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與地支,合稱干支,其實是中國人早期用來編排時間的工具。天干有十個,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稱十天干。另外,地支有十二個,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人稱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陰陽相輔相成,寓含著天地之間的深遠哲理。在五術命理中,天干與地支的組合不僅代表著時間的運行,也對應著陰陽與五行的變化。這種編排方式不僅運用於計算年、月、日,更延伸至各個領域,如命理學、卜卦、風水等。藉著天干地支的排列組合,人們可以探索宇宙奧秘,預測運勢,找尋生活的平衡點。
天干地支概述
-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紀元法
天干地支組合使用,每組合代表一年,循環使用,形成干支紀元法。例如,辛亥年指清朝宣統三年(西元1911年),國父孫中山在此年領導了武昌起義,推翻了滿清政府。
天干 | 陰陽 | 五行 |
---|---|---|
甲 | 陽 | 木 |
乙 | 陰 | 木 |
丙 | 陽 | 火 |
丁 | 陰 | 火 |
戊 | 陽 | 土 |
己 | 陰 | 土 |
庚 | 陽 | 金 |
辛 | 陰 | 金 |
壬 | 陽 | 水 |
癸 | 陰 | 水 |
地支 | 陰陽 | 五行 |
---|---|---|
子 | 陽 | 水 |
醜 | 陰 | 土 |
寅 | 陽 | 木 |
卯 | 陰 | 木 |
辰 | 陽 | 土 |
巳 | 陰 | 火 |
午 | 陽 | 火 |
未 | 陰 | 土 |
申 | 陽 | 金 |
酉 | 陰 | 金 |
戌 | 陽 | 土 |
亥 | 陰 | 水 |
地支 | 對應單位 |
---|---|
子 | 十二生肖之鼠 |
醜 | 十二生肖之牛 |
寅 | 十二時辰之寅時 |
卯 | 十二時辰之卯時 |
辰 | 十二時辰之辰時 |
巳 | 十二時辰之巳時 |
午 | 十二時辰之午時 |
未 | 十二時辰之未時 |
申 | 十二時辰之申時 |
酉 | 十二時辰之酉時 |
戌 | 十二時辰之戌時 |
亥 | 十二時辰之亥時 |
類別 | 起算地支 |
---|---|
生肖 | 子 |
時辰 | 子 |
月份 | 寅(一月) |
在五術命理中,天干地支不僅用於編排時間,也被用於陰陽五行和風水等領域。透過對天干地支的深入理解,可以推演出一個人的命運和性格特徵。然而,這些古典的術數系統已經逐漸退出現代社會的主流,成為一種歷史和文化遺產。
「天干地支陰陽」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時間系統,用於紀錄年月日時等時間單位。天干地支分別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成,這兩者結合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時間循環。天干代表陽性,地支代表陰性,兩者結合反映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
根據「天干地支陰陽」的理論,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它們之間的平衡與和諧是維持世界運轉的關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干地支也被廣泛應用於命理、占卜和節氣等方面。人們通過研究天干地支來預測運勢、安排生活和工作,以求得吉利、平安和成功。
天干地支陰陽也融入了中國歷史、哲學和文學等各個領域。在古代的書籍中,常常可以看到關於天干地支的描述和運用。例如,在《易經》中,就有對陰陽和天干地支的深入探討,認為它們是人類觀察宇宙的重要工具。
整個「天干地支陰陽」的系統具有很強的循環性和統一性。它可以用來記錄時間,也可以用來預測各種現象。天干地支的運用,使人們更加瞭解時間的變化和事物的發展,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和利用自然界的規律。
總結來説,「天干地支陰陽」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概念,它代表了天地間的秩序與和諧。通過研究和應用天干地支,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時間的流轉和事物的變化,達到與自然界共舞的效果。
延伸閲讀…
“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詳細解析
天干地支背後到底有什麼意義? | 李維真 – 獨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