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 位階】神明組織表讓人一目瞭然 |從佛法角度定位 |媽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嗎 |

【媽祖 位階】神明組織表讓人一目瞭然 |從佛法角度定位 |媽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嗎 |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東語:媽祖,平話字:Mā-cū;閩南語:Má-tsóo),是中國民間信仰中海洋女神,有關信仰主要發散中心是湄洲島,擴及於沿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膠東半島、天津地區,隨該些地區移民傳至於台灣、琉球、日本本土、新加坡地[1]。

媽祖據傳原名林默,暱稱「默娘」,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莆田話:Ná̤u-mâ)、媽祖婆、姑婆嫲(Gū pó má),生活於北宋時期興化軍莆田縣,手足中排序後。

稱,她過人但沈默寡言,並成為一位釋道兼修仙姑,人占卜禍福,而終身未婚。

羽化後,傳言祂「著紅衣髮素顏美麗女性」形象洶湧海濤中顯靈,並能使颱風轉,而保祐船隻航行。

船員漁民祂崇拜形成信仰。

越南朝鮮半島之水手尊稱祂「護國庇民」海洋女神。

閩南地區臨濟宗禪師視祂慈航觀音化身,並傳播媽祖信仰。

祂信徒心目中普遍形象為一位法力而仁慈且地位崇高女神。

閩南籍移民帶到台灣媽祖信仰,有關宗教活動是備受重視宗教活動;其中甲鎮瀾宮、彰化南瑤宮、北港天宮、白沙屯拱天宮廟宇發起媽祖進遶進具代表性[2]。

2009年,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媽祖姓林,相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出生於清源軍泉州莆田縣湄洲島東螺村(979年,莆田縣改隸太平軍;980年,太平軍改名興化軍),民間傳説媽祖「出生時啼哭」,因而取名為「默」。

文獻或有記為「默娘」,而「娘」字舊時女子通稱,故媽祖原名應以「林默」是[3]。

媽祖卒生年家世,史料中有多種記載:
媽祖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莆田話:Ná̤u-mâ)、媽祖婆[6]、姑婆嫲(Gū pó má)。

林默崇拜北宋開始神格化,稱為媽祖(興化人女性祖先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或作靈慧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神祇,並元代忽必烈汗時,封為「天妃」,清康熙皇帝加封「天后」,清末時,封號共有數十字。

媽祖信仰福建傳播到澳門、浙江、廣東、台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地。

宮內立有《通番事蹟碑》,記述了鄭和下西洋。

媽祖 位階 Play

湄洲媽祖祖廟於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擴建,日臻。

明永樂年間(1403年-1424年),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明成祖聖旨來湄嶼主持御祭儀式並擴建廟宇。

從宋元到明朝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期,隨著大量而不間斷華人海外移民活動,媽祖信仰傳播範圍廣至東亞及東南亞各地港口(是沿海地區)多可見媽祖廟的蹤影,譬如日本長崎、橫濱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坡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香港銅鑼灣天后廟。

媽祖誕生地福建是媽祖信仰地方,媽祖家鄉莆田一地,有不下百座媽祖廟,民國以前,福建沿海各府縣,每縣有幾十座媽祖廟[8],如今,福建各地媽祖廟數量十分龐大,香火。

媽祖文化深入到內陸閩西客家山區[9]。

福建媽祖廟中有三座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文化大革命時期,媽祖信仰遭到打擊,許多宮廟和神像毀。

譬如媽祖信仰發源地莆田湄州島上廟宇和相關文物,文革中摧毀殆盡,包含分身大媽。

只有少數廟宇如莆田文峯宮,文革時將媽祖神像藏於郊區古井中,保住了神像。

泉州天后宮是因為當作工廠使用,因此躲過摧毀命運。

改革開放後民間信仰恢復、加上兩岸交流,媽祖信仰活絡。

因為媽祖信仰中「進香、刈火」習俗,台灣各媽祖廟為求增加本身祖廟,前往湄州捐獻資金興建宮殿或牌樓建物,使湄州島上媽祖宗教建築迅速增加[10]。

福州居民宗教信仰多元,道教和佛教是福州影響力兩大宗教。

嚴格來説,大多福州人屬於兩者兼信華人民間信仰者,奉祀福州各地流行鄉土神靈,其中媽祖臨水夫人同為福州女神。

福州市媽祖故鄉莆田市相鄰,媽祖屬同省人,隨海商、移民傳播媽祖信仰。

如福建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郎官巷天后宮、倉山區南台島螺洲鎮螺洲天后宮。
媽祖 位階

深受閩都文化影響寧德市有媽祖信俗文化,面向外海蕉城區、霞浦縣和福鼎市境內建有天后宮如寧德天后宮、竹江天後宮、點頭媽祖宮,而霞浦松山地區有媽祖孃家傳説,該地松山聖母天後行宮(松山天后宮)是福建省唯一一座聖母天後行宮。

泉州天后宮是海內外同類建築中禮製規格,是現存保存,仍保留一些宋代構建和明清時代木構建築物。

因而泉州天后宮係屬中國媽祖廟中第一座國務院審訂公佈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譽為「東方第一大港」,而媽祖海商守護神。

元朝政府發展海上貿易,忽必烈公元1278年尊媽祖「泉州神女」[11],並封其「天妃」。

泉州人稱,所以泉州天后宮當地閩南話稱為「天妃宮」(thian-hui-king)。

廣東省內規模天后宮南沙天后宮廣州市南沙區大角山東南,始建於明代。

清朝乾隆年間有一次大規模,二戰時遭到破壞。

1994年,香港商人霍英東帶頭捐資,1996年建成。

而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地區有大量媽祖廟。

南京天妃宮位於南京獅子山麓、長江濱,建於明朝永樂五年。

相傳鄭和下西洋遇險,受救於林默娘(媽祖),返航歸來上奏永樂帝而後修建。

南京有天后宮,位於秦淮區昇州路,原福建會館舊址,現為可開放祭拜媽祖道教宮觀。

開放免費參觀。

太倉瀏河天妃宮,又名「天妃靈慈宮」,俗稱「娘娘廟」。

宮內立有《通番事蹟碑》,記述了鄭和下西洋。

泗陽媽祖文化園位於中國楊樹鄉,平原綠海之,具有2000多年歷史泗水古國——江蘇泗陽。

媽祖文化園位於泗陽船閘西南側情人島上,所處地位於大運河中流,三面環水。

整個景觀結構一軸、一環、兩心、一片區。

蘇州崑山市慧聚寺天后宮附近當地台灣商人捐款,戰亂而損毀慧聚寺而成;媽祖分香自台灣史上媽祖廟之一,鹿港天后宮。

崑山慧聚寺天后宮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築及神像佈置採閩南、台灣風格,台灣鹿港天后宮型式而建。

為目前中國閩台傳統木結構建築形式天后宮,完全建成後,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媽祖廟。

杭州天妃宮記載見宋《夢粱錄》。

清代,武林門、吳山三茅觀、孩兒巷有三座天妃宮。

寧波天妃宮為寧波天妃宮,建立於宋紹熙二年(1191年),後於1950年毀於國軍轟炸。

清代中晚期,寧波共有天后宮40餘座。

目前存有天后宮是位於鄞州區慶安會館(又名甬東天后宮)和安瀾會館。

[12]
浙江舟山、温嶺、玉環、洞頭、南麂、蒼南地,有媽祖廟。

舊時,天津新婚者天津天后宮祭拜媽祖,以求得子嗣。

天津人心中媽祖信仰功能送子娘娘,有重疊。

廟島顯應宮位於山東省長島縣廟島,始建於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中國北方建造、影響媽祖廟,初沙門島(廟島古稱)佛院,僅茅屋三間。
媽祖 位階

元代定鼎於燕京汗八里(北京),海運,京都貢物大多南方沿海漕運燕京。

當時沙門島是海上漕運地,往來漕船需此泊舟候風。

漕運水手大多是福建人且篤信媽祖,島上立媽祖祠事供養,後來成為風俗。

青島天后宮始建於明代成化三年,初稱「天妃宮」,是青島市區現存古老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羣。

道教廟會天后宮廟會,俗稱「青島大廟廟會」。

蓬萊境內蓬萊閣,龍王宮、子孫殿、彌陀寺、天后宮、三清殿、呂祖殿古建築構成。

湖南芷江天后宮,坐落湖南芷江縣城舞水河西岸,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65年)。

清代乾隆年間以降,伴隨閩粵移民四川,天后宮四川各地進行了大規模修建。

媽祖香港稱天后,而香港水上人稱其阿媽。

香港各地有天后廟,其中佛堂門天后古廟歷史,每年有市民聚集進香,而1982年3月興建港鐵港島線車站,鄰近銅鑼灣天后廟而以「天后」命名。

香港境內各大小天后廟,漂浮説立廟,如海岸拾到天后神主牌、木像,人地立廟,奉為神明。

這點福建和台灣地天后廟,因為神主多乃漂來,各廟無屬分關係。

村村間天后,乃獨立個體。

例如某村天后節慶,開戲,會請附近村落天后來觀看。

香港附近深圳南頭半島赤灣之上,有明代鄭和有關赤灣天后廟(明時天妃宮),此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有水上人前往參拜。

馬港天后宮是南竿信仰中心,説,每次有大災難之前,會見到靈穴飛出一團火球,當地居民説看到火球飛出,知道媽祖娘娘出去救海了。

媽祖 位階 Play

延伸閱讀…

神明階級好難懂?神明組織表讓人一目瞭然

媽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顯著例子,澳門葡文名稱「Macau」,即是「媽閣廟」一詞轉化而來。

明朝稱 「阿媽港」。

十六世紀葡萄牙人登陸澳門地方媽閣廟旁,葡人問此地是什麼,當時他們認為葡人問是指媽閣廟而非澳門,故答他們 「macau 「(媽閣),後訛傳訛,現葡文 「Macau」(澳門)「媽閣」。

[14]
媽祖信仰是台灣最普遍民間信仰之一,「媽祖婆」是媽祖在台語叫法。

清朝施琅將軍攻打明鄭政權獲勝,施琅説是媽祖顯幫助他。

那後漢族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渡台海而來人變多。

台海海況,因此閩南人多媽祖請來一起渡過台海,而媽祖因此成為台灣人普遍信仰神明之一[15]。

無論是大小街莊、山海聚落,還是通都大邑,可看到媽祖廟。

台灣一地,有媽祖廟510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2座,建於清代37座,其中大多是佛家禪師建成。

金門料羅灣濱海處建有「金門媽祖公園」,恭設湄洲媽祖廟捐贈990公分媽祖聖像。

料羅港兩岸分治後金門縣「宗教直航」港口(馬祖南竿鄉福澳港),採類「小三通」方式,輸送信眾往返兩岸。

料羅灣附近有料羅順濟宮,有八百年以上歷史。

烏坵原隸屬於福建省莆田縣,媽祖同鄉,且説媽祖母語——莆仙話,烏坵島湄州島18海浬[16],本一生活圈,故信仰媽祖。

島上建有媽祖廟,是討海居民精神支柱。

當地傳説,烏坵是媽祖湄洲祖廟廟產,稱為「媽祖山」[17]。

馬祖列島名即媽祖而來,據清初《使琉球記》記載,林默娘廿八歲時,父兄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突遇巨風大浪,船毀人溺,默娘得知,飛身入海拯救父兄,因而罹難,遺體隨海漂閩江口附近竿塘島(即今日馬祖列島南竿島),漁民打撈上岸,並她葬在岸邊。
媽祖 位階

當地信仰傳統,媽祖葬於現今南竿馬祖境天后宮正殿靈穴石棺中[18],且興廟供奉相傳,成為馬祖居民信仰之一;此島因而稱為「媽祖島」,或傳抄而寫為「馬祖島」,爾後大量中華民國國軍隨著兩岸軍事對峙而進駐,此處廣域地名改稱「馬祖」並使用(法定行政縣名連江縣),此村稱「馬祖村」,建有港口「馬祖港」而簡稱「馬港」。

[19]
清初張學禮所著《使琉球紀》中記載「通官謝振稟雲: 『天妃姓蔡,此地人;父投海身亡,後封天妃。

本朝定鼎,封』。

」[20]「媽祖投海救父身亡」流傳,極可能是馬祖當地蔡姑婆(蔡紅亨)傳説媽祖(林默)信仰混淆加工後出現。

[21]
緊鄰馬祖村門前山設有媽祖宗教文化園區,園區中建有媽祖神像,於2009年10月完工成為全世界石製媽祖神像,高度有28.8公尺。

[22]
連江縣政府近來於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舉辦「媽祖馬祖–昇天祭」,「媽祖馬祖」作為招徠觀光客口號行動,讓世人以此感念媽祖孝順精神。

[23];
清初《使琉球記》中記載,媽祖林默娘28歲時因父兄駕船駛至閩江口海域,遇風浪船毀人溺,媽祖為救父兄入海罹難,她遺體當年隨海漂至閩江口附近小島(即今日馬祖列島南竿島),漁民打撈上岸,並她葬在岸邊。

湄洲島鄉親一度以為默娘失蹤下落,故稱她羽化昇天成仙,且為感念其孝心,蓋廟紀念她孝行。

後代學者查知,媽祖葬於現今馬祖南竿鄉馬祖天后宮內靈穴石棺中[18],且興廟供奉媽祖世代相傳,成為馬祖居民信仰之一。

此島因而稱為「媽祖島」,爾後改稱「馬祖島」,馬祖名使用。

目前馬祖馬港馬祖天后宮可看見媽祖靈穴,且移動過,説每次有意移動,會有一些不可思議事件發生。

如1963年國軍辦理伙食時發生火災,燒了部分廟體,為平息眾怒而承諾改建,工兵施工時無意將地磚舖過穴,隔天地磚離奇地全部破碎;2001年改建,施工單位原本怕破壞靈穴所在,打算遷移,但鑽地地鑽突然斷裂;而最近一次,改建落成時,廟方原本想為靈穴塗上油彩,但奇怪的是,任何塗漆以上色,擲筊請示,媽祖做了保持靈穴原色指示。

而靈穴香案前方,保護靈穴,廟方裝上了強化玻璃。

[24][25]
目前廟殿供奉著馬祖籍登山傑李小石攀登珠穆朗瑪峯(聖母峯)時,揹帶媽祖金身聖像。

馬港天后宮是南竿信仰中心,説,每次有大災難之前,會見到靈穴飛出一團火球,當地居民説看到火球飛出,知道媽祖娘娘出去救海了。

延伸閱讀…

從佛法角度定位「天上聖母」:媽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嗎?修行 …

台灣媽祖信仰

2009年,高達28.8公尺媽祖巨石像正式於馬港天后宮旁揭幕,不僅全部花崗巖打造,而且挑戰世界第一金氏世界紀錄,28.8公尺高度馬祖總面積28.8公頃,象徵著媽祖守護馬祖每吋土地上子民,強化「媽祖馬祖」意涵。

[22]
連江縣政府近來於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舉辦「媽祖馬祖–昇天祭」,「媽祖馬祖」作為招徠觀光客口號行動,讓世人以此感念媽祖孝順精神。

[23]
媽祖信仰江户時代之前傳入日本,東京都、茨城縣、長崎縣、青森縣、橫濱地有媽祖廟,一些歷史媽祖廟日本傳統神道結合,成為「天妃神社」,如弟橘比賣神社(弟橘売神社)、弟橘姫神社(弟橘姫神社)。

有日本神道儀式舉行「天妃祭」。

道教神稱天尊、上帝、大帝、帝君、真君,女神稱元君、娘娘、母、後、妃、夫人,護法神稱靈官、天君或元帥、將軍,瘟部神或保境神多稱王爺、千歲。

昊天六御宸尊玉皇(上)、后土(下)四極大帝(四方)六合佈局,加上三清上帝九皇御號。

三清加六御,皇,為九天真王,位居九霄「太霄、玉霄、神霄、紫霄、碧霄、瑯龍、青霄、景霄、絳霄」,為九天聖帝,此為至極之數,各行其道。

先天無極界中,元始祖炁,元始一炁化三清。

太上老君為道德天尊,排行道教位,後形成「三清」尊神信仰。

三清之下輔以「四御」,總括天神、地祇人鬼三界。

道教神,三清是道教三寶「道、經、師」。

玉清境,清微天,天寶,道精,元始天尊,
上清境,禹餘天,靈寶,經氣,靈寶天尊,
太清境,赤天,神寶,師神,道德天尊。

鬥姥稱道母,圓明道姥天尊,大梵天,是道教權位女神,炁化身,道教中言「道」即元始天王,言「德」即是鬥姆。

列為「五」之一,東王木公氣化生東華男仙首,西王金母氣化生西華是女仙首。

東木公、西王母、黃老子、赤離子、玄精子,此為五,道教推崇神祇。

天公,萬天主,三界主宰,諸神中權威最大者,稱「昊天金闕玉皇天尊玄穹高上帝」,是道教太極至尊。

彌羅宮,主宰宇宙統御諸天,總領萬聖開化萬天,行天道,佈天德,造化萬物,濟度羣生,權衡三度,總御萬靈而無量度人。

東極青華大帝主救苦御萬類,
北極紫微大帝主萬星御萬垣,
南極長生大帝主壽考御萬靈,
太極天皇大帝主羣御萬神。

天皇大帝:萬神主,協助玉皇主理南極北極,天地人三才和人間兵革和眾神。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即天皇老子。

紫微大帝:萬星主,協助玉皇統領諸天星辰和人之禍福及天經地緯、四時氣候。

中天紫微大帝即鬥父大帝。

「東極天蓬蒼天上帝」掌東方青龍七宿守衞東天門,天蓬大元帥真君、
「南極天猷丹天上帝」掌南方朱雀七宿守衞南天門,天猷副元帥真君、
「西極翊聖素天上帝」掌西方白虎七宿守衞西天門,翊聖保德儲慶真君、
「北極佑聖玄天上帝」掌北方玄武七宿守衞北天門,真武應佑聖真君、
是道教護法衞道四位大神,稱四聖大元。

五帝稱五姥,
東方青靈始老蒼帝(主木司春)、
南方丹靈赤帝(主火司夏)、
西方皓靈皇老白帝(主金司秋)、
北方五靈玄老黑帝(主水司冬)、
中央元靈元老黃帝(主土司四季),
主天地五行(金、木、水、火、土)造化和人身精神魂魄。

萬地主稱地母,協助玉皇統領諸地,和玉皇和稱「天公地母」,所以字面上來説,古人是要地母玉皇之妻。

地宗三,河海岱,是皇天對稱,統轄九土,九疊,四瀆及五嶽,故地屬坤維主號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曰地母至尊。

紫微宮,天官「上元賜福天官堯帝」,上元九炁賜福天官,生日為正月十五日上元節,
北都宮,地官「中元赦罪地官舜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生日為七月十五日中元節,
青華宮,水官「下元解厄水官禹帝」,下元五炁解厄水官,生日為十月十五日下元節。

天官玄都元陽一品,稱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主宰眾生善惡籍,致諸仙升降之司。

地官青靈洞陽二品,稱洞靈大帝,青靈帝君主宰三界十方九地,掌理八極四維五嶽,考眾生高福機,核男女籍。

水官暘谷洞元三品,稱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主管江河淮海水域萬靈,掌死魂鬼神籍錄,眾生功過之條,超拔。

神霄玉王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為「雷部」尊,表玉皇「威」。

雷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統御五雷院,驅邪院,萬神雷司,雷霆都司與雷霆部司。

青霄南極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是萬靈主。

碧霄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是萬類主,是道教救苦救亡之神,表玉皇「恩」。

太霄六天洞淵大帝伏魔感應天尊,祂是台灣流行王船祭科儀奉請主神。

玉虛宮,終劫救苦天尊,佑聖真武玄天上帝,三元總管道教統領各天神,道教天有三十六天扣之大羅天、三清天剩三十二天。

五天魔王是,東方「青天魔王巴元醜伯」、南方「赤天魔王負天擔石」、西方「白天魔王反山六目」、北方「黑天魔王監馥」、中央「黃天魔王橫天擔力」,主統御九天、護衞天界、驅兇並考驗修道之士,通過考驗者獲魔王保舉入天界仙。

五斗星君是,「北斗七宮星君」主解厄延生,「南斗六宮星君」主延壽度人,「東鬥五宮星君」主記算護命,「西鬥四宮星君」四宮主記命護身,「中鬥三宮星君」主保命。

三皇是,上帝是「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

眾多天尊意,如消災解厄天尊、解冤釋結天尊、觀音(圓通天尊)。

十方救苦天尊,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地府主宰為「酆北陰玄卿大帝」,水府主宰為「扶桑東霞丹霖大帝」。

道教神明多不勝數,誰、誰管什麼是讓你搞不清楚?建築師劉憲宗道教主要神明關係和位階企業系統類,畫出了祂們間關係圖,例如太上老君是董事長、三天尊是常務董事,玉皇大帝是 CEO,讓你一目瞭然。

台灣信仰道教神界,幾千年前企業化組織了!以前以為「玉皇大帝」,原來祂算是神界 CEO,其上有董事會董事長;另外,皇天后土「地後」與土地公、土地婆相混淆著,其實管理人界土地神,地基主相於每家户長、土地公相於村裏、城隍爺是省市長、而地後是國土部部長,行政院院長 — 玉皇大帝、總統 — 太上老君之下!…弄通了這些神明間系統關係,下次走讀台灣蹟中廟、廟裡神,會多了!於我們平日所拜神,可以多一點概念了。

如果缺水,應求那一位神呢?天壇拜天公,是玉皇大帝;地壇拜社稷,是地後;而台灣近日天旱,如果求雨,需祭拜水神、河伯或龍神,是三官大帝中水官大帝 / 大禹部屬;此外,中國水神,即北極玄天上帝 / 紫薇大帝,而台灣有水神 — 媽祖。

論以上這些神明神格,如附表台灣道教神明系統圖所示,水官是中國古老神明,算是董事會高階顧問,神格於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總經理、之下地後北極玄天上帝是地區總經理、而神格位階屬媽祖,算是地方神祉;但香火而論,在台灣盛、且歷久不衰是媽祖!神明有夠多,你分得哪一位、哪一位管什麼嗎?有一名建築師日前製作了一個「台灣道教主要神明系統類記憶組織圖」並分享臉書上,各神明企業概念做介紹,讓你瞭解。