外交通設施落後,沒有享受到兩經濟圈發展紅利,導致汕尾一度成為沿海經濟帶上“發展塌陷區”。
近些年來,汕尾全力抓好經濟“兩張報表”,“”擺重中之重。
是基層。
汕尾通過 三橫三豎“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將治理下移。
海豐縣政協文史委委員、海豐縣楹聯學會會長吳福欽説,地明朝有雷公廟,雷公是海陸神靈崇拜。
吳福欽説,“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形容海陸豐人團結、義氣、性格,兼有達觀、自強、堅忍。
這句話出處有幾種説法。
一説始於彭湃帶領農民鬧革命。
吳福欽説,彭湃留學回到海豐後,領導海陸豐農民運動,開銀行、農民看病免診費。
褒揚海陸人民敢人先革命熱情,有了“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這句話。
1922年,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海豐建立了第一個農會——“六人農會”。
後來海豐縣總農會成立,農會會員達25萬眾,佔縣總人口65%。
海陸豐農民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早期農民運動之一。
因此,海陸豐人的註解是:外地人説海陸豐人兇悍,海陸認為雷公是行善懲惡代表,比喻敢於抗爭、不畏。
相信很多人聽説過“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這句話,可於“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內涵、外延是什麼,瞭解人多。
海陸豐是什麼地方?海陸豐是汕尾市舊稱歷史,早在4000多年前海陸豐有人生息,擊退海盜 征服倭寇,明朝嘉靖年間。
海豐碣石大戰倭寇明朝嘉靖年間,海盜橫行,倭寇肆虐,但海陸豐人英勇善戰,不怕犧牲,擊退了海盜征服了倭寇,獲得皇帝讚譽“有如春雷貫耳,海豐”。
自此一戰,海陸豐“如一聲春雷,一響天下知”,“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説法脛而走。
建立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上世紀二十年代 海陸豐 農民武裝革命上世紀二十年代時,革命領袖彭湃海陸豐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他領導革命武裝運動此揭竿而起。
他們打土豪、分田地,猶如一聲驚雷,喚醒了中華大地,喚醒了中國革命,成了中國農民革命開山師、正義師。
“地下海陸豐”從此名揚四海、載入史冊。
不過,上世紀80年代某媒體一篇報道引用了“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這句語,使很多海陸豐歷史瞭解人們產生了誤解,他們錯誤地理解為:於是,海陸豐人不同意了!海陸豐開天地,“雷公”成了他們心目中神,代表着正義和公道。
因此海陸豐人是堅信人做、天理念,講究因果報應。
古海陸生了這麼多世人稱道“雷公”,甩出幾個能跟汪峯搶頭條了,怎麼能如此曲解海陸呢?“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編特地梳理了海陸豐十大“雷公”,他們精神值得弘揚,他們故事值得傳頌。
Ps:這裏只做介紹,詳細故事,擇日發佈。
汕頭調到深圳其犧牲7年中,他沒有回家吃過一頓午飯,撲工作上。
延伸閱讀…
他是一條生命,我救他。
”郭祖潔,一名55歲外來工,二十多年前來到汕尾,沒讀過書認識字,白天幹一些體力活,晚上撿垃圾補貼家用。
2004年,她撿垃圾路上撿了6名棄嬰,其中4名女嬰,2名男嬰(1名智障,另1名腦癱)。
這個母親收入,供三個女兒讀書,生活,改變了她容顏,不變是她心靈,而她,人們譽為“拾荒母親”。
點評:她拾荒手,拾起了棄嬰重生希望;她拾荒收入,支撐起棄嬰追夢理想。
她雙肩,挑起了沉甸甸責任,她執着信念,承起了生命。
“讓學生就學是我願望,是我一生追求。
我力所能及情況下,我會讓任何一個家庭孩子失學。
”陳介仁,汕尾海豐人,建安助理工程師,現任汕尾市海豐縣仁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仁榮學校,仁榮中學董事長。
1997年和1999年他創辦了仁榮小學和仁榮中學,堅持愛心辦學,累計投入1.5億元。
困難家庭孩子,同情況,給予全部免除或部分免除上學費用。
辦學18年來,他累計資助學生4200多名,圓了他們上學夢。
不完全統計,十多年來,陳介仁義務辦學、扶助困、建設家鄉,公益事業投入近3億元。
點評:仁者愛人,愛人者仁。
陳介仁“仁愛”二字寫海陸豐紅色土地上,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同情弱者、扶貧濟困。
其義舉德行,彰顯着真善美,傳遞着能量,陳介仁是人們學習楷模。
謝非,汕尾陸豐(現屬陸河)人,出生於農民家庭,農村基層幹部做到中國第十三任廣東省委書記,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人大澳門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委員,是廣東改革開放先行者和執行人,廣東社會發展能取得今天成就,離不開謝非嘔心瀝血。
1998年3月,謝選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赴北京工作。
1999年,67歲謝非因病去世,臨終前,他囑託不要自己去世消息告訴母親,以免當時是103歲母親受不了這個打擊。
後近十年時間裏,老人沒有聽到兒子一個電話,沒有電視上看到兒子鏡頭,只是定期收到有人假裝兒子謝非孝敬禮品。
點評:廣東羣眾眼裏,謝非是一位老鄉、朋友,人體貼關懷,他如大樹根扎廣東大地,愛獻了南粵大地。
但他母親一片孝心讓世人感動,十年謊言換來母親(李春,廣州壽老人)長壽一生,謝非來説,上天他賞賜了。
楊水桐,汕尾海豐人,生前系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長,深圳市“8·5”清水河爆炸事件中顧個人安危,地衝進現場指揮搶險工作,危險關頭他人,犧牲,公安部授予全國公安戰線一級英雄模範稱號。
深圳任職期間,楊水桐後主持偵破了深圳市政府辦公樓19個辦公室竊案、“的士司機張祥劍殺案”、“洪湖殺案件”一批、特大案件,是廣東公安系統一員虎。
點評: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這是楊水桐寫照。
汕頭調到深圳其犧牲7年中,他沒有回家吃過一頓午飯,撲工作上。
延伸閱讀…
關鍵時刻身先士卒,衝鋒前,捨身取義,敢人為,其精神和氣魄值得所有人敬仰。
黃鼎臣,汕尾海豐人。
從一位立志醫學救國熱血青年,成長一位共產主義理想而奮鬥戰士,黃鼎臣上世紀20年代開始參加革命,中國前途、中華民族崛起,奔走呼號,殫精竭慮。
他每到一地掛起行醫招牌,抗戰服務,關心時局,加強愛國人士聯繫,宣傳民主憲政活動。
中國成立後,高昂熱情參與國家政治生活,併中國醫療事業建立、發展、完善嘔心瀝血。
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捐獻遺體供醫學研究之用,作為自己祖國醫療衞生事業的後一份貢獻。
點評:黃鼎臣我國醫藥衞生界享有聲譽。
他醫德高尚,人稱道。
中國成立後,他擔任了醫療衞生部門及業團體領導職務,我國醫療衞生事業建立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馬思聰,汕尾市海豐人。
1923年,年11歲馬思聰跟隨兄馬思齊遠渡重洋到了法國,兩年後考入法國南錫音樂學院,成為中國出洋學習小提琴第一人,是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與演奏家。
1950年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並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音樂創作》主編職。
於文革原因,他受盡“左”路線迫害,1967年1月經香港出逃奔赴美國。
馬思聰離國後,親戚中幾十人牽連入獄,上海生活馬思聰二哥跳樓身亡。
岳母、侄女和廚師迫害致死。
1982年農曆臘月二十九,馬思聰收到“馬思聰冤案徹底平反通知”,全家人悲喜交加。
1987年5月20日,馬思聰於美國費城逝世,後骨灰回國。
周恩來説,馬思聰50多歲離鄉背井去美國,是他平生兩之一。
點評:馬思聰是中國小提琴家之一,他演奏和作品,中國小提琴事業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那個年代,馬思聰橫空出世,不僅令當時小提琴陌生中國人大開眼界,大大激勵了民族自豪感,駁斥了“中國人不能地領悟和欣賞西方音樂”斷言。
黃秀文,陸豐黃厝寮人,1927年10月,南昌起義失敗後,一部分起義軍退到潮汕地區。
流沙會議後,起義軍部分領汕頭市委書記楊石魂安排,分頭西渡香港。
當時,周恩來因染上了疾病,身體,療養一段時間才能渡海去香港,海陸豐民風,羣眾基礎,這個任務交給了陸豐縣南塘區委書記黃秀文,出港一切事情他負責安排。
周恩來一行安置黃秀文自家一座靠山三間過房子居住,黃秀文父親黃依成專門料理客人生活。
後黃秀文和楊石魂護送下,黃厝寮出發,步行20多分鐘後,繞過洲渚村,來到金廂灘海邊幾塊礁石旁,登上舢艇,駁上一條5噸位,名“彪刀”運輸船,開始搶渡香港。
該船系洲渚村農民武裝戰士黃明東,受黃秀文委派到海豐縣海埠墟僱來,全程租金100個大洋。
黃秀文受邀渡船,東風,船如插翼,第二天東方露白到達香港。
點評:關於周恩來陸豐這件事,多年來傳説一,議論,有正確説法,有傳説,以致謬種流傳,給歷史製造混。
但可以肯定是,多個版本裏有秀文安排周恩來一行人西渡香港這一事實,當時共產黨國民黨實力,黃秀文救周恩來具有黨性,有海陸人民仗義性。
彭湃,海豐縣城郊橋東社人,出身於一個工商地主家庭,是中國農民運動先導者和卓越領袖。
他著作《海豐農民運動》是中共黨史上第一部關於農民運動專著。
毛澤東稱他是“農民運動大王”、中國農民運動領袖。
1922年11月間,彭湃決心讓革命烈火自己家裏燃燒,此時,彭家門口龍舌埔做戲,農會通知各鄉農民前來觀看。
開演前,台下擠滿了觀眾,彭湃拿着捆田契走上戲台,發表了震動人心演説,聲宣佈:“彭名合田不是彭名合,不是彭湃,這些田是農民兄弟起五更睡半夜終年辛勤勞動成果。
”説罷,一張地宣讀田契所寫內容、地點、畝數和佃户姓名,然後當場燒燬,表明他“我即貧民”堅決態度,與私有財產制實行徹底決裂。
彭湃燒田契視土地為命根農民眼裏是驚天動地事情,他革命行動,迅速傳遍海陸大地,農民承認彭湃是“革命”。
日後,彭湃走到哪裏,有大批農民眾星捧月簇擁過來,稱他是“彭菩薩”,擁護他起來農會首領,農會組織迅猛發展。
1927年11月,彭湃領導建立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海陸豐蘇維埃政府建立。
蘇維埃政權建立後,他馬上帶領海陸豐農民中國開展土地革命,創建海陸豐革命地,中國革命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