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陰陽】太極陰陽圖的由來 |

【太極陰陽】太極陰陽圖的由來 |

太極陰陽,這兩個源自中國傳統哲學的概念,不僅代表著宇宙間的兩種基本力量,更是中華文化中富含哲理的智慧象徵。太極,意指宇宙的起源,陰陽則代表著宇宙中的對立面,如晝夜、寒暑、動靜等。太極陰陽學説認為,宇宙萬物皆由這兩種力量相互作用、平衡所構成,這種相互作用也是宇宙變化不息的根本原因。中國傳統藝術,如書法、繪畫,乃至武術中的太極拳,都體現了這套哲學思想,將動態平衡的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



以太極陰陽為關鍵字的文章

太極陰陽

太極陰陽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概念,源於《易經》的思維模式,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兩個相反相成、互為依存的力量所構成,這兩種力量即所謂的「陰」與「陽」。太極圖就是這種觀唸的象徵,它將陰陽兩極以半圓形的形式表現出來,陰陽兩極之間由一個對稱的S形線分開,代表著陰陽的轉換和動態平衡。太極陰陽的觀念表達了中國古代哲學對於宇宙秩序的理解,也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對 harmony(和諧)和 balance(平衡)的追求。

太極圖解

內丹修煉的起始與推演

太極圖,源起於陳摶之《無極圖》,後經周敦頤的《太極圖説》闡釋,成為表現太極深意的圖案。太極圖之形,為一系列圓圈與陰陽魚的組合,象徵著太極動靜生陰陽、陰陽化五行的變易過程。

太極陰陽 Play


太極陰陽

內丹修煉的各階段

  1. 第一階段“煉氣化神”,旨在煉化後天之精、氣,提純為先天之氣、之神。
  2. 第二階段“五行之氣混合”,指五臟之氣的和合,達到“五氣朝元”的境界。
  3. 第三階段“取坎填離”,即以坎卦之陽爻填入離卦,代表水火相交,精氣完備。
  4. 最後階段“煉神還虛”,在得到完備的內丹基礎上,進一步還歸虛空大道,脱胎求仙。

太極圖所代表的內丹修煉過程,是中國傳統道教文化中重要的修行理論,它以圖形的方式,生動地展現了大道至簡的哲

太極煉丹之道與周敦頤的《太極圖説》

太極之理,於道教而言,乃萬物之始基,由太極而分陰陽,煉內丹者,逆此順化之序,反歸大道,與道合一,是以長生不死,位列仙班。順逆之方向雖反,然其循行之路,實則同一。周敦頤《太極圖説》,前半段述太極妙理,與道家之旨暗合。後段則闡發儒家之仁義道德。首句「自無極而太極」,意指太極生於無極,然朱熹考證註釋《太極圖説》時,刪去「自」字,改為「無極而太極」,認為無極僅為描述太極之詞,謂太極上無他源。此解非陳摶所傳《太極圖》之初意,且將道教之淵源隱匿。同時,朱熹對圖亦有個別調整。道教中人,自宋代以降,亦多贊同周敦頤之見解。如南宋蕭應叟,即將其納入《元始無量上品妙經內義》;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亦採其圖與説。古太極圖之形,見於章潢《圖書編》與趙仲全《道學正宗》,由黑白兩色之半圓形曲線構成,內有相對色彩之圓點,俗稱陰陽魚,亦謂之「太極陰陽圖」、「太極兩儀圖」。此圖案首見於趙撝謙《六書本義》,書中不名之為太極圖,而曰「天地自然之圖」,視之為秘傳河圖。

太極陰陽 Play

延伸閲讀…

太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太極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太極陰陽

太極陰陽

內丹修煉的各階段

  1. 第一階段“煉氣化神”,旨在煉化後天之精、氣,提純為先天之氣、之神。
  2. 第二階段“五行之氣混合”,指五臟之氣的和合,達到“五氣朝元”的境界。
  3. 第三階段“取坎填離”,即以坎卦之陽爻填入離卦,代表水火相交,精氣完備。
  4. 最後階段“煉神還虛”,在得到完備的內丹基礎上,進一步還歸虛空大道,脱胎求仙。

太極圖所代表的內丹修煉過程,是中國傳統道教文化中重要的修行理論,它以圖形的方式,生動地展現了大道至簡的哲

太極煉丹之道與周敦頤的《太極圖説》

太極之理,於道教而言,乃萬物之始基,由太極而分陰陽,煉內丹者,逆此順化之序,反歸大道,與道合一,是以長生不死,位列仙班。順逆之方向雖反,然其循行之路,實則同一。周敦頤《太極圖説》,前半段述太極妙理,與道家之旨暗合。後段則闡發儒家之仁義道德。首句「自無極而太極」,意指太極生於無極,然朱熹考證註釋《太極圖説》時,刪去「自」字,改為「無極而太極」,認為無極僅為描述太極之詞,謂太極上無他源。此解非陳摶所傳《太極圖》之初意,且將道教之淵源隱匿。同時,朱熹對圖亦有個別調整。道教中人,自宋代以降,亦多贊同周敦頤之見解。如南宋蕭應叟,即將其納入《元始無量上品妙經內義》;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亦採其圖與説。古太極圖之形,見於章潢《圖書編》與趙仲全《道學正宗》,由黑白兩色之半圓形曲線構成,內有相對色彩之圓點,俗稱陰陽魚,亦謂之「太極陰陽圖」、「太極兩儀圖」。此圖案首見於趙撝謙《六書本義》,書中不名之為太極圖,而曰「天地自然之圖」,視之為秘傳河圖。

延伸閲讀…

太極陰陽圖的由來

太極(陰陽)圖的內涵深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