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順序】揭曉天干地支的起源與奧秘:深入淺出的天干地支順序全解析

【天干地支順序】揭曉天干地支的起源與奧秘:深入淺出的天干地支順序全解析

六十甲子:以天干和地支循環組合,共60個基本單位,用作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序號,最早起源於黃帝建國時期。天干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與地支按順序搭配,從甲子到癸亥,共60對組合。

干支紀時法:用十二地支表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小時。夜半12點(即24點)是子時,凌晨2點是醜時,4點是寅時,6點是卯時,其餘以此順推。近代又把每個時辰細分為初、正,晚上11點(即23點)為子初,夜半12點為子正。

天干地支順序 Play

干支紀年法:一個週期的第一年為“甲子”。第二年為“乙丑”,依此類推,60年為一個週期,一個週期結束後重複使用。干支紀年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60年為一週期,如1644年為農曆甲申年,60年後的1704年同為農曆甲申年,依此類推。

生肖:十二種源自自然的動物: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用來紀年,順序排列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天干地支順序

合化: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相沖:甲—戊 乙—己 丙—庚 丁—辛 戊—壬 已—癸 庚—申 辛—乙 壬—丙 癸—丁 。

三合:申子辰會成水局,亥卯未會成木局,寅午戌會成火局,巳酉醜會成金局,辰戌醜未會成土局。

六十甲子週而復始,不斷循環。干支紀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對研究歷史非常有幫助。

天干地支順序

天干地支順序是一種由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組成的循環系統,用於記錄時間、日期和時辰。天干地支起源於古代中國,至今仍廣泛應用於傳統曆法、命理學和風水學等領域。

天干 地支

天干與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相配,形成六十年一個週期。每一個天干與地支組成一個「干支」,用於表示特定的年份或時辰。以下是天干地支順序的詳細介紹:

天干

天干共有十個,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按照「陽幹」和「陰幹」進行分類,陽幹指甲、丙、戊、庚、壬,陰幹指乙、丁、己、辛、癸。

地支

地支共有十二個,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按照「陽支」和「陰支」進行分類,陽支指子、寅、辰、午、申、戌,陰支指醜、卯、巳、未、酉、亥。

六十干支

將天干與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相配,可以形成六十個干支。每個干支表示一個特定的年份或時辰。例如,甲子年表示六十年週期的開始,乙丑年表示第二年,依此類推。干支的順序按照「天干在前,地支在後」的原則。

實際應用

天干地支順序在傳統曆法、命理學和風水學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

  • 傳統曆法:天干地支用於記錄日期和時辰,如甲子年正月初一、卯時等。
  • 命理學:天干地支用於推算人的八字命格,預測運勢和性格特質。
  • 風水學:天干地支用於分析住宅、辦公室等環境,確定吉凶方位和佈局。

掌握天干地支順序對於理解傳統文化和相關的實用技術至關重要。它不僅是一種時序記錄系統,更是一種表達時間和空間關係的文化符號。

延伸閲讀…

天干和地支

圖解|六十花甲子及其排列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