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干,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這樣就得到了公元紀年的干支紀年。
如2021年,尾數是1,那麼對應的就是天干就是辛;2021/12=168餘5,餘數是5對應的地支是醜,也就是2021年(立春後)是辛丑年。


中國的十二生肖,在科學上是作為紀年、紀時之用的。那麼,十二生肖為何會與天干地支扯上關係呢?這就要從中國古代的曆法説起了。
在古代,我國有六種曆法:黃帝歷、顓頊歷、夏曆、殷歷、周曆和魯歷。而我們現在通用的陰曆或農曆,其實就是夏曆。夏曆是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得來的,比如甲子年、乙丑年、丙申年、丁卯年等。
天干地支 生肖
十大天干與太陽出
公元紀年與干支紀年、十二生肖的對應關係
如何計算公元紀年的干支紀年和十二生肖
- 用公元紀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對應的天干,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這樣就得到了公元紀年的干支紀年。例如,2021年的尾數是1,對應的天干是辛;2021除以12的餘數是5,對應的地支是醜,所以2021年(立春後)是辛醜年。
- 十二生肖在科學上是作為紀年、紀時之用的。它在曆法上與天干地支扯上關係,源於中國古代的曆法,尤其是夏曆,即現在的陰曆或農曆,是使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的。這裏的“六十年後又要回頭一次”,就是指六十甲子的週期。
- 每個人的生辰八字,是用干支組合來表達的年、月、日和時辰。十二生肖則分別與十二地支相對應。根據《易經》的記載,早在公元1世紀,中國人就用十二生肖與天干地支配對來紀年。
- 在甲子週期中,同一地支的年份對應同一生肖。例如,“申”對應“猴”,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和庚申都是猴年。其他生肖的對應干支年份可以以此類推。
- 中國從漢代開始,根據太陽升起的時間,將一晝夜區分為十二個時辰,使用十二地支計時法記錄這十二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小時。因此,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相對應的原因就在於此。
- 十二地支中的“子”代表滋生和移動,夜裏十一時到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因此子鼠被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一位。醜時是指夜裏一時到三時,此時牛正在反芻,也是牛開始耕田的時刻,所以醜時對應的是丑牛。
移動的太陽和變化的時辰
古代曆法中的十二地支與生肖的對應
- 在古代中國,人們用天干地支來計算年份和日期,這套系統被稱為干支紀年法。每個天干對應一個地支,組成的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用來記錄曆法中的年、月、日和時辰。
- 十二地支最初是用來紀月的,每個地支代表一個月,如子月、醜月等。同時,地支也被用於計時,將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一個地支。
- 十二生肖則是一種古老的動物紀年法,每個生肖對應一個地支,如子鼠、醜牛等。因此,每種生肖在一天中的固定時段內有其特定的地支對應關係。
- 根據古代曆法的記載,太陽的移動與地支的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繫。太陽的升起和落下決定了每個時段的起始和結束。例如,子時是夜裏十一時到一時,此時太陽尚未升起,陰氣最重,對應的是老鼠活動的時間。
- 醜時是一時到三時,太陽開始升起,但依然被認為是夜間的一部分,對應的是牛開始耕田的時間。由此可見,十二地支不僅用於紀年,也用於紀時,與太陽的移動和生活作息有著緊密的聯繫。
- 總之,干支紀年法和十二生肖的對應關係是基於古代的曆法制度,它們不僅是時間記錄的符號,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的智慧。透過對這些符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古代的時間觀念和生活方式。
天干地支 生肖
天干地支生肖是中國傳統的時間系統,它結合了天干、地支和十二生肖。天干由甲至癸,地支由子至亥,共同組成六十個組合。十二生肖則分別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這套時間系統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被廣泛應用於命理學、農曆、節氣等方面。
天干地支生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據傳説,這套系統是黃帝時代的產物。相傳黃帝試圖瞭解時間的變化和人類命運的規律,於是創造了天干地支生肖。這套系統並不僅僅是一種時間計算的工具,更是人們對宇宙和人生的理解。
在中國文化中,天干地支生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被認為與人們的命運和個性有密切的關係。根據天干地支生肖的組合,人們可以推斷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健康狀況、事業運勢等等。這種推斷方法被廣泛運用於命理學領域,有助於人們瞭解自己和他人。
此外,天干地支生肖還在節慶和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比如農曆新年,每年都有一個對應的生肖,人們會慶祝這個生肖的到來。另外,在某些中國傳統節日中,人們會以生肖為題材,舉辦各種活動,例如舞龍、舞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