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與十二時辰的關聯
天干與地支,古今中外應用廣泛的紀時系統,常與曆法、命理等運用結合。
十二時辰與地支對應
隨著時間的演變,地支逐漸演化為現今通用的十二時辰表示法:


時辰 | 時間 | 地支 |
---|---|---|
子時 | 23:00-01:00 | 子 |
醜時 | 01:00-03:00 | 醜 |
寅時 | 03:00-05:00 | 寅 |
卯時 | 05:00-07:00 | 卯 |
辰時 | 07:00-09:00 | 辰 |
巳時 | 09:00-11:00 | 巳 |
午時 | 11:00-13:00 | 午 |
未時 | 13:00-15:00 | 未 |
申時 | 15:00-17:00 | 申 |
酉時 | 17:00-19:00 | 酉 |
戌時 | 19:00-21:00 | 戌 |
亥時 | 21:00-23:00 | 亥 |
天干與地支的配合
天干地支相互配合,形成六十甲子,用於紀年、月、日、時,稱為「干支紀法」。
天干地支的特性
天干,代表陽性、次序;地支,代表陰性、時間。
歷史起源
早在公元前 2600 年,黃帝時期即已探究創立天干地支,用以記載曆法、推算時間。
天干地支與時辰的關係
天干地支是中國古代曆法中用於紀年的系統,其中天干有十個,地支有十二個。天干地支配合使用,形成六十個「干支」,又稱「六十甲子」。每一個干支都對應一個年份,而每一天也都有對應的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與時辰的對應關係
時辰是中國古代計時單位,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兩個小時。天干地支與時辰的對應關係如下表所示:
時辰 | 天干 | 地支 |
---|---|---|
子時 (23:00~01:00) | 壬 | 子 |
醜時 (01:00~03:00) | 癸 | 醜 |
寅時 (03:00~05:00) | 甲 | 寅 |
卯時 (05:00~07:00) | 乙 | 卯 |
辰時 (07:00~09:00) | 丙 | 辰 |
巳時 (09:00~11:00) | 丁 | 巳 |
午時 (11:00~13:00) | 戊 | 午 |
未時 (13:00~15:00) | 己 | 未 |
申時 (15:00~17:00) | 庚 | 申 |
酉時 (17:00~19:00) | 辛 | 酉 |
戌時 (19:00~21:00) | 壬 | 戌 |
亥時 (21:00~23:00) | 癸 | 亥 |
天干地支在時辰中的應用
天干地支在時辰中除了用於記載時間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應用:
- 日干地支:每一天的天干地支稱為「日干地支」,用來表示該天的五行屬性和吉凶。
- 時幹地支:每個時辰的天干地支稱為「時幹地支」,用來表示該時辰的五行屬性和適合從事哪些活動。
- 干支合沖:天干地支之間存在「相合」和「相沖」的關係,用於推算時辰的吉凶。
結語
天干地支與時辰的關係密切,不僅是中國傳統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應用於命理學、風水學等傳統文化領域。理解天干地支與時辰的對應關係,有助於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