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運歲次是什麼意思】天運是什麼?快來解密「天運歲次」的奧妙!

【天運歲次是什麼意思】天運是什麼?快來解密「天運歲次」的奧妙!

引言

清明節之際,於長汀羊牯鄉探勘古墓時,筆者意外發現數座墓碑的紀年方式與眾不同。傳統立碑紀年多採「年號+序數年」或「年號+干支年」,而這些墓碑卻採用「天運+干支年」之法,令人困惑不解。

天運歲次是什麼意思 Play

「天運」紀年的起源與應用

「天運」紀年並非清朝年號,其後的干支也無從對應清帝在位年代。經深入考究,方知「天運」紀年的使用源於清代民間秘密結社的反清思想。

天運歲次是什麼意思

民間秘密結社與「天運」紀年

最早使用「天運」紀年的,是明末江西鉛山人張普薇。其於崇禎十年組織「密密教」起事,改元「天運」。此舉可能藴含不認可清朝正朔的象徵意義,影響後世「天運」紀年的使用。

「天運」紀年的廣泛應用

清乾隆年間台灣天地會林爽文、鹹豐年間上海小刀會劉麗川等反清起義皆採用「天運」紀年。清中後期,東南沿海及東南亞拒認清朝正朔人士也改用「天運」紀年,故廣東等地亦發現採用此紀年的清墓。

墓碑紀年方式

這些墓碑上的紀年方式如下:

墓碑 紀年方式 對應清帝 對應公元年份
A 天運壬申年 康熙 1692
B 天運甲寅年 乾隆 1752
C 天運歲次丁酉年 嘉慶 1812
D 天運庚午年 同治 1872

結論

「天運」紀年反映了清代民間秘密結社的反清思想,並在清中後期獲得廣泛應用。而長汀羊牯鄉清墓的「天運」紀年方式,則為這一鮮為人知的歷史現象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天運歲次是什麼意思:傳統歷法中的時間標記

天運歲次一詞在傳統歷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代表著特定年份的標記,象徵著時間的推移和天地運行的規律。

天運歲次的由來

天運指天體運行軌跡,歲次指十二地支中某個支年的首日。古代天文學家根據天體運行規律,制定出歲星(木星)十二次經天週期的理論,即每一年歲星運行至某一「宿度」的某個「次序」,稱為「歲次」。「歲次」每十二年輪迴一次,成為當時的一種紀年方法。

天運歲次標識年份

天運歲次與年份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係。十二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根據歲星運行次序,十二地支按順序為子會、醜紐、寅策、卯攝、辰建戌、巳魄未、午盟、未質、申曜、酉合、戌開亥、亥繞,形成天運歲次

歲次 地支 年分
子會 第一年
醜紐 第二年
寅策 第三年
卯攝 第四年
辰建戌 第五年
巳魄未 第六年
午盟 第七年
未質 第八年
申曜 第九年
酉合 第十年
戌開亥 第十一年
亥繞 第十二年

天運歲次在歷史中的應用

在古代中國,天運歲次作為一種重要的紀年方法,廣泛應用於歷史記載、曆法編制和祭祀典禮等領域。例如:

  • 史書記載:《史記》中記載了歷代帝王在位期間的天運歲次,為後世研究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時間依據。
  • 曆法編制:古代曆法中,天運歲次作為重要的標記,有助於確定年份和制定節氣。
  • 祭祀典禮:不同天運歲次對應不同的祭祀儀式,例如「辰建戌」年為土星祀,而「午盟」年為木星祀。

結語

天運歲次作為傳統歷法中的時間標記,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對天體運行和時間流逝的深入理解。它不僅為歷史記載提供了精確的時間依據,更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天地運行的敬畏與哲思。

延伸閲讀…

年代對照查詢

花壇三家春三山國王廟- 🐯天運歲次壬寅年正月初九《天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