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 五行】五行奧秘與天干之謎:揭開古人數字密碼

【天干 五行】五行奧秘與天干之謎:揭開古人數字密碼

天干地支

五行水分陰陽為壬癸,壬為大河水,癸為陰溝水。

五行金分陰陽為庚辛,庚為大金屬,辛為小金屬。

五行土分陰陽為戊己,戊為城牆土,己為河邊土。

五行火分陰陽為丙丁,丙代表太陽之光,丁代表蠟燭之光。

五行木分陰陽為甲乙,甲代表喬木,乙代表灌木、樹枝。

天干 五行 Play

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的對應關係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地支共十二個,也稱地元,以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以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天干共十個,也稱天元,以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以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天干地支紀年法以立春作為一年的開始。

地支紀十二辰的記數系統在後來加入,十日一個週期就擴大為六十日一個週期(甲子日至癸亥日)。

以十個「文字符號」依序表示十個日數,就成了天干。

天干 五行

這些文字符號的本義大都已無法知悉。「天干」的發明是在商朝,甚或更早的時代。

綜合這些看法,可以認為天干地支紀年法的發明是在商朝。

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

那麼天干地支的五行屬性是什麼呢?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並非五種物質,而是五種氣狀態與性質。

天干: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戊、己為土,庚、辛為金,壬、癸為水。

天干地支系統的建立,使陰陽五行之氣的運動狀態,在每一個時間與空間上表現得更具體。

我們可以看出五行與四相、四氣相對呼應,四相、四氣、五行雖異名而同質。

五行並非五種物質,而是五種氣狀態與性質,即這五氣。

在中國古代的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

天干用十個文字符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序標示十個日數。

這些文字符號的本義大都已無法知悉,張秉權認為遠古時代人們不懂紀日,後來才用某些事物作為代表某一日的符號。

天干各字的本義與序數並不相干,原義已為後人所遺忘。

裘錫圭指出在原始社會晚期的記號裏可以找到形狀相同或極其相似的例子,天干可能是從這種記號裏吸取過來的。

綜合這些看法,可以認為「天干」的發明是在商朝,甚或更早的時代。

就目前所能獲得的考古資料,天干和地支在殷商時期已得到普遍運用。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主張天干源自十進位記數法,大概是殷人創製,地支源自十二辰,演變自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不過,郭沫若對後者如何傳至中國的途徑,只提出一些猜想,尚未有確切根據。

不管是黃帝、天皇或伏羲,這類説法都是以古代渺不可知的聖王、賢人作為事物制度的發明開端,後人已無從考究。

但大體能看出古人將干支的發明和天文觀測、曆法制定聯繫在一起,蔡邕的説法更顯示十干是紀日,十二地支是紀月建之辰,兩者應是獨立的記數系統。

之後將其依次相配,才從十干紀日,變成六十干支紀日。

古人將干支的來歷遠推至三皇五帝,最早出處來自《世本》、《呂覽》,稱「大撓作甲子」。

漢代讖緯書《春秋命歷序》則是説天皇兄弟十三人「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宋代命理書《淵海子平》更擴大《世本》、《呂覽》之説,稱黃帝遇蚩尤神擾亂,於涿鹿之野大戰後,血氣瀰漫,無法治其凶煞。

《後漢書》、《宋書》、《五行大義》、《晉書》、《尚書正義》、《軒轅黃帝傳》、《資治通鑑外紀》等,都引述、繼承了蔡邕的説法。

史記的十母就是指十天干,十二子就是指十二地支,從「母子」之義演變而來。

《白虎通》的説法又來自《淮南子》「數從甲子始,子母相求」。

《史記》「十母十二子」説,從「母子」之義演變而來。

《呂覽》所稱的「甲子」大概是干支的 earliest Name。

《世本》和裏耶秦簡中也只取首字稱為甲子,以甲子稱之,或許是因為早時還不存在一個專用名稱。

另外古文獻中也常以「日」稱天干,「辰」稱地支,並可追溯至《左傳》、《國語》、《儀禮》、《周禮》。

天干地支表格

天干 五行 陰陽 地支 五行 陰陽

天干五行:五行與十二地支的結合

天干五行和十二地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概念。天干五行分別是指: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而十二地支則是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五行與十二地支相配,形成六十甲子,用於紀年、月、日、時。其中,天干又分為陽乾和陰幹,陽幹為甲丙戊庚壬,陰幹為乙丁己辛癸。十二地支則分為陽支和陰支,陽支為子寅辰午申戌,陰支為醜卯巳未酉亥。

天干五行與十二地支的結合,產生了豐富的象徵意義和應用價值。在傳統文化中,它們被廣泛運用於命理、風水、中醫等方面。

天干 五行 陽幹 陰幹
地支 五行 陽支 陰支

天干五行與十二地支的關係

天干五行與十二地支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相生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是指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這種相生相剋的關係,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五行學説的基礎。

天干五行與命理學

在命理學中,天干五行與十二地支被用於推算一個人的命運。根據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可以確定其天干五行和十二地支,進而推算其八字命格。八字命格中藴含著一個人的性格、運勢、富貴貧賤等信息。

在風水中,天干五行和十二地支被用於確定房屋的方位、朝向、擺設等。不同的方位和朝向對應著不同的天干五行,而不同的擺設也會影響房屋的五行能量。通過調整房屋的五行能量,可以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

天干五行與中醫

在中醫中,天干五行和十二地支被用於診斷和治療疾病。不同的天干五行對應著不同的臟腑經絡,而不同的疾病也與不同的天干五行有關。通過辨證論治,醫生可以確定患者的五行失衡情況,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總之,天干五行和十二地支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概念。它們之間的結合產生了豐富的象徵意義和應用價值,廣泛運用於命理、風水、中醫等方面,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產生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